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擔憂(1 / 2)

「老盛,我記住了,你放心,這些靈茶我不會胡亂的對待的,對於這些靈茶,我會像是對待我老婆那樣的小心。」鐵荊對於靈茶的效果那是一清二楚的,盛錚在得到靈茶之後,就請鐵荊喝了幾次,所以,鐵荊對於靈茶,那絕對不會忽視。

「那就好,我們倆的年紀都很大了,修煉資質也很一般,我們想要在修煉上有所成就,一般的辦法已經行不通了,就算是我們一直吞服著丹葯,一天二十小時修煉武功,我們最終也不會有什么大的成就,作為武者部隊的負責人,要是在武力上面很弱的話,我們對於武者部隊的掌控力就會被削弱到很低,甚至,最終我們還會失去武者部隊負責人的這個位置。

要是失去武者部隊負責人的位置,是因為我年紀大了,或者說跟不上軍隊的發展形式了,那我被免職我心里面雖然會不高興,但是,我還是會服從這個命令,因為,我愛軍隊,遠遠超過我自身,所以,我被免職我不會說什么。

不過,要是我是因為在武者實力上面弱於別人,從而被免職,那我心里面絕對會很不高興,而且,我也不會這樣容易的就把武者部隊的負責權交出去,因為,我不相信那些依靠著強大武功坐上武者部隊負責人位置的那些人。

也許這些人的≥,武功是很強,鎮得住武者部隊里面的人,但是,對於這樣的人的不太相信,武功越是強大的人。追求武功強大的心就越重,相應的。他或者他們投入到武者部隊建設里面的精力就會小很多,而且。為了加強他或者他們的實力,這些人以權謀利那是百分百的事情,並且,這個以權謀利的程度還會很瘋狂。

這樣的話,對於武者部隊的發展就會極其的不利,甚至還會危害到武者部隊的發展,所以,那時候像要我把武者部隊的權利交出來,我肯定會拒絕。因為,我不想武者部隊的發展受到打斷,甚至是倒退。

老鐵,我也不怕你笑話,在我成為武者部隊的負責人,並且親自明白武者的強大之後,我心里面早就在擔心我自己武功太弱了,有那么一段時間里面,我可是一天十二小時的在修煉。那一段時間里面,我可以說是有點走火入魔了。」

說道走火入魔,盛錚的話一下子停了下來,眼睛里面流露出回憶的神色。盛錚這是在感懷他之前那段『走火入魔』的修煉經歷。

「呵呵………!」鐵荊輕輕的一笑,然後帶著一點調侃的口吻說道:「老盛,你以為那段時間你的異常我沒有發現。你的異常一出現我就發現了,只不過。那時候我也想要給你一個機會,試一試你這樣的苦心修煉是否有效果。所以,我沒有來阻止你。

結果表明,你的做法很是正確,你不知道,在我知道你只是短短的兩個月的全力修煉,就把你的修為提升到後天三層的時候,那時候我的心里面是有多激動,有多向往。

因為你既然能夠通過苦心的修煉把自己的修為提升到後天三層,那也就是說,我也能夠同樣做到,所以,那時候,我心里面的驚喜之情,是無與倫比的。」

說道這里,鐵荊的臉上同樣的露出了向往的神色,不過,很快的,鐵荊的臉上就是一臉的喪氣;「但是,最後你卻告訴我你修為提升的這樣快,是因為一杯茶,老盛,你知道那時候我心里面是怎么樣的感受嗎?」

鐵荊沒有盛錚回答,就自問自答的回答:「老盛,那時候我心里面的感受,和老板說要漲工資,並且是直接漲上一倍,結果卻發現,自己是在做夢的那種心情是一模一樣的,那時候,我心里面是真心想要狠狠的捶你幾下。

不過,還好的是,我僅僅是想想而已,並沒有去實施,否則,你老盛哪里還會拿出靈茶來招待我,我哪里還能夠從你老盛手里面拿到這些靈茶。

這可是靈茶啊,也是我修為提升到保證,老盛,這一次真是謝謝了!」說道最後,鐵荊很是真誠的向盛錚道謝,鐵荊作為武者部隊的第二負責人,心里面對於自己武功提升的迫切心理也是很強的,鐵荊雖然負責的是政治教育這方面的事情,但是,已經在軍隊里面待了一輩子的鐵荊很是清楚軍隊里面的一道法則,那就是強者不會臣服於弱者。

