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李麗萍的母愛(1 / 2)

「朝綱,你真好!」柳菁菁很是動情的撲入趙朝綱的懷里面,趙朝綱剛剛那番話,讓柳菁菁的心都化了。

「菁菁媽媽羞羞,菁菁媽媽羞羞,菁菁媽媽這么大了還要爸爸抱著,菁菁媽媽羞羞!菁菁媽媽羞羞!」

柳菁菁還沒有享受夠趙朝綱的溫暖懷抱,一邊的囡囡就大聲的朝她喊了起來,並不時的向柳菁菁坐著鬼面,囡囡這么做,其實是吃菁菁的醋了。

在小囡囡看來,菁菁媽媽這么大的人了,就不應該被爸爸抱,而爸爸也只能夠抱囡囡,因為囡囡還是小孩子,所以,爸爸的懷抱就是囡囡的『地盤』,現在囡囡看到自己的『地盤』被柳菁菁侵占之後,囡囡直接『抗議』起來。

「囡囡,你盡然膽敢取消我,看我的撓癢癢攻勢。」

柳菁菁被囡囡說的很不好意思,臉上也是一臉的通紅,而女人的臉皮很薄,因此,為了掩飾自己的害羞,柳菁菁直接對囡囡動了攻擊。

「哈哈……,我認輸了,哈哈哈……,菁菁媽媽,我認輸了,哈哈哈……,爸爸,媽媽快來救我……!」撓癢癢可是囡囡最怕的事情,因此,一被柳菁菁撓癢癢,囡囡就直接投降了。

相信大家小時候,也很怕撓癢癢,反正我小時候真的是很怕撓癢癢,特別是腳底板和胳肢窩,絕對是死穴中的死穴,不過,現在長大了倒是好了很多,至少腳底板不再怎么怕癢了。

「呵呵,菁菁。不要和囡囡玩的太瘋了,小心囡囡晚上做惡夢。」看到柳菁菁和囡囡漸漸的玩遠了。趙朝綱大聲的向柳菁菁喊著。小孩子白天的時候玩的太累的話,晚上的時候。很容易做惡夢。

「知道了,朝綱,我會注意的,你要是和萍萍姐不耐煩了的話,就回去吧,我會和囡囡一起回家的。」菁菁頭也不回的回答道。

「爸爸,媽媽,我和菁菁媽媽在這里玩,你們放心!」囡囡也大聲的回答著。現在囡囡正和柳菁菁玩的高興,她哪里還會想著回去的事情,至於金沙,嗯,金沙是怎么回事?……

「好,你們自己小心點,要是有什么事情,你們喊一聲,啊……!」趙朝綱高聲的叮囑著。

「知道了。啰嗦!」一聲異口同聲的聲音從不遠處傳來,這是柳菁菁和囡囡一起回答的聲音,並且,她們回答的內容讓趙朝綱臉上有點尷尬。

「這兩個家伙!」對於只顧著自己玩樂的柳菁菁和囡囡。趙朝綱無語了:「算了,萍萍,我們先回去吧。反正囡囡那里有菁菁在,不會出什么事情。你的身子不方便。我們先回去!」

趙朝綱准備回去了,既然囡囡和菁菁玩的這樣高興。就由她們,反正在這沙灘的周邊,趙朝綱設置了陣法,不會有什么人或者危險的蠻獸來打攪他們。

「算了,我們不回去,就這樣走走停好。對於孕婦來說,不時的走動走動,對肚子里面的孩子很有好處。朝綱,我們就在這里走走,順便再看看還有沒有什么金沙了。

這里雖然沒有什么金礦,但是,我還是想親手找到一些金沙。能夠在這里找到金沙,說明我們的運氣很好,所以我想這些金沙自然而然的帶著好運氣,這樣吉利的金沙我想多弄點。

兒子馬上就要出世了,到時候,我就用這些我親自找到的金沙為兒子打造一個長命金鎖。這些金沙很是吉利,因此,我希望這些金沙制成的長命金鎖到時候也能夠帶給我們的兒子好運氣,朝綱,你說好不好?」

