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核雕(1 / 2)

「朝綱,現在金焱木已經精煉完了,那么符筆的筆身是不是已經做好了,接下來是不是要開始煉制符筆的筆尖了?」金焱木的精煉成功讓李麗萍和柳菁菁對於符筆的煉制更加的有興趣了,剛剛李麗萍怎么問,其實就是為了再在接下來針對符筆的煉制里面,出一份力。

「呵呵,萍萍,菁菁,金焱木的精煉是完成了,可是,符筆的筆身卻並沒有煉制完成,我們還需要在符筆的筆身上刻制一些陣法才行,從而讓修真者在畫制符籙的時候,更加的得心應手,明白了嗎?」趙朝綱輕笑著回答李麗萍和柳菁菁,他也知道萍萍剛剛為什么會那樣的問,剛剛金焱木煉制成功直接激發了萍萍和菁菁心里面煉器的熱情。

「陣法?朝綱,金焱木現在僅僅只有小指母的大小了,這上面還怎么刻制陣法啊?」柳菁菁一臉的不解,在她的想法里面,金焱木現在這么小了,怎么在上面刻制陣法啊。

「菁菁,小指母的大小已經是不小的了,就算是在地球上,在更小的地方刻制的技藝也很是常見,就像是米刻一樣,米刻在某段時間里面可是極其的聞名的。」趙朝綱解釋著。

「米刻?」柳菁菁滿頭的霧水,米刻這個東西她還真是沒有聽說過。

「米刻我倒是聽說過,也見過,菁菁,這個事情還是我和你說說吧!」李麗萍在一邊說話了,然後她開始向柳菁菁介紹起米刻的事情了:「米刻的學名叫做米雕,或者是米上刻字,米上刻字是漢族傳統工藝美術品中最為精細微小的一種工藝品。

它是在米粒進行雕刻的。其作品根據雕刻內容多少來選用放大鏡或顯微鏡方能觀看到雕刻的內容,故被歷代稱之為絕技。

米雕,是一種在米上刻字的藝術,中國傳統微雕技藝之一。

米雕起源於清朝乾隆的民間工藝,其實當時是古人科舉考試時刻詩詞文章。用來作弊的工具。如今,人們把祝福的語言刻在米粒上,再配以精美的飾物,作為美好情感的寄托。

米雕工藝要求極高,再加上米上雕刻施工面積極小,沒有相當高的書法功底和熟練運用微雕工具的技能是難以完成的。且刻作時,要屏息靜氣,神思集中,一絲不苟?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微小精細見長的雕刻技法。

所以有人也專門為米雕做了詩句:『一顆米內藏世界半邊鍋里煮乾坤!』

米雕貴在精微。也難在精微,因為它不僅術其微小,還能在微小之中再現中華千年的文化藝術神采、韻味。每一件精微藝術品,無不是成功於所實的基本功之上,同時,又綴滿了我國微雕藝人們的心血。

米雕是中國傳統美術工藝品中最為精細微小的一種工藝品,它是在米粒上進行的雕刻,其作品根據雕刻內容多少來選用放大鏡或顯微鏡方能觀看到雕刻的內容。故被歷代稱之為「絕技」。

將米當成畫布相當不容易,尤其固定米粒相當棘手,因米粒是半弧狀且有凹痕。同時要在上面書寫及繪畫更困難。「米雕」最困難是在小小方寸的米粒上,同時寫字及創作圖案,無論是先畫圖或書法,兩樣都必須完美呈現,只要有失誤就要放棄從頭來過。

米雕可以從簡單的練起,寫字之前可以先在紙上劃幾下。下水流暢後再從米上書寫一些復雜的字。要進行一些省簡如行草書的一些替代,筆不用時要及時把蓋子蓋起來筆尖易風干。寫字時可以眼睛離近一些光線。要好用筆輕托運筆的控制要到位。

可以從簡單的練起,寫字之前可以先在紙上劃幾下。下水流暢後再從米上書寫一些復雜的字。要進行一些省簡如行草書的一些替代,筆不用時要及時把蓋子蓋起來筆尖易風干。寫字時可以眼睛離近一些光線,要好用筆輕托運筆的控制要到位。

