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審美疲勞(1 / 2)

怎么給人的內心以無窮的修練武功的激情?

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不回答不了,因為這個問題真的是太難了,一樣事物再是美好,再是吸引人,時間長了,人對於它還是會產生厭煩的,這是因為,人對於一樣事物是有審美疲勞的。

什么是審美疲勞?

「審美疲勞」原本是美學術語。具體表現為對審美對象的興奮減弱,不再產生較強的美感,甚至對對象表示厭棄,現指在生活中對任何人或任何事物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厭煩、厭倦或麻木不仁的感覺。

「審美疲勞」,用心理學的原理來解釋,是說當刺激反復以同樣的方式、強度和頻率呈現的時候,反應就開始變弱。通俗點說,就是對於一種事物的反復欣賞所產生的一種厭倦心理。

作為一個人來說,心理上的好奇感是心理認知和感知的原動力,如果一件事務或者行為長期的體現在眼前,那么就可以說這個事務或者行為已經在心理上失去了好奇感,那么你的潛意識就會讓你的頭腦或者說意識轉而去發現可以重新喚起好奇感的事物或者行為,這時,所謂的審美疲勞出現了。你要培養耐心。每天制定計劃,如必須看幾幅圖片,幾首歌等。

從客觀審美對象上說,審美疲勞有:自然美的疲勞、社會美的疲勞、藝術美的疲勞。從審美主體的角度說,審美疲勞可以分為審美覺疲勞、精神作用疲勞、社會關注疲勞。在具體審美活動中可分為:對具體對象的疲勞」、「美學風格的疲勞」、「審美趣味的疲勞。」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有這樣的體驗:同一種食物吃久了就會感到厭膩,同一支樂曲聽長了就會感到不再那么悅耳,同一件衣服穿久了就會感到不再新鮮,在性------愛生活中同樣存在這種「喜新厭舊」心理。

一些夫妻總是抱著離婚後能尋覓到一位自認為很滿意的伴侶。可是,好景不長,新鮮勁一過。性-----厭膩感又再度出現,不得解脫。產生了「老婆或老公是別人的好」、「家花不如野花香」的想法。

其實,在-----性----方面的喜新厭心理是人類普遍具有的正常心理和行為。從遺傳學角度講,這是大多數哺乳動物的本性。

米國神經生理學家赫-----勒提出,當人們感覺某一物體時,大腦中的某一細胞簇就會立即興奮起來,仿佛要出任這一物體的「代表」。但當某一物體的作用長期存在時,記錄這物體的那條神經鏈就出現疲勞,這樣。相應神經聯系鍵的「疲勞」就導致了人們對某一現象、物體、人和自己配偶情感態度的周期性厭膩。

這就是說,夫妻性生活中的喜新厭舊心理,是有其生------理基礎的,並不都是道德敗壞而造成的。

費----墨嘴里的「審美疲勞」,意思是指因長期的婚姻生活而對配偶產生了平淡和麻木的感覺。隨後,詞義被進一步擴大化,在生活中對某一件東西失去興趣,或是被什么弄煩了,都可以宣布遭遇「審美疲勞」。

結婚七年之癢是「審美疲勞」;例如好萊塢大片千篇一律是「審美疲勞」;天天重復同樣的生活是「審美疲勞」;年年在農歷除夕晚上合家觀看央視的「春晚」,已經成為中國許多家庭過年的不可或缺的節目。如此年復一年,歷經20余載,觀眾難免「審美疲勞」……

總之。任何時候,只要感到累了,悶了,厭了,煩了,就可以用「審美疲勞」來形容,語言的魅力就在這里,幽默與調侃中,自嘲與諷刺中。其實不經意間達到了自我解脫與釋懷。

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的不斷普及。蔓延,現在還出現了『網絡審美疲勞』。

網絡審美疲勞。原本是美學術語,後來在網絡泛濫的某些被廣泛傳播的現象、熱搜詞語、網絡紅人等失去興趣,吸引力減弱,不屑關注,甚至產生厭煩、厭倦。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厭煩、厭倦。

『網絡審美疲勞』里面,最有名的就是『山寨』。

「山寨」一詞最早出現在手機的隊伍中,是一種由民間力量發起的產業現象。山寨手機的主要特點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現形式為通過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

隨著「山寨一詞被熱搜和廣泛提及,由此衍生了山寨明星、山寨熊貓、山寨鳥巢、山寨春晚等。這種文化的另一方面則是善打擦邊球,經常行走在行業政策的邊緣,引起爭議。

於是,山寨一詞在互聯網中頻繁的出現,著網友的眼球,以至於隨便打開一個網站都可找到「山寨」的影子,泛濫的「山寨」有了一個堂皇的名字「山寨文化」,當山寨文化充斥著網絡的各個角落的時候,大多數人對這個詞語不再感興趣,它不再能引起人們的獵奇心理,人們已經不屑去點開「山寨」,甚至產生了厭倦。

