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天外神鐵(1 / 2)

這里不得不說趙朝綱的打算很是成功,至少在現在這一刻很是成功,李麗萍和柳菁菁在知道想要擁有太陽真火就得需要築基期的修為的時候,兩個人同時很鄭重的向趙朝綱說道:「朝綱,今後我們要更加努力的修煉,朝綱你到時候多督促我們,明白了嗎?」

「哦…….,好!」趙朝綱遲疑著點了點頭,萍萍和菁菁的回答是很讓趙朝綱滿意,可是,天知道這個建議明天萍萍和菁菁還會不會記得,同樣的事情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了。

「希望這一次萍萍和菁菁真的能夠安心下來修煉,否則,哎…….!」趙朝綱在心底暗暗的祈禱著。

「萍萍,菁菁,我們現在開始煉制符筆,符筆的煉制因為是用真火煉制,因此,在煉制的時候,我們還需要一樣東西。」

「一樣東西?朝綱,你說的是不是煉器爐?」李麗萍現在對於煉器的知識了解的已經不少了,因此,一下子就看出了缺少什么東西。

「嗯,確實是煉器爐,真火的威力太大了,要是一直拿在手上開始煉制,修真者不僅需要消耗很大的精力去控制真火,而且,對於修真者法力的消耗也很大。

修真者想要用真火煉制東西,那就得不停的給真火輸入法力,所以,修真者在煉器的時候,都得事先做好完全的准備。

煉器爐就是其中的一樣,煉器爐里面有著陣法,因此,修真者用煉器爐煉器的話,因為有陣法的幫助,修真者法力和精力的消耗會少很多,特別是在法力上面,煉器爐可以消耗陣法里面的靈石,因此,修真者在煉器的時候,消耗的法力真心是很少。

當然了,修真者在煉器完之後,身上的法力最終還是會消耗的七七八八,在煉器的最後關頭,煉器爐需要的法力數量直接上升了一個檔次,這個時候,修真者是怎么也節省不了法力的,因為,那時候煉器爐里面的靈石,根本來不及給煉器爐提供充足的靈氣,所以,那時候就得依靠修真者自己了。

就像是炒菜一樣,菜在剛剛下鍋的時候,需要的猛火,不過,很快的,就會轉變為文火,火一直很大的話,容易把菜抄胡,這個時候這些抄胡的菜其實還沒有熟透,因此,這個時候就需要文火了。

文火炒菜一會之後,也就是馬上菜就可以出鍋的時候,炒菜的火直接轉變為猛火,這是在收尾,猛火既可以讓鍋里面的菜更加的熟,也可以讓那些佐料更加的入味。

修真者煉器的時候也是同樣如此,剛剛開始的時候絕對是猛火,為的就是把靈材給煉化了,然後就是文火,這是為了去除靈材里面的雜質,還有溫養、融合靈材,然後,在即將出爐的時候,直接再加猛火,這是為了進一步的精煉煉制好的法寶或者丹葯。

這樣的事情,要是是在修真者手上做的話,很難很難,所以,在煉器的時候,修真者都得需要一個煉器爐,煉器爐可以讓修真者煉器的難度下降幾倍。」

趙朝綱向李麗萍和柳菁菁解釋了為什么在修真界里面煉器,修真者手上都由著煉器爐的原因,這些原因李麗萍和柳菁菁之前根本不知道,趙朝綱給與她們的修真知識里面,這些東西根本沒有記載。

這倒不是趙朝綱的疏忽,而是因為這些知識在修真界里面是極其普通的常識,就像是洗澡需要水一樣的簡單常識,這樣簡單的常識,修真者哪里會記載在玉簡上面。

不過,這些認識對於修真者來說是常識,可是,對於普通人來說,並不是什么常識,所以,趙朝綱這一次也成績向李麗萍和柳菁菁說了這些常識。

「哦,原來每一個修真者煉器的時候都有一個煉器爐的原因是這么回事情啊!還真是很有道理呢,就像是那些鋼鐵廠一樣,鋼鐵廠煉鋼的話,離不開煉鋼爐,朝綱,我們明白了!」趙朝綱的解釋很是詳細,因此,李麗萍和柳菁菁理解起來很輕松。

「那就好,看這就是我的煉器爐,九龍鼎!」趙朝綱的話音剛剛落下,李麗萍和柳菁菁的眼前就出現了一個一人多高的,渾身紅光閃閃的五足鼎爐。

「真美啊……!」在看到九龍鼎之後,李麗萍和柳菁菁情不自禁的發出了這樣的一聲感嘆,確實,趙朝綱的九龍鼎很美。

趙朝綱可是小世界的主人,因此,趙朝綱自身用的煉器爐當然不一般了,在修真界里面築基期的修真者擁有的煉器爐大多都是法器品質的煉器爐,就算是那些背後有著巨大背景的修真者,築基期的時候,最多擁有一個極品的煉器爐。