這里的強者不僅僅是自身實力上面的強大的人才叫做強者,那些背景很是深厚的人,也可以算得上是『強者』,但是,這樣的『強者』軍隊里面的那些兵們,只是嘴巴上面的臣服,心里面其實根本沒有臣服於這樣的『強者』,甚至很多人都是很蔑視這樣的『強者』的。

這些事情鐵荊很是清楚,所以,他知道,他想要在武者部隊里面站穩腳跟,不僅僅需要他強大的背景(嘿嘿,靠著統帥堂,那絕度是最強大的背景了),而且,還需要你擁有強大的實力,因此,其實在鐵荊的內心里面,對於自身武功強大的心,也是很迫切的。

「老鐵,謝什么,我和你是什么關系,我有了靈茶,你當然也會有了,我們可是已經合作了幾十年了,你這樣的搭檔我可是舍不得, 要是換成了其他人來坐你的位置,我會不熟悉的,所以,老鐵,這樣見外的話,就不要再說了!」

「行,老盛,一切盡在不言中!」鐵荊沒有在客氣,直接伸出了自己的右手。

盛錚也伸出了自己的右手,握住了鐵荊的右手,用力的晃了晃,然後說道:「一切盡在不言中!」

………………………………………………………………………………………………….

「老盛,這些靈茶你還弄的到嗎?這些靈茶對於武者修為提升效果真的是太好了,這樣完全沒有任何一點後遺症的提升武者修為的靈茶。要是我們能夠在武者部隊里面推廣開來的話,那……….。」鐵荊沒有再說下去。他現在的眼睛里面冒著無數的精光,顯然。鐵荊已經被這美好的幻想畫面給驚住了。

「老鐵,醒醒吧,你的這個想法不現實。」盛錚很是無情的直接擊破了鐵荊的幻想。

「什么………。」鐵荊沒有發現,他在說這兩個字的時候,聲音那那樣的高,那樣的尖,簡直和女高音全力唱高音的時候一模一樣了,可見,鐵荊驚訝的程度了。

「老鐵。冷靜一下,你看看你,現在哪里還有一個將軍的樣子,現在的你,十足一個罵街的潑婦。」盛錚皺了皺眉頭,但是,再沒有說什么責怪鐵荊的話,因為,身子骨很是清楚為什么鐵荊會有這樣的失態表情。那時候的他在得知這個回答的時候,不是同樣的表情嘛。

「呼………!」鐵荊深深的呼出一口氣,整個人瞬間平靜了下來,作為一個將軍。這樣的心理素質還是有的,然後,鐵荊才開口問盛錚:「老盛。為什么說我的想法不現實?難道是靈茶的數量問題?」

現在鐵荊也已經冷靜了下來,而鐵荊一旦冷靜下來。他的思維就開始急速的運轉開來,所以。很快的,鐵荊就想到了一點,那就是靈茶的數量問題。

靈茶可以沒有一點後遺症的把武者的修為大幅度的提高,所以,鐵荊可以完全想象到靈茶數量的稀少,就像是在地球上龍井村里面的那十八顆真龍井茶樹,還有武夷山上的那六顆大紅袍的母樹產出的大紅袍,這些數量都是極其的有限。

而且,這些茶樹產出的茶葉現在並不是有錢就能夠買到的,每一年這些茶樹產出的茶葉都被上層人士給獨占了,進入市場里面的這些茶樹產出的茶葉,是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說是根本沒有。

龍井村位於西湖風景名勝區西南面,四面群山環抱,呈北高南低的趨勢,村內常住人口約800多人,擁有近800畝的高山茶園,村的西北面北高峰,獅子峰,天竺峰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擋住

西北寒風的侵襲。南面為九溪,溪谷深廣,直通錢塘江,春夏季的東南風易入山谷,通風通氣的地理條件為龍井茶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這里出產的龍井茶位居「獅,龍,雲,虎」之首。

