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三生有幸(祝各位學子,高考順利,考出水平!)(1 / 2)

不懂裝懂害人不淺,還是老師們最痛惡惡絕的事情,趙朝綱現在在教授李麗萍和柳菁菁煉器的知識,當然也是極其痛恨不懂裝懂了,所以,在看到李麗萍和柳菁菁都是極其認真的在聽自己講解煉器的知識,並不是在那里不懂裝懂之後,趙朝綱心里面確實是很高興!

「萍萍,菁菁,金焱木的材質只能夠承受的了九個陰陽魚吸收來的陰陽之氣,所以,我們在金焱木上面,只刻制九個陰陽魚就行了,你們看我怎么刻制陰陽魚!」

趙朝綱開始操作刻制起陰陽魚來了,陰陽魚看起來刻制起來很是簡單,就像是太極里面的陰陽魚看起來極其簡單一樣,太極圖里面的陰陽魚一邊是黑色,一邊是白色,這樣刻制看起來很簡單,好像很容易就刻制完了,可是,真正的刻制起來,難度還是很大的。

「萍萍,菁菁,陰陽魚看起來很簡單,一邊是白色,一邊是黑色,可是,真正刻制起來的時候,很難,因為,你得保證陰陽的平衡才行,也就說,陰陽兩邊的量都得保持一樣,只有這樣,陰陽才不會發生偏差,從而導致陰陽失衡。

因此,你刻制的陰陽魚並不是表面上看起來白色和黑色的都一樣多就行了,你還得檢驗下這里面的陰陽之氣的含量是不是一樣,白色和黑色的5面積是一樣了,可是,並不代表陰陽之氣的含量是一樣的,而想要陰陽魚發揮作用,首先就得保證陰陽魚里面的陰陽之氣的平衡。所以,萍萍。菁菁,陰陽魚的刻制。並沒有想象的那樣簡單!」

趙朝綱一邊向李麗萍和柳菁菁解釋著刻制陰陽魚的難度,一邊開始刻制起陰陽魚來,神情和手上的動作都很是小心。

有了趙朝綱的叮囑,再加上趙朝綱刻制陰陽魚的時候,很是小心的模樣,李麗萍和柳菁菁哪里還會在輕視刻制陰陽魚的難度:「朝綱,我們仔細的看著,你放心吧!」

李麗萍和柳菁菁同時集中了自己最大的精力,仔細的盯著趙朝綱怎么刻制陰陽魚的。看到李麗萍和柳菁菁這樣仔細的看著自己刻制陰陽魚,趙朝綱點了點頭。

「萍萍,菁菁,看,我已經刻制好一個陰陽魚了,可是,這個陰陽魚的樣子,和你們在外面見到的太極圖里面的陰陽魚的樣子完全的不一樣,這個陰陽魚的樣子。看起來是不是很不對稱。」刻制好了一個陰陽魚之後,趙朝綱直接准備實例示范了。

「是啊,這個陰陽魚好像是右邊方向的那個黑色多一些,左邊方向的白色卻少一些。朝綱,這個陰陽魚看起來確實是不怎么舒服,這是不是因為陰陽想和的原因?」仔細的觀察了一下趙朝綱刻制好的陰陽魚之後。李麗萍發現了里面的異常點,並提起了自己的猜想。

「嗯。萍萍,你說的很對。這個陰陽魚里面黑色的顏色比起白色的要多一些,而且,這個原因確實是因為陰陽調和的需要。」趙朝綱笑著解釋了起來。

「那朝綱,為什么這里的黑色要比白色多呢,這里面是不是有著什么原因在里面?」柳菁菁也很快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菁菁,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問你一個問題,你在回答了這個問題之後,你就會知道你剛剛問的這個問題的答案了。」趙朝綱並沒有急著解釋,而是直接反問了柳菁菁。

「可以啊,朝綱,你問吧!」柳菁菁滿臉興奮的回答趙朝綱。

「菁菁,你知道陰陽眼里面的是、黑色黑白色分別表示什么嗎?」

「黑色和白色分別表示什么?」柳菁菁重復了一邊,她開始思考起這個問題來了,很快的,柳菁菁的眼睛一亮,她想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朝綱,黑色是不是代表陰屬性,而白色則代表陽屬性,朝綱,是不是這個道理?」柳菁菁迫不及待的回答道,然後她一臉興奮的看著趙朝綱,等待著趙朝綱的回答。

「是的,菁菁,你的回答很是正確。」趙朝綱直接確認了柳菁菁回答的正確性,讓一邊的柳菁菁高興的不禁跳了起來,同時嘴里面還喊出來一聲「yes……!」,顯然,柳菁菁現在很是高興。

