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拍馬屁(1 / 2)

「小傑,准備收起船錨,我們回碼頭。」看到冷鑫把注意力集中在捕撈黃花魚上面,許昌准備回碼頭了,和冷鑫這樣的人在一起,誰知道等會會發生什么不好的事情。

黑澀會--分---子,在面對著金錢誘惑的時候,可是什么事情的都做的出來的。

為了金錢,殺人或者致人重傷這樣的事情,這些黑澀會---分---子,那是隨手而來。

雖然在海上面,許昌他們兩兄弟並不需要怕這些黑澀會---分---子的黑手,但是,許昌可不想自己和弟弟許傑的手上沾染上血腥。

「嗯,大哥,我知道了。」許傑也沒有再說什么,直接回到船尾准備拉起船錨,離開這里,雖然許傑很是不忿冷鑫占據了這個黃花魚漁場,但是,為了家人的安寧,許傑暫時性忍下了這口惡氣。

可是,有的時候,老天爺就是愛和人開玩笑,就在許昌,許傑兩兄弟想要息事寧人的離開仙女灘這里的黃花魚漁場的時候,有人卻不想著他們離開。

冷鑫身邊的猴子,在看到許傑兩兄弟准備離開的時候,直接來到冷鑫的身邊,不懷好意的和冷鑫說道:「大哥,許昌,許傑兩兄弟好像是准備離開這里了,大哥,我們可不是什么專業的漁民,在捕魚上面,和許昌,許傑兩兄弟根本不能夠相比。

再說了,這個可是黃花魚的漁場,只要我們能夠把這個黃花魚漁場給保密一段時間。或者一直保密下去,那我們的收獲,那真是大的不得了了。大哥您更是可以放開手腳去玉石寶塔里面購買丹葯用來提升自己的修為。

只要是有了足夠多的貢獻值購買丹葯,那大哥你在將來,絕對能夠在玉石區里面占據一席之地。大哥,只要你在玉石區有了很高的地位,那在地球上面,還不是大哥你想怎么著,就怎么著。

大哥。現在我們要是放走了許昌,許傑兩兄弟,那我們在捕捉黃花魚的速度上面肯定會慢很多。而且,到時候,要是許昌,許傑兩兄弟在回去之後。直接把這個黃花魚漁場給曝光給其他漁民知道了。那黃花魚漁場這個寶地,大哥你就不能夠獨享了。

大哥,我們和許昌,許傑兩兄弟可是有仇的,要是我是許昌,許傑兩兄弟里面的任何一人,我絕對會在回去之後,把這個黃花魚漁場給曝光給別人。所以,大哥。現在可不能夠讓許昌,許傑兩兄弟就這樣走了。」

猴子在冷鑫的手下,一直把自己的位置放在狗頭軍師這個角色上面,他能夠成為冷鑫身邊的一號人物,除了猴子《鷹眼功》的入門境界之外,靠的就是給冷鑫出些陷害別人,或者對付別人,獲取一些不法收獲的主意。

因此,從實質上面來說,猴子在冷鑫所領導的黑澀會里面,罪惡程度也是相當的大。要是猴子現在落入法律的手里面,他怎么也是一個終身監禁的結果。

「嗯……,猴子你說的很對。」冷鑫眼睛中閃過一道冷光,猴子的提醒讓冷鑫認識到了自己的一些失誤。

確實,自己和許昌,許傑兩兄弟可是有仇的,換成自己是許昌,許傑兩兄弟里面的任何一個人,自己都會很不甘心,就讓這個寶地落進仇人的手里面,自己百分百會把這個寶地的消息給傳出去。

這樣的話,也許,這塊寶地就會因此發生一些爭奪戰。要是運氣好的話,也許,自己的仇人就會在這場爭奪戰里面死去也說不定。

冷鑫可很是清楚的知道,自己這邊不要看人很多,其實一旦遇上了真正強大的武者,冷鑫這邊絕對是全軍覆沒的結果。

一想到這里,冷鑫的心里面已經有了決定,他不會讓許昌,許傑兩兄弟就這樣輕松的離開這里。為了這個黃花魚漁場寶地,也為了加快捕捉黃花魚的速度,許昌,許傑兩兄弟只有投入自己手下這一個途經。