李麗萍臉上滿是母愛,她的手不斷的輕撫著肚子,李麗萍能很是清楚的感覺到,自己肚子里面的孩子,正在快的生長著,這種血脈相連的感覺,讓李麗萍極其的期待自己孩子的降生。

作為母親的,總想著給自己的孩子最好的東西,就算是李麗萍這個煉氣期的修真者也不例外。

「好,那我們就在這里再找找金沙。我是兒子的爸爸,所以,我也要盡我爸爸的責任,和你一起找金沙,給即將出生地兒子,打造一個很是吉利的長命金鎖!」

趙朝綱一臉義不容辭的回答,既然是自己的兒子,那當然得要最好,最是吉利的東西了。現在這些金沙就是最吉利的打造長命金鎖的東西,趙朝綱當然不會放過,而且,為了負擔起自己當爸爸的責任,趙朝綱還不准備用神識在沙灘上面尋找金沙。

既然要給兒子打造一個很吉利的長命金鎖,那趙朝綱就不准備在其中作弊。給兒子打造長命金鎖都要作弊,那趙朝綱哪里盡到父親的責任了。

長命鎖也叫「寄名鎖」,漢族育兒習俗,流行全國各地區。實為金屬(多為銀質)飾物,呈古鎖(長形)狀,上鐫有「長命百歲」、「長命富貴」等字樣。

鎖片用長絲帶穿系,戴於小兒脖頸上,病弱和獨生子女佩戴的較多,有避禍驅邪、祝願長命的含意。

它是明清時掛在兒童脖子上的一種裝飾物,按照迷信的說法,只要佩掛上這種飾物,就能辟災去邪,「鎖」住生命,所以許多兒童從出生不久起,就掛上了這種飾物,一直掛到成年。

新生兒滿百日或周歲舉行的儀式中最為流行的是掛長命鎖。鎖是一種起封閉作用的器具,門、箱等一旦上鎖,就只有用鑰匙才能打開。把鎖的用處加以誇張引申,便可用來鎖住無形的事物。

關於佩長命縷的習俗,最早可追溯到漢代。據《荊楚歲時記》、《風俗通》、《歲時廣記》以及《留青日札》等書的記載。

在漢代。每逢五月初五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在門楣上懸掛上五色絲繩,以避不祥。到了魏晉南北朝時。這股絲繩被移到了婦女臂上,漸成為婦女和兒童的一種臂飾。

不僅用於端午。還用於夏至。

在當時,由於戰爭頻繁。加之瘟疫、災荒不斷,廣大人民渴望平安,所以用五色彩絲編成繩索,纏繞於婦女和兒童手臂,以祈求辟邪去災,祛病延年。

到了宋代,這種風俗,繼續存在,不僅流行在漢族民間。還傳入宮廷,除婦女兒童之外,男子也可佩之。

每到端午節前,皇帝還在長春殿親自將續命縷賞賜給近臣百宮,以便他們在節日佩戴。

宋代稱這種五彩絲繩編結物為「珠兒結」、「彩線結」,可見其形制已較復雜,除絲繩、彩線外,還穿有珍珠等物,在當時京都等地的街市上還有不少店鋪和市販,專門以銷售這種飾物為生。

到了明代。風俗變遷,成年男女使用者日少,通常用於兒童,並成為一種兒童頸飾。一般多用於小兒滿周歲時。百索的進一步展,就成了長命鎖。

掛長命鎖習俗至晚清漸漸演變成了一種象征性的儀式,項鏈由線代替。鎖由布條代替,或干脆用紙幣代替。而且當天掛鎖要當天摘下。

如東北三省有小孩滿月禮掛長命線的習俗,掛長命線顯然是掛長命鎖的變異形式。

儀式是在小孩的外婆家舉行的。母親將小孩帶到外婆家,外婆便要給小孩掛長命線。長命線為一束成圈的白線,不能用其他顏色的線,白色象征著白頭到老。

把這束白線從小孩的頭上套下來,掛在脖子上,在線里要纏上紙幣,纏多少視經濟情況而定,可纏五元、十元,也可纏幾十元甚至幾百元。儀式舉行之後,小孩的父親便把母子接回去。