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到龍井村獅峰山下的胡公廟品嘗西湖龍井茶。飲後贊不絕口,並將廟前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

「茶鄉第一村」——龍井村,因盛產頂級西湖龍井茶而聞名於世。東臨西子湖,西依五雲山,南靠滔滔東去的錢塘江水,北抵插入雲端的南北高峰,四周群山疊翠,雲霧環繞,就如一顆鑲嵌在西子湖畔的翡翠寶石。

關於龍井村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據說該村古時有一眼水泉,泉水川流不息,又清又香,像是龍賜的水。鄉親們用石頭雕刻一個龍頭置於泉口,讓泉水從龍口噴出,永不停流。後來一位風水先生路過此泉,飲其泉水,覺得很神奇,就建議村人築井儲水飲用。於是村民在此築井,此井就命名為龍井。

該村是先有泉有龍,隨後有龍有井,繼而有井有村,龍井村名由此演變得來。

在龍井上村的六角井邊,井邊有塊古老的石碑,碑文上刻錄:「清井記:井以龍名,名村龍井,毓秀鍾靈。合村嚴禁:內井特,取水飲食清香。外井專洗衣服,不許犁耙、芋頭、腥臭雜物入井堀污穢,不得挖取井石,如有悖犯,罰油香各五斤,決不寬恕。」落款立碑時間為乾隆四十九年孟冬吉日。

龍井位於村南路邊,拾級而下,古井呈六邊形,井口很低,伸手能觸摸到清澈的井水。井口旁長滿了青苔,村民用上自來水後,古井成為村婦浣衣處。俯視古井,有一股古老的氣息從井中撲面而來,令人感慨萬千。

龍在龍井村人的心目中是很神聖的,村名以龍井定名後,村民在村子的東南方建起了一座龍廟。把龍奉為神明供拜。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端陽節,村民要請龍公出廟到村東邊的龍公灣田塘溪游龍水。場面十分隆重,歲歲年年。龍井村人延續著對龍的崇拜,傳承不變。

有關於龍井村十八顆御茶這個名字的由來,還有這樣的一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龍井山坡上有一個廟宇,由於常年不修整,香火不旺,廟里零星的住了幾個老和尚和小和尚,廟門的屋檐下有一個石臼,成年累月接著屋檐的水。石臼里外布滿著幾寸厚綠油油的仙苔。

由於山頂整年雲霧繚繞,冬天有冰雪融化澆灌,春天有晨曦露珠滋潤,歷經幾百年靈山靈水的撫育及陶冶,這只石臼已不可等閑視之,自然宇宙已經賦予她生命的靈氣。

某年有一天,從徽州來了一位商人,突然見到了這只仙苔石臼,頓時驚訝不已。他願出五百兩銀子,買下這只石臼,當即出訂金一百兩,明天上山運此石臼。老和尚不知其中奧秘,很高興能有用這只廢棄的石臼,換得這筆銀子。來補修廟宇,當即約好。明天讓商人來取。

黃昏的時候,老和尚繞道前門。再去仔細看那只石臼,又葬又舊,商人為什么要呢,既然要賣給人就要洗刷干凈,亮出本來面目,叫了幾個小和尚洗刷干凈,他才安心去就寢。

次日,商人一早帶了幾個大漢上山來到廟門前,一看這洗刷干凈的石臼,大聲嘆息著:可惜、可惜,本來有仙氣的石臼,洗去了仙苔,也抹殺了靈性。」

他趕緊問小和尚,「昨晚你們將洗刷仙苔的水倒在何處?」

小和尚說:「倒在了廟前的山坡上了。」並領著商人去查看,不看不要緊,一看大家目瞪口呆,昨晚倒仙苔水的地方,已經長出了十八顆郁郁蔥蔥的茶樹。仙苔的靈氣已經化作了有形的新生命,她來自於大自然精華的孕育,現又回歸扎根在大地之上。

