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實戰演練(1 / 2)

十分鍾之後,在西方聯合武者部隊大營里面,使出了十五輛電動汽車,這些電動汽車不是外界那樣的電動汽車,而是完完全全的電動軍車,而且,看這些軍車的樣子和外界的那些柴油動力的軍用汽車差不多,可見,在西方世界里面,電池的技術其實早就被突破了,西方世界不那樣快的把電池技術拿出來,相信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石油,還有和石油有關的一些利益紛爭的緣故。

總所周知的事情,米國現在實行的是石油米金的政策。

那么什么是石油米金呢?

石油米金(petro-dollar)是指上世紀70年代中期石油輸出國由於石油價格大幅提高後增加的石油收入,在扣除用於發展本國經濟和國內其他支出後的盈余資金。

由於石油在國際市場上是以米金計價和結算的,也有人把產油國的全部石油收入統稱為石油米金。目前的石油米金估計有8000億到1萬億米金,成為國際資本市場上一支令人矚目的巨大力量。

1973年的中---東戰爭,導致石油價格大幅度上漲,形成世界性的能源危機。

1977年10 月,石油輸出國組----織宣布石油價格由每桶3.011米金提高至5.11米金。〖↙,稍後,又再度提高到11.65米金,結果使得世界的國際收支結構發生很大變化。

這些變化表現在:因石油輸出收入大增,石油輸出國家的國際收支出現巨額順差;而石油消費國家的國際收支因石油輸入支出劇增,出現了巨額赤字。

原來。國際收支的格局為「發達國家為順差、發展中國家為逆差」,這種國際收支的格局被石油提價沖擊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石油消費國家中,發達國家遭受的打擊較為嚴重。發達國家的經常收支因石油提價而多呈現龐大逆差。相反,石油輸出國的經常帳戶則發生巨額的順差——這就是「石油米金」。

對於這種資金的規模,有各種不同的估計,根據一般推算,1974年石油輸出國家的石油輸出總收入約為1150 億米金,其經常輸入則約為400 億米金,因而計有盈余約為750 億米金。

這項盈余,一方面表示了石油消費國家的外匯減少額,這也是一些發達國家國際收支出現巨額逆差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則表示石油輸出國擁有豐富的石油米金。

這種巨額的石油米金,無論是對石油輸入國還是對石油輸出國,甚至對整個世界經濟,都有很大的影響。

對石油輸出國家來說,由於石油米金收入龐大,而其國內投資市場狹小,不能完全吸納這么多米金,必須以資本輸出方式在國外運用。

對於西方工業發達國家來說,由於進口石油對外支出大幅度增加。國際收支大多呈巨額逆差,倘若采取緊縮性措施,或限制進口石油等來謀求國際收支狀況的改善,則可能導致經濟衰退。並影響世界貿易的發展。

因此,工業國家大多希望石油米金回流——由石油輸出國家回流到石油輸入國家,這就出現了石油米金的回流。

石油米金的回流。在最初期間,主要是流向歐----洲貨幣市場、紐---約金融市場、各國金融機構和國際金融機構等。其流入地區主要是西---歐,英、米等國家。發展中國家也多希望能利用石油米金資金來發展經濟。

但是。這種龐大的石油米金,又給國際金融市場帶來了動盪。

石油米金在性質上大多是國際短期資金,可能在國際間大量而迅速地移動,而這種移動,又將嚴重地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安定,因此,世界各國都密切地注視著石油米金的變動問題。

西方經濟專家非常關注巨額石油米金將如何在世界經濟中進行周轉。專家表示,石油米金要么消費掉,要么存起來。

如果石油出口國使用石油米金,那它們就會擴大從其他國家的進口,從而維持全球的需求。但是,看來它們不會花費很多錢,而是傾向於保持比石油進口國更高的儲蓄率。

阿---聯---酋和科---威---特儲蓄率高達gdp的40%,因此,石油消費國收入向產油國的轉移,將導致全球總需求的趨緩,對世界經濟產生不利影響。

如果石油出口國將大量石油美元用於儲蓄,投資全球資本市場,它們能為石油進口國的經常賬戶逆差提供資金,事實上等於是借錢讓進口國消費高價石油。

但這樣增加了對外國金融資產的需求,會提高資產價格,壓低石油進口國的債券收益率,有助於刺激石油進口國的經濟活力。

經驗表明,大量石油米金對石油生產國的經濟既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壞事,問題在於如何使用和儲蓄這些米金。

有專家認為,靠石油發橫財會延緩產油國的經濟改革。

當前石油輸出國的花費要比過去少,保留大量盈余,用以償付債務,增持資產。

石油米金出現之後,對世界經濟和國際金融產生了巨大影響:第一,為產油國提供了豐富的資金,促進了這些國家經濟的發展,改變了它們長期存在的單一經濟結構,逐步建立起獨立自主的、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

