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一知半解(1 / 2)

傳銷、網癮這些東西就是現實版本走火入魔的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人一旦陷入到這兩種事物里面的任何一種,那這個人絕對已經算的上是走火入魔了。

像是傳銷的人會為了賺取他們心目中的金錢,為了他們幻想的美好未來,完全不顧親情、友情,義無反顧的投入到傳銷的這個無底洞里面。

就算是他們的父母親,親戚朋友、愛人來勸說,甚至跪著求著讓他回家,這個人也不會回頭,誓死走傳銷這條死路。甚至有的人在被自己的家人強行帶回家之後,還想盡辦法想要逃出來,繼續做他的傳銷。

傳銷是這樣,有著網癮的人也是這樣。很多有著網癮的人都是一些小孩子,年紀都不大,因此,他們的心理素質,還有心理認識比起成年人來,差很多,他們根本不知道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又是不可做的,再加上網絡世界的引誘,這些孩子會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像是模仿網絡上面的人,去外面做壞事啊,或者是因為需要籌集上網的費用,就去外面做些犯罪的事情。

小孩子因為想要上網,從而去家里面偷錢,或者去其他的地方盜竊這樣的事情,在現實社會里面很是常見,甚至,有的人還因此犯了更加大的罪,像是搶劫,甚至是殺人。

因為想要籌集上網的費用而搶劫殺人的,在現實社會里面。也不少見。例如在2008年的時候,就有著這樣的一個案例。

25歲的湘南男子魏某淼上網成癮,為了籌到上網的費用。他撿了一塊大理石躲在網吧女廁所,搶劫殺害了一名17歲的女孩,隨後還侮辱了屍體。殺人後,魏某淼還如無其事的拿著搶來的錢再次進入網吧,一呆就是5天時間,直至被警方抓獲。

2008年7月19日,魏某淼到東官市石龍鎮西湖勝大網吧上網。第二天中午。魏某淼在網吧呆了一天,身上的錢已花光,就到網吧附近撿了一塊大理石。又回到勝大網吧伺機搶劫。

2008年7月19日13時30分許,魏某淼攜帶裝有大理石的塑料袋,趁機躲進網吧女洗手間一個廁位的後面。當天15時40分許,17歲女孩徐某靜走進該廁位。魏某淼立即用大理石朝徐某靜的後腦砸了三四下。徐某靜暈倒在地。

魏某淼關上廁門,搜走徐某靜身上的80元現金。正當魏某淼搜身時,徐某靜蘇醒過來,想要呼救,魏某淼就用手掐住徐某靜的脖子直至不再動彈。

隨後,魏某淼脫掉徐某靜的下半身衣物,對徐某靜實施了奸---淫。

作案後,魏某淼用手指蘸上被害人徐某靜的血。在廁所牆壁上寫下了「先---殺---後---奸」、「血」五個字,隨即離開了女洗手間。

魏某淼回到上網的座位。換下作案時所穿上衣後逃離網吧。2008年7月19日19時許,徐某靜的屍體被人發現。

魏某淼把作案的血衣扔掉後,若無其事的又到南城區一間網吧繼續上網,他在網吧一呆就是5天,直到2008年7月24日凌晨3時被抓。

警方從魏某淼身上搜出一把水果刀和一把小刀,還有兩塊大理石,魏某淼稱大理石是准備沒錢時再次搶劫使用。他辯稱,「我本不想殺人,因被害人叫救命,就把她殺死了」。

僅僅是為了一點上網的費用,就去搶劫,甚至最後還直接殺人了,最終配上自己的自己的生命,兩個家庭也因此破敗了,出現這樣的事情,難道還不能夠說明網癮的嚴重性嘛!

魏某淼這樣的悲劇在現實社會里面並不僅僅只是個例,在現實社會里面還有著很多和魏某淼一樣的悲劇例子,所以,對於網癮這個問題,我們真的是需要重視,否則,也許某一天,同樣的悲劇,也會在你或者你的身邊發生!

走火入魔這個事情並不僅僅是武俠小說里面的東西,它真實的存在這個世界里面,真實的存在你我的身邊。

走火入魔這樣的事情看起來確實是有點神幻的感覺,但是,你否認不了它的存在,也許在下一刻你自己就會走火入魔,或者直接遇上一個走火入魔的人,所以,再不要把走火入魔這個詞語當成是武俠小說里面的專用詞語了。

穴道和經絡的知識很是繁雜,學習起來很是困難,但是,這樣的困難比起你在練武的時候,因為對於自己身體里面的穴道和經絡知識僅僅只是一知半解,從而在練武的時候,出現走火入魔的情況要好多了。

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徹。典出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辨》:「悟有淺深,有分限之悟,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宋朝詩人陳師道認為蘇東坡的詩風格初學劉禹錫,後學李白。清朝時期的《詩醇》卻有不同的觀點:「洵乎**千古,非一代一人之詩也:而陳師道顧謂其初學劉禹錫,晚學李太白,毋乃一知半解。」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試題出處宜告人》:「公此言真能從風俗人心起見,不以一知半解取人。」

毛zx《實踐論》里面也有著這么一句話:「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識里手』,有了道聽途說的一知半解,便自封為『天下第一』,適足見其不自量而已。」

在做事情和做人上面,最忌諱一知半解,一旦你在做事情或者做人的時候,一知半解的話,有時候的後果真的會很嚴重。

在一些小事情上面一知半解沒有什么,但是在一些大事情上面。一知半解就要不得了,那可是會出大事的,甚至會出現死亡這樣嚴重的後果。

像是在醫術上面。一知半解就要不得。給人看病需要扎實的醫學基礎,要是僅僅對於醫學知識一知半解的話,那後果真的是太嚴重了。相信這樣的後果會是怎么樣,大家都很是清楚。

所以,在做事情,還是做人上面,都不要做一知半解的人。

作為小世界的主人。趙朝綱很是清楚學會穴道和經絡知識的難度,否則,在現代醫學上面也不會有中醫難學的這個論點了。

現代社會為什么中醫會被西醫壓在下面。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中醫的知識對於一般人來說,真的是很難學,中醫的很多知識,對於現在的很多人來說。簡直是猶如天書似的難懂!

中醫(traditionalchine色medicine)一般指以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所以也稱漢醫。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

它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

在研究方法上,以整體觀相似觀為主導思想,以臟腑經絡的生理、病理為基礎,以辨證論治為診療依據,具有朴素的系統論、控制論,分形論和信息論內容。

中國其他傳統醫學。如藏醫、蒙醫等則也被稱為民族醫學。

日本的漢方醫學,棒子國的韓醫學。高麗國的高麗醫學、小矮子國的東醫學都是以中醫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葯、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

中醫治療的積極面在於希望可以協助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而消極面則是希望當必須使用葯物來減緩疾病的惡化時,還能兼顧生命與生活的品質。

中醫,即相對西醫而言。在西方醫學沒有流入中國以前,中醫基本不叫中醫這個名字,而是有獨特且內涵豐富的稱謂。

中醫產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出現了解剖和醫學分科,已經采用「四診」,治療法有砭石、針刺、湯葯、艾灸、導引、布氣、祝由等。

西漢時期,開始用陰陽五行解釋人體生理,出現了「醫工」,金針,銅鑰匙等。

東漢出現了著名醫學家張仲景,他已經對「八綱」(陰陽、表里、虛實、寒熱)有所認識,總結了「八法」。

華佗則以精通外科手術和麻醉名聞天下,還創立了健身體操「五禽戲」。

唐代孫思邈總結前人的理論並總結經驗,收集5000多個葯方,並采用辨證治療,因醫德最高,被人尊為「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