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嫉妒是動力(1 / 2)

嫉妒心是每個都有的,區別只在強度大小與它出現的事件性質。正常強度的嫉妒心會對我們的工作、生活等方面提供積極的動力,我們會為了想要超越自己嫉妒的那個人、擺脫這種劣勢地位情緒而加倍努力;但是,過重的嫉妒心則會影響我們的正常行為方式,會讓我們變得比以往更加敏感、自卑、自我防御機制大開,情緒波動也會變大。

嫉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人類遍有的情緒。現代社會是一個崇尚成功的社會,然而在激烈的競爭中,有人成功,就必然有人失敗,失敗之後所產生的由羞愧、憤怒和怨恨等組成的復雜情感就是嫉妒。

嫉妒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在更多時候表現為消極的意義。嫉妒常常會導致中傷別人,詆毀別人等消極的行為。

嫉妒往往是和心胸狹隘、缺乏修養聯系在一起的。心胸狹隘的人會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產生較大心理,別人任何比他強的方面都成了他嫉妒的緣起。缺乏修養的人會將決定心理轉化成消極的嫉妒行為,嚴重地破壞人際關系。

嫉妒能造成人體內分泌紊亂,消化腺活動下降,腸胃功能失調,夜間失眠,血壓升高,脾氣古怪暴躁,性格多疑,情緒低落等等。久而久之,高血壓,冠心病,神經衰弱,∟,抑郁,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身心疾病就會跟隨嫉妒者了。

由此可見,嫉妒不僅僅使精神受到折磨,對身體也是一種摧殘。

也有人把嫉妒比作「雙刃劍」。既傷害自己,也傷害別人。那么。嫉妒心理強的人應該怎樣消除這種不良情緒呢?

第一、正確認識自己。要准確認識自己的長處,不要妄自菲薄。更重要的是不斷剖析、反思自己的行為和心理活動,尋找自己對他人、對某事的評價是否具有不公正、不客觀的成分,面對某人某事的時候,自己的心情和行為的出發點是否理智等等。

第二、減少虛榮心。虛榮心是一種扭曲了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實的榮譽,而虛榮心追求的是虛假的榮譽。對於嫉妒心理來說,要面子、以貶低他人來抬高自己也是一種虛榮和空虛心靈的表現。單純的虛榮心比嫉妒心理容易克服,但從形成的機制來看二者又緊密相連。所以,克服一份虛榮心就會減少一分嫉妒。

第三、不要以自我為中心。具有嫉妒心理的人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不甘居人之下。不把別人的成績看做是對社會群體建設的貢獻,而首先看成是對自己的威脅。能跳出以自我為中心的圈子,才能擺脫痛苦。

第四、學會接納和理解他人。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這是勸誡人們要謙虛謹慎,要擅於發現他人的優點,並向他人學習,而這樣做首先要悅納他人。悅納他人需要的是客觀、公正的眼光以及與人為善的准則。

第五、學會公平競爭。競爭應是激勵人奮進的過程,而不應成為目標。

如果把競爭看做是目的,便會使人過於看重結果。很容易引發不擇手段、不講規則的舉動。要明白,凡是競爭總有輸贏,不要把目的放在輸贏上,而是要注重競爭的過程。從中發現自己輸或贏的道理,體會競爭的樂趣,形成健康的心理。

嫉妒是在人際交往中。發現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別人而產生的不悅、自慚、怨恨、惱怒等負性情緒體驗。

通常表現為對他人的長處、取得的成績心懷不滿;看到別人冒尖、出頭不甘心,總希望別人與自己相差無幾或者比自己落後。看到別人比自己落後感到莫大的安慰。

嫉妒者常常沒有競爭的勇氣,往往不是正確地去面對和解決自己在競爭中的不利地位。而是采取不合法、不道德的行為發泄自己內心的不滿。

嫉妒心是一種危害非常大的不健康心理狀態,一旦產生,嫉妒的人會失去內心的寧靜與平衡,一看到別人比他強就受不了,別人受到表揚他心里就生氣和難過,甚至想方設法地破壞別人的成功,詆毀別人的名譽,從而對自己和他人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使人際交往失去和諧。

有研究表明,社交嫉妒有以下特點:

第一,潛隱性。嫉妒者表面上(甚至內心里)不承認自己在某件事情上存在嫉妒心理,且有意無意地去掩飾這種嫉妒。

第二,對等性。嫉妒總是發生在與自己性別、年齡、文化、地位、職務相類似而狀況發生改變的人群身上。大學生一般不會對老師產生嫉妒,而常常會對同學產生嫉妒。

第三,行為性。在社交中,嫉妒感往往導致嫉妒行為。這類行為諸如諷刺、挖苦、挑撥、中傷、詆毀等,普遍具有不同程度的破壞性,並且其破壞性不僅直接危害被嫉妒者,同時也危害嫉妒者本人。