第二,使不同類型國家的國際收支發生了新的不平衡,國際儲備力量的對比發生了結構性變化。

比如石油大國熊國由於油價上漲,賺到了更多的石油米金。預計2005年熊國石油出口收入大約為900億米金。截至2005年9月18日,熊國不僅提前償還了欠巴----黎俱樂部的巨額外債,而且將黃金和外匯儲備提高到了 億米金。

第三。加劇了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

石油米金投放到國際市場之後,一方面充實了國際信貸力量。滿足了許多國家對長、短信貸資金的需要;另一方面又造成大量游資在各國之間流動。時而投資於股票,時而投資於黃金和各國貨幣。導致股票、黃金和外匯市場更加動盪不定。

石油米金類似於金本位,但是不同於金本位的貨幣時代,黃金作為本位幣,具有無限法償能力,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成金幣。

任何人都可以向國家造幣廠申請將其所有的黃金鑄造成金幣或將金幣溶成金屬塊。

黃金的輸入和輸出在國與國之間可以自由進行轉移。它的權利義務是對等的,欠債還錢是無法逃脫的。唯一就是黃金本身價值波動罷了。

但是石油米金不對稱性導致其權利和義務分離,米國制造權利(米金),維護米金信用和威懾力(米金武力),石油生產國提供義務(石油)。只要米國的武力仍然可以征服世界,你持有米元就可以兌換任何人的石油資源。

通過鎖定石油,米國人享受欠債填寫米元支票的權利,負有維護米元信用和米元武力的義務。

只要世界的原油還在用米元交易,石油本位的米金就不會垮。

一旦米金換石油的權利受到侵害,米國有義務維護米金武力(震懾力)。所以盡管科---威---特、伊---拉---克戰爭讓美國耗費巨大人力物力,但是凡事挑戰石油本位的活動必須嚴厲打擊,所以米國不是無緣無故打擊他們。

米金要么因為米國武力不足以保護石油本位失敗,要么米金信用不足失敗。在實際國際活動中,武力失敗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只要有石油本位,米國有集合全球的力量打擊任何挑戰石油本位的一切活動。

所以米金很難迅速崩盤。最可能是長期風化,米金信用不斷挑戰大家容忍的極限,但是任何人都沒有能力動用全球力量。但是逐漸走弱是可以預期的後果,所有的米金都不會有人對其作最後的償付義務。

米金走完全弱之後。幾乎不大可能再出現統治世界的虛假信用支票。

米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和凈進口國,石油價格上漲無疑會給米國的經濟帶來負面的影響。並導致米金實際匯率的波動。

從歷史情況來看,歷次石油危機都造成了米國經濟的衰退,並且是導致米金實際匯率波動的主要原因。但是對米金實際匯率走勢的分析將不同於前述對一般石油進口國的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國際石油交易都是以米金計價和結算的,油價的上漲意味著對米金支付需求的上升,因而米金仍有可能繼續保持強勢貨幣的地位,從而使分析變得復雜。

學者的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均表明石油價格的波動是導致米金實際匯率變化的主要因素。概括而言,石油價格的大幅上漲主要通過以下三種途徑對米元名義匯率產生影響,進而影響米金實際匯率水平的波動。

首先,油價的上漲會全面提高生產資料成本和生活成本,從而導致通貨膨脹水平的上升,而通貨膨脹又會提高名義貨幣需求從而導致國內信貸需求水平的上升,進而吸引更多的外資流入米國,國外資本的流入將導致米金匯率的上升。

與此同時,米國國內的貨幣政策又常常會加強米金的升值過程,聯----儲往往在石油價格上升的初期采取提高利率等緊縮性的貨幣政策來控制通貨膨脹水平,這樣利率水平的升高會吸引更多的國外資本流入從而導致米金名義匯率的上升。

其次,油價的上漲使得石油輸出國的貿易出現盈余,以米金為主的外匯儲備增加,產生所謂的」石油米金」,這些石油米金出於逐利的需要會進入國際金融市場大量購買米金資產,進而導致米金名義匯率的上升。

第三,油價的持續上升會導致世界經濟的衰退。使得石油進口國的國際收支出現不確定性,因而這些國家紛紛提高他們外匯儲備中的米金資產比率來維持匯率的穩定。這就進一步提高了對米金的需求,導致米金名義匯率的上升。

在上述三方面影響機制的綜合作用下。米金在面臨石油價格上漲時出現名義匯率水平上升的情況。

在名義匯率上升的情況下,實際匯率水平的變化取決於米國國內的物價水平與國外價格水平之比。

由於米國的石油消耗比其他國家要大,因此油價上漲對米國一般物價水平的影響程度要比其他國家大。這樣相對物價水平的上升與名義有效匯率的變化方向一致,因而在油價上漲時,米金的實際匯率水平將會上升。

當因為需求或者政---治因素導致國際原油價格上漲時,由於高度依賴進口原油的,米國經濟會出現衰退。所以,為了保護國內利益,作為世界貨幣。米金可以透過貶值促進出口以刺激國內經濟增長。