倒不是這些有著強大背景的修真者身後的那些強者出不起更加好的煉器爐,而是築基期的修真者身上的法力有限,他們最多也就能夠驅使動極品品質的煉器爐,像是法寶屬性的煉器爐,築基期的修真者根本驅使不動。

不過,這個限制在趙朝綱身上就不好使了,趙朝綱有著小世界天道寶寶的幫助,不要說驅使一個區區的法寶屬性的煉器爐,就算是驅使一件仙器,趙朝綱也可以一定程度的辦到。

既然趙朝綱可以驅使法寶屬性的煉器爐,那對於這個煉器爐的品質,趙朝綱也是極盡速度要求很高,所以,在小世界天道寶寶的幫助之下,趙朝綱煉制出了這個九龍鼎,一件極品的煉器法寶。

這件法寶可是可以容乃的的下三味真火的,因此,它的珍貴程度是可想而知了,九龍鼎不要說在修真界里面,就算是在仙界里面,也是極其珍貴的一樣法寶,能夠容乃的了三味真火的東西,都不會是什么簡單的東西。

九龍鼎的鼎身材料,趙朝綱用的是天外神鐵,弄清楚了,這個天外神鐵可不是什么隕石,隕石看起來很是不尋常,可是在趙朝綱或者說是在修真者的眼里面,隕石就是一般的石頭,最多是一些靈材,所以,對於隕石,修真者看得很淡。

天外神鐵看名字就知道,這是從天外來的,不過,需要解釋清楚的是,這個天外可不是什么外太空的代名詞,這個天外指的是真正的天外世界。

天外世界在哪里,沒有一個修真者能夠給出答案,只知道確實是有著這樣的一個天外世界,因為,在修真界里面,時不時的會出現一些天外的東西,每一樣出現的天外東西都能夠在修真界里面引起異常腥風血雨,所以,修真者雖然不知道天外世界在哪里,但是,對於天外世界的存在,修真者從來沒有什么疑問。

其實天外世界是一個像是域外天魔生存的域外世界那樣的一個和修真界完全隔離開的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里面,到處都是極其珍貴的靈材。

天外世界里面到處都是極品的靈材,因此,理所當然的,天外世界的一些靈材會誕生靈智,而靈材既然誕生了靈智,那它就會遵循著本能開始修煉。

也許靈材產生的靈智修煉很難,但是,靈才是沒有壽命限制的,所以,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靈材遲早會修煉到很強大的境界,而一旦靈材的實力足夠強大了,那雷劫自然而然的降臨到這些強大的靈材頭上。

因為靈材可以算是異物渡劫,所以,靈材面臨的雷劫不是最常見的三重雷劫,而是六重雷劫,甚至還有九重雷劫,無量雷劫等等,這些等同於是必殺雷劫的雷劫。

不過,不要看靈材所度的雷劫威力極強,看起來是九死一生,但是,一旦這些靈材真的度過了雷劫之後,這些靈材的實力就會極強,越級挑戰不再是什么難題。

這也算是有所失,必有所得吧!

中國人有一句格言,叫做「有所得必有所失」。許多人都懂得用這句話來警告或安慰自己和他人。當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取其一必舍其一,此所謂有一得必有一失。

這是很正常的情況,不必因為有所失而輾轉難眠,甚至痛苦一生,不必為追求十全十美、萬事如意而去費盡心機、疲於奔命,說不定欲速則不達,你追求越多,越完美,你失望也越大,甚至下場也越慘。

珍惜自己所得到的東西,能夠得到多少就得到多少,只要得大於失,人生就是可以滿足的了。我想「有所得必有所失」的含義大致就是這樣了。

不過,同樣的,有所失必有所得!人們會說,這兩句話除了詞序的顛倒外,看不出有什么意義的區別。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舍其一必取其一,有一失必有一得,這與「有所得必有所失」所說的有什么兩樣呢?

答案很明確,這兩句話還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的。

第一,有所得必有所失是先追求所得,後計算損失,看是否得大於失;而有所失必有所得,則是先估計損失再圖其所得,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先難後易,先苦後甜,失之者視之泰然,得之者喜出望外,邊際損失小於他人,而邊際效益大於他人,自然,得失相抵後的效益也出乎意料地大於他人。

第二,有所得必有所失是被動地承受損失,只要有一點機會,就會去彌補這種損失,否則心里總是若有所失,總有所缺憾和不平衡;而有所失必有所得則基於一種深刻的、清醒的價值觀,事先自覺地主動地舍棄某些價值和利益,而集中力量去追求某些別人不以為然而自己深信不疑的價值和意義,這樣,當看到別人比自己更風光、更富有、更有權勢時,心中風平浪靜、波瀾不驚。

不去計算一時一刻的成敗和一城一池的得失,全力以赴沖刺人生的終極目標和關注人生競賽的最終成果,在某一時刻,佇立四顧,發現自己已登上了一座高峰,而過去風光一時、春風得意的人物已經被遠遠地甩在山腳下了。