第四,變異性。當被嫉妒者的優勢轉變為劣勢,特別是落到比嫉妒者更後面時,這時原先存在的嫉妒感可能發生變異,轉變為同情感、憐憫感和幸災樂禍等。

嫉妒對一個人的理智有明顯的影響,它干擾一個人的正常判斷和思維,造成一個人人格的扭曲,也使他人不願與之交往,所以,應該自覺地對嫉妒心理進行調適。

嫉妒心的產生往往源於兩種錯誤的認識:一是認為別人取得了成績,就說明自己沒有成績,別人成功了,就說明自己的失敗。

二是認為別人的成功就是對自己的威脅,是對自己利益的侵害。

可見,對嫉妒心理的調適,首先。要糾正上述不正確的想法。要知道,與周圍的人對比是人際交往的必然結果。正是人類渴望成功,希望超過別人的沖動。應該勇敢地向對方提出挑戰,以更大的成績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在正當的競爭中建立和諧的友誼。?

其次,要增強道德法制觀念,約束、戰勝自己的嫉妒心理,不要任其發展,引發破壞性行為。

再次,積極升華,把自己的消極嫉妒變為上進的力量。積極投入競爭和競賽,通過積極上進的辦法超過對方以達到心理平衡。

此外,改變比較的角度。對他人的嫉妒常常是由於自己太在意對方在某方面的優勢而引起的,如果改變比較的角度,拿自己的長處與對方作對比,或者把自己同更差一點的人比較,這時失衡的心理會獲得新的平衡。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種損人損己的病態心理,嚴重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克服呢?

1.認清嫉妒的危害

如前所述。嫉妒的危害一是打擊了別人,二也傷害了自己、貽誤自己。遭到別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別人的人一方面影響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於整日沉溺與對別人的嫉妒之中。沒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繼續延誤了自己的前途,一舉多害。認清這些是走出嫉妒誤區的第一步。

2.克服自私心理

嫉妒是個人心理結構中「我」的位置過於膨脹的具體表現。總怕別人比自己強。對自己不利。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這種心態的「營養基」——自私。只有驅除私心雜念拓寬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確地看待別人。悅納自己,機常說的「心底無私天地寬」。

3.正確認知

客觀公正地評價別人,也要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別人取得了成績並不等於自己的失敗。「人貴有自知之明」。強烈的進取心是人們成功的巨大動力,但冠軍只有一個,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個人不可能事事都走在人前,爭強好勝就一定能超越別人。一個人只要客觀地認識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現實地衡量自己的才能,為自己找到一個恰當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產生。

4.將心比心

將心比心是老百姓常說的一句俗語,在心理學上叫「感情移入」。當嫉妒之火燃燒時不妨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捫心自問,「假如我是對方又該如何呢?」運用心理移位法,可以讓自己體驗對方的情感,有利於理解別人,有利於以致不良的心理狀態的蔓延,這是避免嫉妒心理行為之有效的辦法之一。

5.提高自己

嫉妒的起因就是看不慣別人比自己強。如果能集中精力,不斷地學習、探索,使自己的知識、技能、身心素質不斷得到提高,那么,也可以減少嫉妒的誘因。而且,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將自己的閑暇時間填得慢慢的,自然也就減少了「無事生非」的機會,這是克服嫉妒心理最根本的方法之一。

6.完善個性因素

大凡嫉妒心理級強的人,都是心胸狹窄、多疑多慮、自卑、內向、心理失衡、個性心理素質不良的人。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因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健康的心態面對生活。

7 .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

公平、合理偉基礎的競爭是向上的動力,競爭對手之間也可以互相取之所長,共同進步。

只要做到了這些,你就可以客服嫉妒心理!

在歷史上,有著許許多多因為嫉妒而引發的歷史事件,從這些事件最終的結果來看,大多數都是悲劇收場。

比方說秦國的白起和范雎。

戰國後期,秦將武安君白起在長平一戰,全殲趙軍四十萬,趙國國內一片恐慌。白起乘勝連下十七城,直逼趙國國都邯鄲,趙國指日可破。

趙國情勢危急,平原君門客蘇代向趙王獻計,願意冒險赴秦,以救燃眉,趙王與群臣商議,決定依計而行。

蘇代帶著厚禮到咸陽拜見應侯范雎,對范雎說:武安侯這次長平一戰,威風凜凜,現在又在直逼邯鄲。他可是秦國統一天下的頭號功臣。我可為您擔心呀!您現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將來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這個人可不好相處啊!