看到柳家像個小孩子似的高興的在那里又蹦又跳的,趙朝綱的臉上露出了笑容,菁菁就是這樣的可愛,就是這樣的活潑啊!趙朝綱心里面發出了這樣的一聲感嘆。

「菁菁,既然你知道了陰陽魚里面不同的顏色道標的東西是什么,那你再仔細的看一看我刻制的陰陽魚,還有再想象金焱木究竟是什么東西,相信你很快就可以清除,為什么我刻制的陰陽魚里面為什么黑色會占據很大的一部分了。

萍萍,同樣的,你也想想這里面的道理,相同了這個道理之後,相信今後你們在陰陽兩氣的了解上面,可以更進一步了。」

趙朝綱的教授方法並不是活圇吞棗的把所有的東西講解完,然後讓李麗萍和柳菁菁去記憶,這樣的辦法是最死板的教育方法,趙朝綱不會取,趙朝綱選擇的是現場教育,引導式的現場教育,用現場的一些東西引發李麗萍和柳菁菁的思維,讓她們自己想出趙朝綱需要教授給她們的知識點,這樣的教育絕對能夠最大程度的開發李麗萍和柳菁菁的思維,從而讓她們徹底的掌握趙朝綱想要教授給她們的知識。

在現代社會里面,也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那就是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相信大家對於這兩種教育方式都是耳聞能詳的,也知道這兩種教育方式的優劣點。

應試教育是為了考試和升學而拋棄學生的個性思想、想象力與創造力提升與培養的教育方式,流行於中國、棒子國等國家。

應試教育的教育思維方式普遍缺乏理性,許多做法往往不利於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長。許多反對應試教育者稱應試教育是在摧殘青少年。影響社會健康發展。

素質教育是流行於大多數發達國家,是一種科學理性的教育方式。注重學生的個性培養與全面提升。與應試教育不同,素質教育往往會給青少年個性上和行為上的自由。家長們和教職人員也會顯得理性的多。

目前,國際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發展迅猛,教育形式嚴峻,以應試教育為主的「老一套」教育模式也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必須盡快實行教育改革,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從而,推動國家社會的快速、平穩、健康發展。

建國以來,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大致從1949年至1979年,為偏重掌握基礎知識與形成基本技能階段。第二階段大致從1979年至1982年,為強調智力階段,即強調發展智力與培養能力。

第三階段大致從1983年至1989年,為重視非智力因素階段,並把非智力因素與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結合起來。

第四階段大約從80年代未90年代初開始,為加強素質教育階段,即從根本上克服傳統教育的弊端,逐步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這個階段現在正處於全面轉軌的攻堅階段。

一般來說。所謂「素質」,通常具有兩個層面的涵義:第一種涵義是生理上的「素質」概念,主要指人的遺傳因素或天賦;

第二種涵義是教育學實質也是社會學上的「素質」概念,主要指後天社會性的一面。認為素質是在先天某些因素的基礎上,主要通過後天教育和環境影響而形成的一系列知識技能、行為習慣、文化涵養、品質特點的綜合。

人的素質是指人的發展總水平,是人的諸種屬性的綜合。是由各種品質構成的整體結構。

先天獲得的遺傳素質是後天形成基本品質的物質前提,而後天的環境與教育則是先天遺傳素質能否發展的條件。

提倡素質教育就是要使每一名學生先天獲得遺傳素質得以充分的發展。同時使他們獲得當今社會所需要的各種品質。

也是因此,現代社會里面。素質教育被越來越多的人提起,被越來越廣泛的接受,未來的教育絕對是素質教育的時代!

教育是增進人們知識、技能,影響人們思想意識和品德的活動,其社會職能是傳遞人類在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從而促進個體發展,推動社會前進。那么,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有什么區別呢?

第一,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和發展學生各方面的素質,使學生形成最佳的素質結構為目標,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發展的教育;而「應試教育」則是以升學為目的的一種片面的淘汰式教育。

第二,素質教育堅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循序漸進,因材施教,使他們的個性得到*發展;而應試教育以考試的分數為出發點,考考考,分分分,只看分數,忽視其他;

第三,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在自己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和進步,認為每個學生身上都潛藏著一些智能、才能和閃光點;而應試教育只顧少數所謂「尖子」「精英」「升學對象」,主張嚴格篩選淘汰,提高升學率;

第四,素質教育認為學習是一種艱苦而愉快的活動,增強學生的自治、自立、自信、自強的能力,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自覺地排除心理壓力,激發內驅力,生動活潑的學習;而應試教育忽視學生興趣、才能、個性的發揮,強調大量作業,頻繁考試,以標准答案為准繩,反復訓練,學生學得被動,感到枯燥、單調、乏味、壓抑,以致厭學;