第三,有所得必有所失容易隨波逐流,認同一般的價值觀和眼前的實際利益,其得者為有形的世俗利益,其失者為無形的長遠價值;有所失必有所得則願意失去眼前的、實際的利益,甘於寂莫、甘於淡泊、甘於平靜,十年面壁,十年磨劍,以圖一朝破壁,一劍封喉。

第四,有所得必有所失者只是按一般的標准計算得失和衡量後果,而缺乏深刻的自我反省;有所失必有所得者則對自己的優勢和弱勢、自己想要和不想要的東西有非常清醒的了解,根據自己的優勢來確立自己想要的,根據自己的弱勢來確立自己不想要的,從而主動地避開自己的弱勢,絕不為追求那些許多人趨之若鶩的東西而強迫改變自己的個性,絕不在自己的短處上與別人競爭,以自己的劣勢去抗衡他人的優勢,而是集中自己的優勢,發掘自己最優秀的潛能,使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成就足以鶴立雞群,傲視一時。

這樣,有所得必有所失者可能會在不知不覺間失掉了人生中無形的然而又是最珍貴的東西,而有所失必有所得者經過長期的困苦、挫折、磨礪、積累,能夠獲得某種偉大和不朽的人生意義。

第五,有所得必有所失只達到一種有限的「缺陷感」,知道人生不能十全十美而莫之奈何,便於所得之中尋求滿足,在有限事物中了此一生。

有所失必有所得則植根於一種深刻的悲劇感:人是有限的存在物,卻追求某種無限的、永恆的、絕對的價值,尋求某種終極歸宿,因此,為獲得某種超乎動物存在的生活意義,就必須主動舍棄那些無關乎這種意義但又是人作為有限存在物所戀戀不舍的價值。

有了此種悲劇感,面對世俗生活中的恥辱、損害、挫折、失敗,便有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消化能力和反彈能力。

從上面這五點,可以很是清楚的看出有所得必有所失和有所失必有所得這兩句話的不同,所以,不要因為這兩句話很是相像,就把它們混為一談!

有所失,必有所得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不要總是把失去看作一種悲慘的事,換一種心態,你會發現,失去所帶來的,有時要比得到還要珍貴。

人生來有一種占有欲,喜歡「得」而討厭「失」,其實「失中自有得」,而「得中也有失」。如果把人一生中的獲得和失去相加,其結果等於零,也就是說,人自呱呱墜地至生命終結,失去了多少,必然也就得到了多少,有所失必有所得告訴你的就是這種得失人生哲理。

人的一生可能會失去很多東西,大到財富、權力、愛情或信仰,小到一個朋友、一本書或一顆紐扣,人們大都有一種占有欲,喜歡「得」而不喜歡「失」,得到總會帶來幸福和歡樂,失去只能導致無耐和落寞,然而,我們反過來想想,當我們赤條條地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能有什么東西呢?我們擁有的一切不都是「得」來的嗎?包括那已經失去,或將要失去的,不也都是從有到無的嗎?

史---玉---柱說:「一個人一生的所得與他一生的所失相加等於零。」也就是說,從最終的結果來看,我們失去了多少也就得到了多少,反過來也一樣,我們得到了多少也就失去了多少。

當然,前面所說的是針對人的一生而言的,具體到某一件事或某一種情況,還是有得與失的分別的。也就是說,針對某一件事,你做出不同的選擇,會有得或者失的結果。

這其中有很復雜的辯證關系,有時候是得小而失大,有時候是失少而得多,有時候看起來是失而實際上是得,有時候看起來是得而其實是失……因此,這就需要一個人在為人處世的時候站在正確的角度,選擇正確的方向。

一個商人在翻越一座山時,遭遇了一個攔路搶劫的山匪。商人立即逃跑,但山匪窮追不舍。走投無路時,商人鑽進了一個山洞,山匪也追進了山洞里。

在洞的深處,商人未能逃過山匪的追逐——黑暗中,他被山匪逮住了,遭到一頓毒打,身上所有的錢財——包括一把准備為夜間照明用的火把——都被山匪擄去了。

幸好山匪並沒有要他的命,之後,兩個人各自尋找著洞的出口。這山洞極深極黑,且洞中有洞,縱橫交錯。兩個人置身洞里,像置身於一個地下迷宮。

山匪慶幸自己從商人那里搶來了火把,於是他將火把點著,借著火把的亮光在洞中行走。火把給他的行走帶來了方便,使他能看清腳下的石塊,能看清周圍的石壁,因而他不會碰壁,也不會被石塊絆倒,但是,他走來走去,就是走不出這個洞。最終,他力竭而死。

商人失去了火把之後沒有了照明,他只能在黑暗中摸索,行走得十分艱辛,不時碰壁或不時被石塊絆倒,跌得鼻青臉腫,但是,正因為他置身於一片黑暗之中,所以他的眼睛能夠敏銳地感受到洞口透進來的微光,他迎著這縷微光摸索爬行,最終逃離了山洞......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當你認為自己得到了可能卻恰恰是失去了,當你以為自己是失去了卻又總會在不期然之中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