蘇代巧舌如簧。說得應侯沉默不語,過了好一會兒。才問蘇代有何對策。

蘇代說:趙國已很衰弱,不在話下,何不勸秦王暫時同意議和,這樣可以剝奪武安君的兵權,您的地位就穩如泰山了。

范雎立即面奏秦王說:秦兵勞苦日久,需要休整,不如暫時下令退兵,允許趙國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結果,趙國獻出六城。兩國罷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師,心中不快,後來才知道是應侯范雎的建議,但也無可奈何。

兩年後,秦王又發兵攻趙,白起正在生病,於是改派王陵率兵十萬大軍前往。

這時趙國已起用老將廉頗,設防甚嚴,秦軍久攻不下。

秦王大怒。決定讓白起掛帥出征。

白起說:趙國統帥廉頗,精通戰略,不是當年的趙括可比:再說,兩國已經議和。現在進攻,會失信於諸侯。所以,這次出兵。恐難取勝。

秦王又派范雎去動員白起,兩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裝病不答應。

秦王說:除了白起,難道就秦國無將了嗎?

於是又派王齡攻邯鄲。五月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掛帥,白起偽稱病重,拒不受用。

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的官職,趕出咸陽。

這時范雎對秦王說:白起心懷怨恨,如果讓他跑到別的國家去,肯定是秦國的禍害。

秦王一聽,急派人賜劍白起,令其自刎,可憐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的白起落到了如此下場。

當白起圍邯鄲時,秦國國內並無火,可是蘇代卻點燃了范雎的嫉妒之火,制造了秦國內亂文武失和。

一個人對另一個處於與自己同一競爭領域的表現比自己卓越的人會產生深深的怨恨,不安和恐懼,並會試圖對該人做出報復行為,這就是人的嫉妒心理。

本文中的范雎對白起的嫉妒就是對處於自己同一競爭領域的表現比自己卓越的人的嫉妒。白起與范雎同朝為官,是官場上的一對競爭者,而且白起的卓著戰功對范雎的地位構成了極大的挑戰。

人都有嫉妒心理,這決定了一個人會時常的以自我為中心,經常會自覺不自覺的認為自己是最卓越的人,是第一號的強人。當然,這種心理決定了一個人會奮發圖強,會想方設法超越別人,而不想落後與任何人。

而當有人已經用自己的行為證明了自己在他所處的領域確實比他強時,這是很能夠傷害到他的強烈的嫉妒心理的。

一個人的行為帶給另一個人的傷害痛苦和恐懼,人人都具有的報復心理決定了他一定會采取行為來傷害報復對方,除非他克制住了自己。

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相信大家都知道,從本質上來說,負荊請罪其實也是嫉妒引起的!

和氏壁在趙國手里,秦得知後表示願以十五城換之,趙派藺相如出使秦國,藺相如僅僅是宦官繆賢門下的「舍人」。經繆賢向惠文王薦舉,身攜「和氏璧」,充當趙使入秦。藺相如以他的大智大勇完壁歸趙,取得了對秦外交的勝利。

其後秦伐趙,占領了石城。趙惠文王十九年復攻趙,殺了二萬趙軍。這時秦王欲與趙王在澠池會盟言和,趙王非常害怕,不願前往。

廉頗和藺相如磋商認為趙王應該前往,以顯示趙國的堅強和趙王的果敢。

趙王與藺相如同往,廉頗相送,與趙王分別時說:「大王這次行期不過三十天,若三十天不還,請立太子為王,以斷絕秦國要挾趙國的希望。」

廉頗的大將風度與周密安排,壯了趙王的行色,同時由於相如澠池會上不卑不亢的與秦王周旋,毫不示弱地回擊了秦王施展的種種手段,不僅為趙國挽回了聲譽,而且對秦王和群臣產生震懾,最終使得趙王平安歸來。

會後,趙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地位竟在廉頗之上。

廉頗對藺相如封為上卿心懷不滿,認為自己做為趙國的大將,有攻城野城。擴大疆土的大功,而地位低下的藺相如只動動口舌卻位高於我。叫人不能容忍。

他公然揚言要當眾羞辱藺相如。他是這么說的:「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

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

藺相如知道後,並不想與廉頗去爭高低,而是采取了忍讓的態度。

為了不使廉頗在臨朝時排列自己之下,每次早朝。他總是稱病不至。

有時,藺相如乘車出門,遠遠望見廉頗迎面而來,就索性引車躲避了。

這引起了藺相如舍人的不滿,藺相如解釋說:「強秦與廉頗相比,虎狼般的秦王相如都敢當庭呵叱,羞辱他的群臣,我還會怕廉頗嗎?強秦之所以不敢出兵趙國,這是因為我和廉頗同在朝中為官。如果我們相斗,就如兩虎相傷,沒有兩全之理了。我之所以避他,無非是把國家危難放在個人的恩怨之上罷了。」

廉頗聽後。深受感動,他選擇藺相如家賓客最多的一天,身背荊條。赤膊露體來到藺相如家中,請藺相如治罪。

廉頗對藺相如的地位高於自己這一事實很不滿。一方面是因為他有很強烈的嫉妒心理,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藺相如是處於與他同一競爭領域的表現比自己卓越的人。

藺相如由原來的地位不如廉頗。到後來地位超過廉頗,這讓廉頗的排他性的嫉妒心理很受不了,讓他產生了嫉妒心理受傷害所帶來的焦慮反應,如焦慮、不安、痛苦等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