第五,素質教育認為教學過程有些是線性的,而大量是非線的,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不斷地改變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藝術;而應試教育則認為教學過程只是線性的。填鴨式、灌輸式,即死記硬背標准答案。反復模仿、改錯、校對,以獲取高分。靠加班加點,復習補課、不斷重復,猜題押題,甚至碰運氣,不惜舞弊;

第六,素質教育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習是學生的自覺行為,只要他們通過自身的心理調節和控制,就能把人類歷史形成的知識、經驗、技能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東西;而應試教育把學生當做考試的機器或加工的對象。按照考試的標准答案進行雕塑,通過外部壓力與誘因迫使他們就范;

第七,素質教育強調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即理想、信念、動機、意志、毅力、耐心、專注等心理素質和品德,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能力;而應試教育一味地讀死書,死讀書,除了讀書就是考試、做作業,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第八,素質教育注重學生的生存能力的培養。養成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能力,學以致用,為學生今後參加工作服務,為學生今後做人成才服務。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全面提高素質的前提下,提高應試能力;而應試教育單純為了考試。分數萬歲,忽視做人和成才的基本要求和技能。忽視全面素質。

當然,我們提倡素質教育。不能用這種教育模式去套哪所學校和哪位教師,硬說某校是素質教育或應試教育,硬說某老師是在搞素質教育或應試教育,而要實事求是,科學分析,耐心引導,不能采取強制性的態度和做法。也不能借素質教育反對傳統的教育模式,其實,我國教育有許多傳統的好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和繼承,不能一概而論。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更加科學化。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潛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因此,在教育方式上面,我們要做到不同的對待。

那怎樣才能充分挖掘和培養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怎樣才能處理好個體發展與群體教育、因材施教與應試教育的關系呢?

我國近年來雖然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強調因材施教,但大多數學校又都過分重視升學率,惟成績是瞻,成績就是法寶,教師的業績、教學的評估都以成績高低來衡量,在如此重視成績的情況下,教師們的精力都集中在了、成績,厚此薄彼,抓群體而忽視個體,猶如一輛割草機,齊刷刷的過去,枝條沒有了,個性沒有了,只有方方正正、千篇一律的規格。

從這里可以看出,因材施教與應試教育已形成矛盾。

古人韓愈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難道現代社會就沒有這樣的現象?

有一些同學,學習成績不理想,但在其他方面卻有出類拔萃的才能,例如唱歌、跳舞、體育、繪畫、動手能力、組織能力等等,但因為缺少真正的伯樂來發現、鼓勵、培養,在成績大於天、「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學生的命根。」的思想支配下,特長愛好得不到發揮、得不到鍛煉,逐漸淪落為班上的差等生。

國家推行基礎教育旨在推進素質教育克服應試教育弊端的教育改革成效不夠明顯:應試教育批而不倒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素質教育倡而不立未能取得重大突破。

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素質教育舉步維艱,而素質教育搞不好,因材施教就是一句空話。

在現階段,人的成長與謀生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人們總是根據謀生利益最大化來規劃其受教育過程的。

既然社會上越來越多被看好的職業崗位設置了學歷高門檻,那么必將引導人們選擇上大學上好大學來圓自己的人生夢,引導人們在高考前的十余年間,爭取上重點小學、重點中學,並力爭成為一次次考試成績的領跑者,如此一來就是片面發展的應試教育而不是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更適合普遍的需要了。

基礎教育多年來大都是為構建教育「金字塔」服務的,單純追求高分數,片面追求升學率。只要統考分數和升學率上去了,就「一俊遮百丑」,「哼一聲都是經驗」。

這種以應試為主導的教育目標必須改變。而應培養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出發點和歸宿,樹立以培養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健康的身體、良好的心理素質、較強的實踐和動手能力。以及以充分發展個性特長為宗旨的素質教育目標觀,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諧發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一文中說:「……需要因材施教。正如松樹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樹的肥料培養牡丹,牡丹會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養松樹,松樹受不了,會被燒死。培養兒童的創造力要同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現他們的特點,而施以適宜之肥料、水分、太陽光。並須除害蟲,這樣,它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於枯萎……」

我們這里所強調的「材」就包含著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因此,作為教師,應通過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的觀察,並結合興趣愛好的把握來確定一個學生所具有的氣質特征,進而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因材施教對人的個性全面發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時體現了新課程標准中提出的使「不同的人在教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

但當前教學因材施教中普遍明顯存在著幾個誤區:把因材施教和班級授課對立起來;把因材施教定位於少數學生身上,和大多數學生對立起來;認為因材施教難度大,難以實施;這些誤區的產生以致在教學中不能有意識地、自覺地、積極地把握因材施教對人的個性全面發展的制導性、支配性和潛移默化作用,影響著因材施教作用的有效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