這事被當地的惡官吏知道了,他想占為己有,但和尚們不同意,開始與惡官吏周旋,但惡官吏被貪心所昏了頭,親自帶了手下人來山坡上挖仙茶樹。

哪知,當惡官吏來到那片山坡上的時候,滿山遍野都是綠油油的茶樹,再也分辨不出哪是那十八顆仙茶了。

帶有大自然靈性的生命,怎么能那么容易落入邪惡之徒手中呢?!那十八顆茶樹已經以她博大的胸懷化作漫山遍野的茶林。

歲月如梭,清乾隆時代,五谷豐登,國泰民安,乾隆皇帝不愛坐守宮中,而好周游天下。一次,他來到了臨安,在飽覽西湖湖光山色之後,就想去看看自己平時最愛喝的茶葉。

乾隆和太監一說,這可忙壞了地方大小官員,也忙壞了胡公廟的老和尚,因為根據安排,乾隆要在廟里休憩喝茶。

第二天,乾隆帶領大小隨從巡游獅峰山,來到胡公廟。

老和尚恭恭敬敬地獻上最好香茗,乾隆看那杯茶,湯色碧綠,芽芽直立,栩栩如生,煞是好看,啜飲之下,只覺清香陣陣,回味甘甜,齒頰留芳,便問和尚:「此茶何名?如何栽制?」

和尚奏道:「此乃西湖龍井茶中之珍品——獅峰龍井,是用獅峰山上茶園中采摘的嫩芽炒制而成。」

接著就陪乾隆觀看茶葉的采制情況,乾隆為龍井茶采制之勞、技巧之精所感動,曾作茶歌贊曰:「慢炒細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

乾隆看罷采制情況,返回廟前時,見廟前的十多棵茶樹,芽梢齊發,雀舌初展,心中一樂,就挽起袖子學著村姑采起茶來。

當他興趣正濃時,忽有太監來報:「皇太後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一聽急了,隨手把采下的茶芽往自己袖袋里一放,速返京城去了。

不幾日回到皇宮,見太後坐在床邊,趕忙上前請安。太後本無大病,只是山珍海味吃多了後,肝火上升,眼睛紅腫,今見皇兒回朝,心里高興,病也去了幾分,遂問起皇上在外情況。

談著談著,太後聞到似有陣陣清香迎面撲來,便問乾隆:「皇兒從杭州帶來了什么好東西?如此清香?」

乾隆心想,我急匆匆趕回。倒是忘了帶些禮品孝順母後,然仔細聞聞確有一種清香散發出來。他用手一摸,想起是獅峰采下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去,已經干了。

一邊取出茶葉,一邊回答道:「母後,這是我親手采下的獅峰山龍井茶。」

「哦,這茶真香我這幾天嘴巴無味,快泡來我嘗嘗!」

乾隆忙叫宮女泡了一杯來,太後接過香茶,慢慢品飲,說也奇怪。太後喝完茶湯,感到特別舒適。

其實這茶,一來品質好,清香可口,去膩消食;二來見到皇兒,心情舒暢,加上茶葉是皇上親手所采,所以如此連喝幾天,居然肝火平了。眼紅退了,腸胃也舒服了。

太後滿心歡喜地告訴皇帝:「兒啊,這是仙茶哩,真像靈丹妙葯。把為娘的病也治好啦!」

乾隆聽了哈哈大笑,忙傳旨下去,封胡公廟前茶樹為御茶樹。派專人看管,年年歲歲采制送京。專供太後享用。

因胡公廟前一共只有十八棵茶樹,從此。就稱為「十八棵御茶。」

十八御茶的名字由此而來,也是因此,這十八棵御茶所產的茶葉價值才會這樣的高,到現在,這十八顆御茶所產的茶葉,已經不是普通人能夠買得起的了!

說完龍井村的十八御茶,接下來就說說武夷山的那顆母樹大紅袍。

所謂的母樹大紅袍就是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景區的大紅袍母樹,一共有三棵六株,至今已有350多年的歷史,根據聯合國批准的《武夷山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大紅袍母樹作為古樹名木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

母樹大紅袍,清代即已名揚天下的大紅袍母樹僅6株,生長於武夷山景區天心岩九龍窠,是武夷岩茶高貴品質的象征,具有豐厚的文化內涵。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母樹大紅袍無性繁殖獲得成功;1995年省科委組織專家鑒定認為,「無性繁殖的大紅袍保持了母本的優良特征特性,在武夷山特定的生態環境下,可以大面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