才接觸有一定心理作用不要灰心,可以開始的時候從簡單的字練起,也可以橫豎畫道兒多練習就會好起來。如果在創作過程中筆不下水了,可以在旁邊紙上劃幾下,下水流暢後再繼續米上書字,因為米上會有米屑有時不下水是正常的。

寫過的字不要描,往往效果會更差字寫錯了,就重新換米使用寫字慢一些就會好的。當然有一些好的經驗也要靠實踐中掌握的。

米上刻字是一項簡單而又神奇的技術,在粒普通的大米上可以刻十多個字,讓一粒生活中普通的大米成為一粒價格昂貴的金米!

米雕是一項集民間工藝和時尚個性於一體的新穎藝術品,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和經濟價值,從事米上刻字項目投資少,收益快,是一條低風險、高回報的創業致富門路。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藝術飾品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新穎時尚充滿個性,米雕工藝品就是應這類需求而開發出來的新興藝術品.使用中國民間的傳達室統微刻技術,即在一粒普通的大米刻上姓名.祝福語.人生格言.名言警句,唐詩宋詞等。

然後制成工藝飾品項鏈,手鐲、鑰匙扣、耳環、手機飾墜等極具時尚特色的個性化禮品,送給親人,朋友,戀人,同事,同學,人見人愛。

米輕情意重,米雕飾品是現代人們交往的最佳飾品禮物。

在一粒普通的大米上寫上你想要說的話,比如iloveyou、生日快樂、我愛你(文字、英語、圖案都可以寫),可寫2--10個字(一般為了美觀4--10個字為宜),它可以保存5年以上不變質、不腐爛。

到了現代,米雕也就是米上刻字成為了情侶之間愛情最好的見證,在大米上寫上特別要告訴他(她)的話語,就變成世上僅此一件的紀念或者送給你愛的人給他(她)帶去你最真摯而有最特別的祝福。

在我和朝綱讀大學的時候。米刻就很是流行,那時候米刻可是情侶之間一種很神聖的禮物,一些大學里面的男女只要是確立了關系,都會去米刻店里面里面制作屬於他們的米刻。

那時候,要不是朝綱出事情了。我也會和朝綱去米刻店里面制作屬於我們的米刻,朝綱你說是不是?」李麗萍一臉溫情的看著趙朝綱,和趙朝綱去米刻店里面刻一個專屬於他們自己的米刻可是李麗萍那是最向往的事情,因此,趙朝綱今天提起米刻來,李麗萍才會直接向柳菁菁解釋起米刻是什么了。

「是啊。要是沒有那件事情,我確實是回去和萍萍刻制屬於我們自己的米刻!」趙朝綱也一臉深情的看著李麗萍,李麗萍剛剛的那些話,直接勾起了趙朝綱對於大學時代的回憶,那個美麗至極。又令人溫暖不已的美好回憶。

「原來還有在米上雕刻這樣的技能啊,這真是令人想不到啊!」柳菁菁在一邊感嘆著,了解了什么是米刻之後,柳菁菁感覺自己是大開眼界了,真是想不到,僅僅是一個普通人就可以在小小的米上刻字了,而且刻的字還不是只有一個,兩個。而是十幾二十個,甚至更加的多。對於人的無限潛力,柳菁菁是再一次了解了。

「菁菁。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只要你去了解,就會發現,在世界上有著許許多多你根本想象不到的事情,在你看來米雕是一樣很神奇的技能,但是。在雕刻屆里面,米雕根本算不上什么神奇的東西。雕刻界里面,更加神奇的東西還多的是。