至於,許昌,許傑兩兄弟會不會願意投入自己的手下,哼……!現在這件事情已經由不得他們兩兄弟不同意了。

想到這里,冷鑫的眼珠子一轉,他馬上有了主意:「猴子,過來,你這樣……,這樣……,然後再這樣…….,那樣……,明白了嗎?」冷鑫開始吩咐起猴子來,他已經算計好這么對付許昌,許傑兩兄弟了。

「大哥,我知道了,我馬上就去安排,大哥,您還真是厲害,依照著您的這番安排,許昌,許傑兩兄弟這一次是在劫難逃了,大哥,猴子真心佩服大哥您的智謀。」

猴子一邊說著,一邊還伸出了大拇指,開始誇獎起冷鑫來。猴子能夠獲得冷鑫的信任,一直待在冷鑫的身邊,他的拍馬屁功夫,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拍馬屁這個名詞其實源於元朝文化,蒙古族的一般百姓牽著馬相遇時,常要拍拍對方馬的屁股,摸摸馬膘如何,並附帶隨口誇上幾聲「好馬」,以博得馬主人的歡心。可是相沿很久以後,有的人不管別人的馬好壞、強弱,都一味地只說奉承話,把劣馬也說成是好馬了。

逐漸人們就把對上司的奉承稱為「拍馬屁」,用於諷刺不顧客觀實際,專門諂媚奉承、討好別人的行為。比喻一個人經常阿諛奉承,為了討好領導說很多過於誇張的褒獎言語。

關於拍馬屁這里還有這樣一個典故:該典故來源於元朝文化。一說蒙古族的一般百姓人家都會擁有幾匹馬,以解決行路、運輸等問題,牧民們常以養得駿馬為榮。

有時人們牽著馬相遇時,常要拍拍對方馬的屁股,摸摸馬膘如何。並附帶隨口誇上幾聲「好馬」,以博得馬主人的歡心。

起初,人們實事求是。好馬說好,可是相沿很久以後,有的人不管別人的馬好壞、強弱,都一味地只說奉承話,把劣馬也說成是好馬了。

一說蒙古是馬上得天下的民族,所以元朝的官員大多是武將出身,馬往往是一個將領權力、身份、地位的象征。下級對上司最好的贊美,就是拍拍他的馬、誇他的馬好。

逐漸人們就把對上司的奉承稱為「拍馬」。這是因為誇贊的話是不一樣的,而拍馬的動作是一樣的。這就是「拍馬屁」的由來。

後蒙古入主中原。建立了元帝國,建起了元大都,他們的文化也就逐漸滲透到漢文化中,「拍馬屁」一詞也就流傳下來。

也有人說實際上拍馬時決不能拍馬的屁股。但由於漢人很少騎馬。就把「拍馬」想象為「拍馬屁」了。至於馬屁股到底能不能拍,尚無定論,總之不要拍到馬蹄子上就好了。

有關於拍馬屁這個名詞,其實還有一些傳承很久的民間趣聞。傳說在很久以前,塞外有個財主,買到了一匹好馬,心中非常高興,於是就請自己三個女婿來喝酒。

酒過三巡。財主從馬廄里牽出寶馬,讓三個女婿作詩來贊美這匹駿馬。

三個女婿為了討好老丈人的歡心。紛紛搜腸刮肚,尋覓佳句。

不一會,大女婿走上前來朗聲道:「水面置金針,丈人騎馬到陰山。來去數百里,金針尚未沉。」財主聽了連連稱好。

二女婿不急不忙,一字一句的念道:「火上放鵝毛,丈人騎馬到余姚,來去數千里,鵝毛未被燎。」財主聽罷大喜。

這時候輪到三女婿了,三女婿天資愚鈍,急得不知說什么才好,雙手在寶馬的屁股上只拍,寶馬被拍得不耐煩了,放了個屁。

三女婿靈機一動:「馬兒放個屁,丈人騎馬去會稽,來去數萬里,屁門還未閉。」老財主聽了哭笑不得。拍馬屁這個名詞也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