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軍歌嘹亮(1 / 2)

「嗷嗚…….!」、「嗷嗚…….!」、「嗷嗚…….!」、「嗷嗚…….!」…….一陣陣青蠻狼的吼叫聲開始響起,而隨著青蠻狼的這些吼叫聲,青蠻狼狼群慢慢的開始向著盛錚,還有地蠻獸獸群接近,不過,青蠻狼並沒有馬上發起進攻。

盛錚知道,真正的決戰即將來臨,青蠻狼狼群開始這樣吼叫,只是想在決戰之前,占據氣勢上面的優勢,而且,這樣群體的吼叫聲,給人心理上面的壓迫感也會越來越大。

要是心理素質不過關的話,也許不用等青蠻狼狼群進攻,這個人就會失控,甚至直接奔潰了,而青蠻狼狼群也可以很是輕易的殺死他。

在地球草原上面的那些狼群,在捕食獵物的時候,同樣也是這樣不斷的發出一聲聲的狼嚎,用來威懾它們的獵物,讓獵物的心里面產生恐慌,最後可以以最小的代價,捕捉到獵物。

「這些青蠻狼的智商還真是高,居然懂得心理戰術,我得想個辦法把青蠻狼的這個心理戰術給破解才是,否則,還沒有開始決戰,我們這一方就徹底的落入下風了。」

盛錚心里面很是著急的自言自語著,地蠻獸獸群在青蠻狼狼群發出一陣陣的狼吼聲之後,已經出現了一絲絲的騷亂,而且在自己的隊伍里面,也有一些武者的眼里面滿是害怕的神色,很多的武者都開始不自禁的吞起唾沫來,這都是心里面產生了害怕情緒的表現。青蠻狼的心里壓迫戰術已經可以說是成功了。

盛錚知道,要是再讓青蠻狼這樣威懾下去,自己這邊的戰斗力肯對會消減很多。這對於等會即將開始的真正決戰,太不利了,因此,盛錚得想辦法把青蠻狼狼群發出的心理威懾戰術解決掉才行。

青蠻狼狼群和盛錚他們的戰斗,已經開始了。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力量。」

一首《團結就是力量》的軍歌在盛錚的口里面大聲的唱了起來,軍歌是盛錚想出來的,現在對抗青蠻狼狼群一陣陣狼吼聲最好的辦法了。

軍歌絕對能夠很大程度上面的提起軍人的士氣。激勵軍人的奮戰精神,讓軍人在面對敵人的時候,心里面充滿戰意。所以,盛錚直接開始領頭唱起了《團結就是力量》這首軍歌。

在這樣危險的境地之下,這首軍歌能夠最大限度的激勵起他那些部下心里面的戰意,從而消除他那些部下心里面剛剛被青蠻狼狼群那一陣陣狼吼聲引發出了一絲害怕。

盛錚的想法很是正確。隨著盛錚嘴里面很是大聲的唱起《團結就是力量》。他的那些手下指揮員在愣了一下之後,也馬上就明白過來,隨著盛錚唱起了《團結就是力量》這首軍歌,慢慢的,整個戰場的上空開始出現了很是整齊的,響亮無比的《團結就是力量》這首軍歌的歌唱聲。

而盛錚手底下的那些武者軍人,隨著這首《團結就是力量》軍歌的不斷傳唱,心里面的戰斗意志越來越強。這些武者軍人心里面的血性,被徹底的激發了出來。他們眼睛里面再也沒有一絲的動搖,眼睛里面滿是戰意,甚至就連一邊原本有點騷亂地蠻獸獸群,在聽了盛錚帶頭唱起的這首《團結就是力量》的軍歌之後,那陣騷動也慢慢的平靜了下來。

雖然地蠻獸獸群聽不懂盛錚他們《團結就是力量》這首歌的歌詞,但是,盛錚他們在唱出《團結就是力量》這首歌所蘊含的強大戰斗意志,地蠻獸獸群還是能夠很清晰的感受到。對於音樂的感受,是不分物種的。

盛錚一首《團結就是力量》,讓青蠻狼狼群剛剛施展的心理威懾戰術被徹底的破壞掉。

也許很多人並不相信軍歌會有這樣震撼性的力量,也會有人說,這樣的軍歌在我們軍訓的時候,我們也唱過,但是,我們並沒有感受到這種力量啊!