就比方說桃核雕刻。比起什么米雕來,更加的神奇,更加的受人歡迎。」一邊的趙朝綱對於米雕很不以為然,要不是米雕很受那些情侶的歡迎,對於米雕,趙朝綱根本不怎么在意。

「桃核雕刻?難道是在桃核上面雕刻?!桃核這樣的大,比起米雕來,應該更加的不如啊,朝綱,這是怎么回事情啊?」

對於雕刻柳菁菁完全是外行,在她的想法里面,在越是小的東西上面雕刻的技藝,比起在大的地方雕刻的技藝肯定更加好,所以,對於趙朝綱的說法,柳菁菁才會有這樣的疑問。

其實這種想法不僅僅是柳菁菁獨有的,很多不了解雕刻技藝的人,初次看到米雕和其他的雕刻技藝的時候,也會把米雕的技藝當成是雕刻里面最好的技藝,這樣的事情是在所難免的,不過,在雕刻技藝里面,米雕真的是很簡單的技藝。

因為,真正的雕刻,講究的不是在最小的東西上面雕刻字什么的,真正的好的雕刻,里面蘊含的是雕刻者的心血,也就是說藝術價值很高,只有這樣的雕刻,才是真正的雕刻。

米雕用的載體是米,現天上就比起其他的雕刻載體低了很多,米這樣的東西,太常見了,而且保存起來也不容易,因此,米雕的價值真的是很低。

這要是為什么米雕僅僅只能夠在情侶之間流行,而不能夠在雕刻界流行的原因了,就算是在情侶界里面,米雕的流行也只是只有很短的一段時間,到現在米雕根本不怎么聽說了。

「菁菁,桃核雕刻可不是簡單的東西,它蘊含著極其豐富的藝術價值,桃核雕刻,就是在小小的桃核上雕刻出各種動物、人物的形象,是種漢族特色雕刻藝術。

其中以十二生肖的雕刻最具代表性,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各具情態,惟妙惟肖。還有十八羅漢、八仙過海、中華珠和各種花鳥魚蟲等雕刻。

據了解,明代的核雕最早的核材是桃核。明代桃核、杏核雕刻多是神仙人物、避邪神獸、吉祥物等等,精巧玲瓏,是一種垂掛在衣帶或紈扇或綉袋下面的墜物,作為裝飾和點綴,亦可玩賞。清中期始,核雕物品多用胡桃核雕刻,專門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里摩挲把玩。

清中晚期至民國年間,各種核雕品種日趨豐富,但精湛細膩程度和其文化內涵等已不及明晚期和清初期。江浙一帶仍有不少擅雕能刻的核雕高手,如史料上可查詢的吳地金老、民國初年殷根福及子女殷雪芸、鍾年福等。

船首一老蹺足而坐。持杯品茗,小童捧壺而立,艙中桌上擺著杯盤菜餚,一老翁憑桌而坐,似在飲酒觀景。旁邊書童憑欄遠望。船尾小童正在搬弄酒壇。作品布局有致,刀法細膩,雕刻精湛,是清中晚期不可多得的核舟佳作。

另有一枚同為清中晚期,其雕刻技法較相近的橄欖核雕《山景》也顯示了細膩精湛而不俗的微雕技藝。

此橄欖核雕呈褐色,包漿自然。核上四周環雕著山林峭崖、蒼松岩穴和亭廊屋舍等山中名勝。讓人感覺小小一枚核上展現著一片世外桃源般的奇山勝景。

古時的文人有向往山林野趣的「隱逸」情趣,這一時期一批表現奇山勝景和桃源天地題材的核雕也常有問世,供文人雅士玩賞品味。

有的以官船花船等為主,有的以羅漢頭、八仙等題材的核雕珠串見長,有的則以單枚的「關公」、「鍾馗」等歷史和傳說人物等為特色。這些核雕制品都較精致。且有各自的刀法及藝術特點。如一枚清中晚期的核雕官船,橄欖核材料體型碩大,船體富麗雅致。

核雕品種時期,蘇州地區核雕制品,除人物雕和祥獸雕之類的手串、珠串桃核雕刻工藝品(17張)較為熱門外,還有些傳統題材的單枚核雕掛件,如「騎馬關公」、「騎驢鍾馗」、「劉海戲金蟾」等等。

