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難題(1 / 2)

在婚宴上,新郎新娘還必須給雙方老人敬酒,這意味著兒女對養育之恩的回報,意味著又一個新家庭的誕生,也意味著傳宗接代的香火已經點燃,對老人來說都是美好生活的內容,所以民間有「娶媳婦嫁閨女,常在爹娘醉意里」的說法。

新郎新娘在婚宴上面給雙方的老人敬完酒之後,還得去自己的親戚,朋友那里敬酒,現在趙朝綱,李麗萍,柳菁菁就開始敬酒了。

在自己家親戚那里敬酒還好說,大家都是親戚,不會太為難趙朝綱他們,只是喝了少少的一點酒意思一下就行了,但是,在那些官員們的酒席上面,還有趙朝綱他們的朋友們的酒席上面,趙朝綱可是受了『大難』了。

這些人敬酒那是絕對的大杯,而且給趙朝綱喝的酒還不是趙朝綱自己帶來的(酒席上面敬酒的時候,一般新郎都自帶著酒,很多里面都是白開水,就是為了避免喝醉了),都是他們酒席上面的酒,一圈子下來,趙朝綱整整下肚了七八斤的酒。

要不是趙朝綱現在是修真者,身體自然而然的會消化酒精,趙朝綱現在百分百趴下了。

其實趙朝綱本來可以用一些參雜了白開水的酒糊弄一下的,但是,在自己結婚的酒席上面,趙朝綱真心不想作假,在開始結婚的時候,就開始作假了,那今後的生活里面,是不是也會充滿了假象,所以。趙朝綱他並沒有用法力驅逐身體里面的酒力,他可是一個男人,是個男人就得有擔當。區區幾斤酒又算得了什么。

還好的是,席面上的那些官員們,還有趙朝綱,李麗萍,柳菁菁三人的朋友們還是知道進退的,並沒有死命的灌趙朝綱酒,因此。趙朝綱也算是逃過了一劫,要不然,這幾十桌下來。每個人都敬趙朝綱幾杯酒的話,趙朝綱身體再是會自動的解酒,最終也只有醉倒在地這一個下場。

今天的這場婚宴所有人都很是滿意,特別是婚宴上面的那些菜餚。更是令這些來參加婚宴的人滿意萬份。

婚宴上面的菜餚極其的豐富。味道也極其的好,特別是那些蠻獸肉做成的菜餚,更是令這些來參加婚宴的人,有種回味三生的感覺。

四角鹿還有五彩螺的味道真是鮮美的不得了,食之讓人難忘啊!

當然,對於趙朝綱,還有柳家的底蘊,很多人心里面都從新有了一個認識。

畢竟趙剛這樣的先天期高手。還有趙誠這個玉石區的負責人在和趙朝綱說話的時候,都是那樣的親近。或者說直接以平等的身份和趙朝綱說話,可見,趙朝綱的身份絕對不是表面上那樣簡單,趙朝綱絕對還有著更加厲害的身份,因此,很多人都開始重視起趙朝綱這個人來了。

這場婚宴一直持續到下午三點鍾,在婚宴結束前,趙朝綱,李麗萍,柳菁菁在眾人的恭喜之下,回到了新房,准備迎接等會親戚朋友們的鬧洞房。

中國,在男女結婚的時候,鬧洞房可是必不可少的一樣程序,鬧洞房不但喜家高興,鬧洞房的親朋好友,也樂得借機喧騰一番,使出各類新招數,讓新郎新娘「坐困愁城」哭笑不得,從而為這場婚禮,增添一些更加喜慶的氣氛。