到家後,要由父親給小孩摘長命線,摘長命線不能從頭往上摘,而要從脖子到身子往下套,最後從腳下取出,否則,便意味著解除了長命線的法力。

摘長命線時還要邊摘邊念,「頭上掛,腳下摘,姥姥親、姥爺愛,長命百歲!長命百歲!」取下長命線後,將纏在線中的錢取出,線留著給小孩縫被子用。

長命鎖一般多用金、銀、寶玉,其造型多被做成鎖狀,在鎖上鏨有「長命富貴」、「福壽萬年」等吉祥文字,也有將它做成如意頭狀,上面鏨刻著壽桃、蝙蝠、金魚或蓮花等吉祥圖案的。

清代人天花才子的小說《快心編》中就敘及這種飾物:有一個姓石的人家,四十歲時生得一子,夫婦倆「恐他難得長養」,特地將一塊玉鎖掛在兒子頸間,以後這塊玉鎖就一直佩在他身邊,一直伴隨到他長大成人。

書中形容這塊玉鎖,被「琢得精巧絕倫,縷著雙魚戲水,暖潤滑澤。」

「朝綱,你真好,那我們就開始找金沙吧,希望在這個沙灘上面的金沙數量足夠,用我們親手找到的金沙打造的長命金鎖,絕對是最好的。」

「放心吧萍萍,這里絕對有著足夠多的金沙讓我們尋找,你們剛剛找了怎么小的一個地方,就找到了二十幾顆金沙,這個沙灘可是足足有五百多米長,這樣大的一個地方,里面的金沙數量肯定不少。所以,萍萍,你就放心吧!」

趙朝綱一臉自信的說道,在剛剛趙朝綱確認仙女灘這里是否有金礦的時候,趙朝綱的神識已經全盤掃描了仙女灘,因此,這個沙灘上面有著多少的金沙趙朝綱是一清二楚。

也許這里的金沙數量一般,可是禁不住這里有著這么大的面積,所以,這里的金沙真要是全部收集起來,不要說打造一個長命金鎖了,就算是打造十個長命金鎖都沒有問題。

「嗯,那就好,既然這樣的話,朝綱,我們動手了!」李麗萍說完就蹲下身子,開始在沙灘上面尋找金沙。

也許李麗萍找到打造一把長命金鎖的金沙數量需要很多,也很花時間,在很多人看來,這絕對是自找麻煩的事情,不過,這樣不正顯示了李麗萍那偉大的母愛嗎?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最令人感動。母愛催人淚下,感人肺腑。甚至令人感激涕零,泣不成聲。母愛是無私的。是溫暖的,她如同太陽的光輝時刻溫暖、照耀著我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是母親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們拉扯大,從牙牙學語到我們長大成人,母親為我們傾注了畢生的心血。

母親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其中的苦楚只有母親自己知道。我們在家人的笑聲中呱呱墜地,又在母親的百般呵護中一天天長大。

小時候,我們不知道家里是貧窮,還是富有,總之。母親為我們准備了所有的食物和衣物。也許母親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省吃儉用拉扯我們。

我們已記不清,八月十五的月餅母親到底吃了多少,新年的新衣服母親換了沒有,反正我們無憂無慮的度過了愉快的童年。

母親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母親教我們說話,教我們認識世界;教我們寫字,教我們讀書、學文化;母親教我們做人的道理。教我們尊敬長輩,尊敬師長,對人溫和。

後來,我們在母親的諄諄教誨中背著書包去上學。我們進步了,母親為我們暗自高興;我們退步了,母親在傷心。用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口吻嚴厲的教訓我們,也許母親的嚴厲。曾在我們心里留下抱怨,留下埋怨。但長大後,我們才知道了母親的良苦用心。