但專業的投資者為了避免米金貶值所帶來的損失,會選擇在期貨市場上買進大宗商品,如原油,黃金或者農產品以抵消貨幣貶值所帶來的價值損失。

而這種投機又會進一步推高大宗商品期貨價格,而過高的期貨原油價格又會加劇生產者的憂慮並進一步打壓米國經濟,造成投資者預期降低和經濟環境惡化,反映在股市上就是股市下跌。

而下跌的股市又會進一步加劇惡性循環,資金逃離,推高期貨。最終導致通脹。

為了避免這種惡性循環,各國央行往往要采取行動已控制貨幣的供應來避免貨幣匯率過分波動。

非正常關系--米金走弱反向推高油價

米國經濟下滑,用油減少,需求減少。油價下跌,但是另一方面,米國經濟下滑。米金貶值,石油以米金計價。所以,米金跌。油價漲。

分析人士認為,油價漲勢主要因米金走弱,而非供求關系變化。

米金持續貶值是幕後推動力量,分析人士認為,受益於米金走弱,大宗商品作為替代投資品的吸引力逐漸增加,國際油價與米金也越發明顯地呈現負相關走勢。

縱觀當前的米金和原油,兩者之間「此起彼伏」的關系已經相對固定,但我們不能忽視的是,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原油總有一天會消耗殆盡,而與之相生相克的米金,是否會隨著「對手」的消失而長居蹺蹺板的底座或是高峰?

同樣,如果米金持續貶值,使得原油生產商們不再受制於與米國的協議,采取以歐----元等貨幣來對原油進行計價的話,米金的世界貨幣地位將很可能被其它貨幣取代,相應的,米國霸主地位就會被徹底的掀翻。

為此,米金要想繼續被萬人所躬,就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一方面讓低迷的米國經濟重振雄風,再展輝煌;另一方面,米國必須明白「先知先覺」的道理,在原油並未真正消耗殆盡之時,尋覓一種新的資源來取而代之,就像1975年原油代替黃金那樣。

國際原油價格自2004年以來飛速飆升,這究竟是因石油市場自身的結構性缺陷所致,還是背後隱藏著更為深刻巨大的國際政----治與戰略問題,中國與米國作為首當其沖的能源消費大國,所面臨的緊迫問題,在於原油供應及石油產品的輸送安全等等。

世界的能源供求關系已被打亂,從委-內-瑞-拉到熊國、從里--海到波--斯--灣、從地--中--海沿岸到西-非的幾--內--亞--灣,無一不受影響。更為嚴重的是,石油成為恐----怖----分----子---威--脅破壞全球原油市場的武器,世界充滿了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

從近幾十年來國際關系的現實可以看到,石油資源是國家間發生戰爭和沖突的主要因素,特別是謀求對石油資源的

控制成為國際斗爭的焦點之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日本阻撓中、熊「安大線」石油管道項目,以及涉及中國主---權的南---沙---群---島問題等,其背後都存在著深刻的資源因素。

隨著各國對能源外交的強化。國際石油貿易領域開始出現「新」的地緣政治版圖,加速了國際政治關系調整和力量格局變化。

從長遠看。國際能源合作是保障全球能源安全的重要舉措,但是。「石油政治」同時受制於國際戰略格局,它對國際關系發展軌跡的影響並不確定。

一百多年來,「石油因素」始終是影響國際關系的一個重要方面。以前國際爭端是為了領土和主---權,現代的國際政治爭奪已經由領土和主---權演變為資源,就如諸多學者所說:21世界最貴的不是人才,而是資源。

拿米國來說, 米國發動對----伊戰爭主要原因之一是控制伊---拉---克及其豐富的石油資源。迄今伊---拉---克仍是世界上石油資源儲量最多的國家之一。

控制---伊---拉克,米國將獲得對世界石油市場的巨大影響,即「擰開伊---拉----克石油龍頭將淹沒世界石油市場,從而大大降低油價」;控制伊---拉----克,將為美國石油公司提供新的商機。

米英分歧的實質是,英倫國擔心米國單獨控制伊---拉---克,英倫國得不到多少好處。

自從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以來,國際油價就持續上漲。最近幾年。更是快速上升。在兩年前,專家們還在談論如果國際油價超過每桶50美元將會對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可是到2008年初紐----約市場原油期貨價格已經達到每桶100美元。

這時,人們不由得感慨:低油價時代已經結束。油價的上漲也成了產油國手中的一張政治牌。

不僅伊----朗,就連委---內---瑞---拉、蘇----丹等國都以石油為後盾,爭取大國的支持,發展與各國的雙邊關系。

伊--朗之所以敢於重啟濃縮鈾計劃,而不懼怕米國將此問題提交聯合國的威脅,與其擁有左右國際油市的能力有很大關系。

依賴伊----朗原油的歐洲國家和其它大國不願意與伊----朗關系搞僵。

對中東產油國而言,米國要求其進行「民主改革」的壓力無處不在。但只要改革一觸及社會穩定,繼而干擾石油生產,米國就會暫時放緩壓力,不希望看到國際油市進一步波動。

同樣。歐----盟重視改善與熊國的關系,加強與地--中---海沿岸國家的關系,背後都有能源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