這類展現雕技的橄欖核雕講究雕刻物品形態的生動有致,刀法技藝嫻熟細膩。把玩於手間要經得住再三品味。

如一枚《騎馬關公》,雕刻者利用一枚小小的橄欖核有限的體積,巧妙地構思布局。將關公的坐騎神馬、衣著盔甲及其神態風采展現得淋漓盡致。關公所騎的赤兔馬與他手持的偃月刀形神兼備,安排處理位置恰到好處。

整件作品人物舉止神態不亂一分,前後左右不虛一筆,細微之處不省一刀,區區微微一件核雕小品,沒有混沌無序之嫌。游刃有余,得心應手。像「關公」之類題材的核雕因藝人們數百上千回地雕刻與研習。早已熟稔其布局和刀法,所制出的物品自然耐人尋味。也無可挑剔。

明人楊洪武桃核雕《嫦娥奔月》魏學洢美文《核舟記》,記述天啟年間常熟藝人王毅用一枚小小桃核雕刻《東坡泛舟赤壁》,令人讀後拍案叫絕。

桃核雕刻中,最有代表性的如明晚期的桃核雕《八仙藍采和》,整個桃核只有成人的拇指般大小,方寸天地間展盡了微雕藝人的神技。

這枚表面高低凹凸不平的桃核,藝人根據桃核的形態與質地奏刀巧雕巧作,將八仙中藍采和的面容神態、頭上發髻及肩背的花籃和腳下的海浪紋雕鏤得惟妙惟肖。

核雕藝人似乎采用了明代竹雕中的圓雕、深雕、毛雕和陷地雕刻等多種刀法,人物大輪廓形態精准,凹凸分明;人物和物品的細部纖毫人微,連藍采和頭上發髻的一絲絲頭發、背上花籃的藤編條紋和花瓣都絲絲人扣,清晰可見。這枚桃核雕刻作品歷數百年的沉積,核面呈深褐色,但一層歲月的包漿卻烏光鋥亮。

核上未留名家款識,不過,此枚桃核雕與滬上著名文物鑒賞家蔡國聲先生曾著文介紹過的一枚明代八仙「藍采和」杏核雕十分相似。

據蔡國聲先生介紹,那枚明末清初的八仙「藍采和」杏核雕背後有「喬林」二字小篆款識。史載,喬林系明末清初江蘇如皋人,核雕高手。喬林多才藝,書畫雕刻各臻其妙,雕刻與印章篆刻亦為他之所長。可以想見,喬林雕刻的核雕其技藝和品位都是不低的。

核雕雖微,微中見宏。自古至今,核雕以其特有的藝術魅力讓無數藏物玩物者驚嘆和入迷。

核雕這種精致而小巧玲瓏的微型工藝品,只要雕刻者雕鏤技藝精湛,創作的題材符合當代賞玩和收藏者們的口味,又具有一定的新意和品位,這樣的核雕永遠受人青睞和珍愛。

所以,菁菁。桃核雕刻可不是什么米雕能夠比的上的,桃核雕刻里面蘊含著雕刻人對於生活,藝術的理解,還蘊含著極其高超的微雕技藝,所以。桃核雕刻在微雕里面的地位,很高,很高,米雕這樣的東西,比起桃核雕刻來,真是比都比不了!」

趙朝綱很是詳盡的向柳菁菁介紹了桃核雕刻是什么。在微雕里面的地位,還有受人的歡迎程度等等這些資料,讓一邊的柳菁菁是受益匪淺。

「原來這才是桃核雕刻啊,真是想到不到桃核雕刻有著這樣的歷史和地位,米雕比起桃核雕刻來。確實是比不上啊!」有的趙朝綱的詳細解釋,柳菁菁當然弄清楚了米雕和桃核雕刻的區別和地位的不同了。

「朝綱,你怎么會這么了解這些知識的,這些知識一般都是那些搞古玩的人去了解的,你又不搞什么古玩,所以,這些知識你是什么時候學的?」

對於趙朝綱這么了解這些古玩的知識,李麗萍很是詫異。要知道,在大學里面的時候,趙朝綱可是金融系的學生。所以,尋常的時候,趙朝綱根本不會去看這些古玩方面的知識,作為趙朝綱大學時候的同學,李麗萍很是清楚的知道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