這其實都是因為,我們處於和平年代太久了。沒有戰爭的威脅,再是響亮無比的軍歌歌聲,讓人的心里面根本產生不了多少心里震撼,也產生不了多少心理共鳴。

軍歌作為軍隊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大眾音樂文化的一個特殊品種,以其特有的品質和影響力,在特定的文化歷史階段中發揮著無以替代的作用。

軍歌是軍隊精神之魂的體現,他與軍隊相伴而生、相伴成長,用軍歌激勵我們的戰士去戰斗,是軍隊特有的政治優勢,是軍隊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

因此,要充分發揮軍歌凝魂聚氣、激發戰斗精神,瓦解敵軍、展開心理攻勢。

嚴明紀律、規范軍人行為,鑄牢軍魂、培育核心價值觀的功能作用,讓軍歌在軍營中綻放使命的榮光。

軍歌的作用有很多種,他能夠凝魂聚氣,激發戰斗精神。**曾這樣高度評價抗日歌曲在八年抗戰中發揮的作用:「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兩個師的兵力!」

胡主席也明確指出:「要在全軍深入進行強化戰斗精神、提高打贏能力教育」。

戰斗力的強弱始終是軍隊的生命,縱觀古今中外,鼓舞士氣,激勵戰斗精神,也一直都是軍歌最重要的功能。

例如歌曲《黃河大合唱》,作品創作於1939年,它以黃河為背景,熱情贊頌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能夠戰勝任何艱難險阻的堅強意志和斗爭精神,憤怒地控訴了敵寇的入侵給中華民族所造成的深重災難。最後以激昂的旋律、威武雄壯地奏出了中國人民在d的領導下,為保衛黃河、為保衛全中國而英勇戰斗的時代最強音。

1939年7月,周恩來在觀看《黃河大合唱》演出時。親筆題詞:「為抗戰發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呼聲!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占領了東北,一批批東北人背井離鄉。西安街頭有大批東北官兵和流亡者。

1936年,在西安二中執教的地下黨員張寒暉,親眼目睹了流亡同胞的悲慘經歷,激起創作歌曲的沖動。他將北方女性的哭聲藝術化,譜成了《松花江上》的曲調。

由此。《松花江上》成為抗戰時期救亡歌曲中的經典之作,它采用的是一種如訴如泣、壯烈低回的情韻,激盪著人們心底深沉的幽憤。激勵著人們同仇敵愾、共赴國難。

現在,雖然我們的生活里沒有漫天的硝煙,但是荒無人煙的戈壁灘、風沙肆虐的邊防哨所,還有與世隔絕的海島、時刻保持最高警戒的台海前沿。仍然需要我們軍人堅定的守望。還需要軍歌傳頌他們頑強樂觀的軍人情懷。

軍歌還能夠瓦解敵軍,對敵人展開心理攻勢,從而取得勝利。這樣的例子,也有很多。

1934年1月,劉湘以20萬人圍攻川陝根據地。一次戰斗中,敵我兩軍隔河對峙,形勢十分緊張。

,並用委婉、凄涼的聲調唱了一首歌:窮人生的哎。沒有糧食買,只好上山去砍柴。挑到街上賣。早起天未光,落雨又落霜,一路走一路晃,實在是冤枉……」,對岸守軍聽到歌聲後受到感染,一槍未發,舉手投降。

在這里,軍歌起的就是通過音樂的感染來感化敵軍、瓦解敵軍的作用。

歌德曾說:「音樂能支配所有的東西,放射出不可言喻的感化來。」

著名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說:「打贏戰爭,最根本的就是對敵方意志的征服。」

音樂能在人們的頭腦里產生各種各樣、生動復雜的形象思維。尤其對那些長期背井離鄉、妻離子散、飽嘗戰爭苦難、已陷入絕境的官兵,當他們聽到思鄉的歌曲或傷感的音樂時,有的人會想起年邁的父母、有的人會想起妻子孩子、有的人會想起可愛的故鄉等等,從而產生共鳴和想象,進而影響官兵情感世界。

我們只要充分利用音樂這種特性,在戰場上就能夠收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