第八百三十一章 冷血的小日本(1 / 2)

昨天晚上在得到這些古董之後,趙朝綱和李麗萍就在網上查找了一些有關於流落在外的那些古董數量的資料,特別是有關於流落在小日本的那些古董資料,趙朝綱更是收集了一大堆。

現在辛洪祥他們可是還在小日本那里大開殺戒,有了這些資料,辛洪祥他們就可以有目的的去回收這些古董了。至於到時候怎么解釋連厲鬼都喜歡古董了,那就不關趙朝綱什么事了,趙朝綱相信到時候絕對有人會很腦殘的想出一個很合理的解釋的。

根據趙朝綱在網上查到的資料顯示,自鴉片戰爭後的百余年間,中國有大批國寶級文物被掠奪,至今流失海外,無法追回。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上47個國家的超過200家博物館中,就展示著160多萬件中國國寶,而散落在海外民間和私人收藏館里面的中國國寶更是不計其數。

而日本是掠奪中國文物第一個也是最貪婪的那個國家,在日本的中國國寶占據流落在外的那些國寶數目的五層以上,所以,對於日本,趙朝綱真心沒有什么好印象。

日本開始掠奪中國的國寶始於明代的倭寇,算起來日本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侵略中國的國家,大和民族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侵略中國的民族。當然倭寇掠奪的文物數量不多,價值在當時也不算太大。

日本真正開始大規模的掠奪中國文物是在八國聯軍侵華時期,日本軍隊將司令部設在北海靜心齋,大肆搶掠北海文物,萬佛樓內大小1萬尊金佛被系數掠走。

清末民國之時中國一片混亂,加之尚無文物保護制度,更是導致大量文物流失到海外,特別是國內的某些人為了金錢,大肆的出賣中國的文物給國外的那些文物販子。

敦煌發現的4萬件古代文書,其中約有1000卷流入日本,收藏在龍谷大學、大谷大學、天理大學、東京國立博物館等。基本都是大谷光瑞探險隊的橘瑞超等人勾結道士王圓籙運到日本的。

中國文物的最大浩劫就是日本侵華戰爭時期,自1931年到1945年,中國大半國土淪陷,除了中國的各種資源外,價值最大的就是中國的文物,因此,那些貪婪的小日本哪里會放過這些中國文物。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政府統計被日本掠奪的文化財產共1879箱,360萬件,破壞的古跡達到741處。而流失民間的文物已經無法估計了。流失海外的3萬枚甲骨片。就有1.3萬枚被掠至日本。

中國作為戰勝國。僅僅收回了從周口店出土的10箱化石、35000余冊古書以及張學良將軍收藏的絹制古畫58卷。

日軍全面侵華時期,對中國文物的摧毀更是影響深遠,日軍甚至於1939年將雍和宮前3座牌樓的金絲楠木大柱更換成水泥柱,導致牌樓光輝頓減。而將換下的楠木柱運到日本,據說用其在名古屋建立了幾座鳥居,由此可見日軍對中國文物掠奪的一斑。

現代統計海外失落名畫已查錄的有2.3萬件,其中在日本的就有三分之一。在東京國立博物館的9萬多件藏品中,包括上萬件中國文物,上自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畫,可謂無所不包。

目前在該館網站上亮相的中國國寶或重要文化財產等文物有143件(其中漢朝以前11件、魏晉南北朝時代21件、宋代45件、元朝19件、明朝31件、清代16件)。

其中包括商代後期的石雕怪獸,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唐朝的海磯鏡,宋代米芾、朱熹、黃庭堅的真跡書法,明清時期的玉器、瓷器等。

只有極少數的文物注明了是由某某人捐贈,大多數則並未標明來歷。馬遠的《洞山渡水圖》《寒江獨釣圖》,梁楷的《雪景山水圖》《李白行吟圖》《六祖截竹圖》、李迪的《紅白芙蓉圖》等等都是曠世名作。

此外。日本各地的博物館中,中國的文物珍品也是數不勝數,日本1000多座公私博物館幾乎都有中國藏品,數量應該在數十萬件。

日本皇室收藏的王羲之的《喪亂帖》,因世人絕少得見原作而真假莫辨。

有專家指出,如果「書聖」王羲之尚有一件真跡存世,非《喪亂帖》莫屬。這件「寶物」是1300多年前的奈良時代傳到日本的,雖然有人說是鑒真大師東渡時帶來的,但是並沒有確鑿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