世上沒有一位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動物尚且有舔犢之情何況人類的母親呢?母親對我們的愛,那是無私的,是最真誠的愛。

在母親眼里,我們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我們外出上學,母親總是千叮嚀萬囑咐,看著我們的背影遠遠的離去,才肯回家。

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線,母親一生最牽掛的就是我們。

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無私的。

母親的愛,就如同陽光那樣的無私,那樣的溫暖。也許在平常的日子里,母愛不是那么的刻骨銘心,然而,一旦遇到特殊的場合或遇到危急時刻,深藏在母親心中那種刻骨銘心的、輕易不願流露的、無私的大愛就會呈現世人面前,令人感動,感人肺腑。

在歷次自然災害中,比如地震災害中,出現了許多催人淚下,感人至深的母愛故事。

比方說,在唐--山大地震中,以及汶--川、玉--樹和蘆--山大地震中,鋪天蓋地的災難襲來的時候,許許多多令人難忘、催人淚下的畫面,在滿目瘡痍的廢墟上,矗立起一個個活生生的高大母親形象,令人敬佩、感動。

在1976年在唐---山大地震中,一位母親一直用乳---汁延緩著孩子的生命,乳--汁吸干了,她就咬破手指,擠出鮮血讓孩子吸吮,使孩子存活下來。

在2oo8年汶--川大地震中,一位母親用身體緊緊地護著三個月大的孩子,還有一封未出去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在搶救中,孩子由於媽媽的保護得救了,而他媽媽卻永遠地離開了他。

2o1o年4月的玉樹地震中一名母親用頭替孩子擋住磚頭遇難。挖出來的母親懷里,是她9個月大的孩子。母親用雙手緊抱孩子,頭部死死地護著孩子的腦袋,倒塌的磚頭正好砸在這位母親的後腦。她用母愛和生命,換來愛子最後生存的機會。

2o1o年8月7日肅州省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生後,一位名叫楊-露-梅的母親,右手舉起4歲半的兒子,整整堅持了8個小時,直到母子獲救。

在今年4月2o日四--川--蘆--山地震中,,用瘦弱的身軀,僅幾分鍾就挪開了壓在兒子身上的2oo斤的預制板。

事後,人們問她,你哪來的那么大的力氣?她說:一心只想救兒子。

是母愛讓她爆出巨大的力量!

從這些母親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東方母愛,刻骨銘心。中華母愛,感動世人。

母親為兒女付出的是無私的愛,甚至付出生命,但對子女唯一期盼、所求的就是「記住母愛」。

一朵朵母愛之花在鋼筋水泥、瓦礫中綻放。詮釋了母愛之無私,鐫刻了母愛之真誠。創造了一個個人間奇跡,樹起了一座座母親大愛無邊的豐碑。

母親的愛。是至高無上的。

母親的愛,不是抽象的,是活生生的、具體的愛,是深藏在母親心中對子女刻骨銘心的愛,更是一種栩栩如生的立體形象。

母愛,是偉大的,神奇的。

母愛像春天的暖風,吹拂著我們的心田;母愛似像綿綿春雨,輕輕滋潤著我們的心房;母愛如同陽光。給了給我們一生的溫暖。

母愛是偉大的、無私的,世上唯有母愛最令人感動,最值得我們珍惜。

誰不愛自己的母親,讓我們用那滾燙的赤子心靈去熱愛自己的母親,她們她們不求回報,只求我們一生牢記母愛。

常回家看看,和母親聊聊天,說說話,哪怕只是做一頓飯。洗一次衣服,母親也是很欣慰,很高興的。

打造一把長命金鎖需要的金沙數量絕對過了萬這個數字,可見。李麗萍想要親手找到這些金沙需要的時間,需要的耐心,需要的毅力有多強。

也許很多人在看到這樣的事情之後。會認為李麗萍很傻,吃力不討好什么的。但是,這不正是母愛最直接的體現嘛。對於這樣的母愛,誰都不能夠玷污她,因為這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