鬧洞房是「三天不分大小」,新郎新娘乃至新郎的父母往往會被他人甚至晚輩們取笑捉弄,而且被捉弄取笑者還不能生氣,以免破壞新婚的喜慶氣氛。

當然,鬧洞房的人也不能太出格,不能鬧得太久,以免影響新婚夫婦休息。尤其不可粗暴起哄,引發不愉快的事。

常有因鬧洞房過分給新郎新娘帶來身心傷害,甚至導致新娘受傷、癱瘓的報道,這樣鬧洞房就超過了限度,應當引以為戒。

鬧洞房又稱「逗媳婦」、「吵房」,在迎親的當天晚上進行。

做法是先由小姑送燈,早早抱學生。送罷燈,無論長輩、平輩、小輩,聚在新房中,祝賀新人,戲鬧異常,多無禁忌,有「三日無大小」、「鬧喜鬧喜,越鬧越喜」之說。

過去賓客鬧房時,中扮花臉,或足著手,說笑後,逗俗興的多,以哄堂一笑為足,意義不大。無論如何喧鬧,主人不得惱怒,愈鬧愈發,喜可加倍。

1950年後鬧洞房,多是向新娘提各種難題,讓其回答,文明禮貌,妙趣橫生。也有的對新娘戲弄,伴娘常代新娘受一半,為抵制戲弄,常以糖果拋撒鬧洞房人。

鬧洞房結束後,還要讓新娘擀面條,制作子孫湯,認為可白頭偕老,子孫滿堂。新娘接著喂牲口,象征接替家務,同心協力,共同致富。床鋪由長輩給鋪,多為男性長輩從之,邊鋪邊道:「老公公鋪炕,子女兩行。」最後,小姑送去尿盆。

洞房花燭夜,長夜燃明燈,新娘開櫃,新娘開櫃,新郎試鞋,夫妻對話,窗外偷聽的耳貼牆壁,若得其一言半語,常為人們傳揚多年。

當然,這些鬧洞房的習俗現在已經沒有多少留存了,隨著時代的進步,鬧洞房的方式也在不斷的改進著。

鬧洞房習俗始於先秦漢代時期,婚禮淳朴、肅穆。孔子在《禮記?曾子問》中描述當時的嫁娶情景時說:「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燭,思相離也;娶歸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反映了先秦婚禮的淳朴習尚,沒有喧嚷紛鬧大操大辦的場面。

入漢以後,社會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人們不再滿足古板而沉悶的舊式婚禮,不再固守「三日不舉樂」的古訓,開始大操大辦,使婚禮蒙上世俗的喜慶色彩。

關於鬧洞房習俗的來歷,我國民間有兩種說法。

一說源於驅邪避災:相傳。很早以前紫微星一日下凡,在路上遇到一個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隨在一伙迎親隊伍之後。他看出這是魔鬼在伺機作惡,於是就跟蹤到新郎家,只見那女人已先到了,並躲進洞房。

當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進入洞房時,紫微星守著門不讓進,說里面藏著魔鬼。眾人請他指點除魔辦法,他建議道:「魔鬼最怕人多。人多勢眾,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惡了。」

於是,新郎請客人們在洞房里嬉戲說笑。用笑聲驅走邪鬼;果然,到了五更時分,魔鬼終於逃走了。

可見,鬧洞房一開始即被蒙上了驅邪避災的色彩。

關於鬧洞房來歷的另一種觀點認為。鬧房首先在北方出現。而且開始時主要是新郎,這大概與北方民族的生活習性有關。他們以狩獵和游牧為生活手段,使得男子十分剽悍和勇健,在新婚時忍受棒打可以證明一個男人是合格的大丈夫。

世界上有些落後的民族以自殘和被虐來表明男人資格,甚至拿獵取到的人頭作為信物求偶,恐怕同出一義。鬧洞房在古代保留了這一原始習俗。

鬧洞房驅邪的風俗南北各地均有。新人入洞房前,長江中下游地區,新郎前一晚就須睡在洞房。事先請兩名女童手執紅燭將新房內照一遍;

天津人則請吹打班子在新房內吹打,以求吉利。新人入房後。驅房內邪氣依然十分重要。

諸如在東漲,新郎進屋後要象征性地向新房四角各射一箭,或手執單刀朝每個角落虛砍一刀,並歌曰:「一砍妖,二砍怪,三砍魔鬼壞腦袋,四砍喪神快離開,笑看麒麟送子來。」

更普遍的習俗是在新房內置長明燈,所謂「洞房花燭夜」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有學者研究說,「聽房」習俗,實質上也是防鬼怪進入洞房的一種保護措施。

關於鬧洞房和度蜜月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中華民族文明史距今已有五千多年了,人們把結婚仍然稱為「入洞房」,盡管人類從洞穴式居住過渡到今天的高樓大廈,但入洞房這一名詞至今仍未改變。從來沒見過誰把「入洞房」改為「入樓房」。

傳說,這是我們祖先軒轅黃帝規定下來的。黃帝戰敗蚩尤,平息了戰爭,建立起部落聯盟,制止了群婚,結束了野蠻時代,人類文明時代最初就從此開始了。

過慣群婚的人類時代,一下子要改成一夫一妻制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這在五千年前,恐怕也是一場偉大的革命。這對剛剛統一了的部落聯盟來說,群婚制度存在著極不利於團結的因素,經常發生搶婚事件,不光男搶女,也有女搶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