除了『山寨』疲勞之外,所謂的『門』疲勞也隨之出現了。

「艷---照----門」最早出現於震驚娛樂圈的「艷---照----門」事件,聚光燈聚集到了陳攝影身上,網友在互聯網上深切關注著是否又出現了新的「女主角」。

一場轟轟烈烈的猜測、指責大戰在互聯網掀起。最終由陳攝影道歉,推出娛樂圈漸漸平息。

但「門」文化,還在延續,繼而出現了「裸---照----門」、國際章的「沙灘門」、體育界的「年齡門」、宋xx的「中指門」、l----g的「翻新門」等等,一場「門」類混戰,又席卷而來。

「艷---照----門」稱為人們命名事件的首選詞,於是互聯網有出現了一大批,以「門」命名的事件,大都用在不光彩的事件上。

不過。漸漸的,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的健忘症又出現了。「艷----照-----門」的關注度也直線下降了。

那么審美疲勞是怎么出現的呢?

答案很簡單,審美疲勞的產生原因是因為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有心理上的好奇感。這是心理認知和感知的原動力,如果對同一個人或同一件事務、同一種行為長期的展現在眼前,就會在心理上失去了好奇感,在潛意識里就會讓自己的頭腦或意識去渴望發現可以重新喚起好奇感的新鮮事物,這時,所謂的審美疲勞就出現了。

「審美疲勞」一詞是在2004年迅速成為一句時髦的口頭禪和流行語的。那是馮導演在2003年底執導的賀歲片《手-------機》中的點睛妙用。

《手-----機》里的大學教授費墨----發自肺腑地說了句:「在一張床上睡了20年,的確有點審美疲勞。」意思是說因長期的婚姻生活而對配偶產生了平淡和麻木的感覺。

結果影片一放映,「審美疲勞」就在社會上流行開了。以致於許多人在婚姻里為審美疲勞提供了事實依據,也為離婚找到了充分理由。

誠然,人們長時間觀賞同一個審美對象的興奮會減弱,不再產生較強的美感,但是不該對對象表示厭棄。

因為審美不是純精神的活動,而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對同一事物會有不同的美感,同時會有深淺不同的思考,對許多事物更不能只從外觀上去欣賞,而要從本質上去認識。

人本身就是物質的人。物質條件對審美起著根本的制約作用,所以在人的精神領域的審美過程中,應當突出物質的前提。找到對方內在的美,這樣的夫妻才會永遠都有新鮮感,才能白頭到老。

審美疲勞其實就是喜新厭舊的同義詞,盡管不排除人們對新鮮事物的追求要充分理解,但是在婚姻里絕不可借口審美疲勞,去做喜新厭舊的勾當。

審美不是萬能的,會走向疲勞的。總的來說,審美疲勞是指頻繁地受審美對象的刺激,出現注意力下降、記憶力下降、興趣減弱等幅面影響。

像有人面對優美的桂林山水。竟然說出不過如此的話。

造成審美疲勞的因素是多樣的,包括個人生理結構特點和社會因素。

審美疲勞其實與記憶有著巨大的關系。

大家都很清楚。人的大腦是趨向於遺忘,往往一看到某件事物。現在是緊記著,但是時間一場,你就遺忘了。

因此,可以說,遺忘曲線就像一條垂直於地面的直線。

所以,為了避免遺忘,我們進行重復地記憶,這個在學習上面,那是最明顯的,相信大家都經歷過同樣的事情。

然而,記憶是有技巧的,不是說停留的時間越長。

根據專家的分析,記憶停留時間在30-40秒左右。

與之相同,審美如同記憶,都有一個時間區間,超過時間區間,人的審美狀態就會呈現下降的趨勢。

那么,我們不禁要問:記憶越清晰,審美的效果就越好嗎?其實不然,審美反而貴在遺忘。

這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遺忘,它大概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忘記事物的物體形態。要達到這個效果,必須通過形象化思維。

例如,圓周率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要記住它小數點後幾十位乃至上百位,就必須將沒有意義、枯燥乏味的數字變成一幅畫面:「山頂一寺一壺酒……」多美麗的畫面!我們既得到美的欣賞,也通過形象化讓記憶更加深刻。

第二,心齋坐忘。

也就是說,必須摒棄私心雜念,包括直接功利性思想、負面情緒等影響。其實,我們的大腦有一種抑制的功能,也可說是一種自我欺騙的功能,即是說我們會有意地避免回憶一些不愉快、令人焦慮的東西,以達到心理平衡。

但是,審美疲勞也會遺忘,與這里的遺忘又有何區別呢?在我看來,審美疲勞的遺忘是只接受、不創造的結果。

像我們上網沖浪就會有這樣的結果。一個網頁包含上千上萬個超級鏈接。每點擊一個鏈接,都有大量的信息,這里面的信息有多少你能夠牢牢的記住?沒有多少。甚至是零!

用波---德----里----亞的話來說,就是符號的內爆。信息爆炸泛濫。人們的記憶根本無法運作過來,絕對是需要遺忘,以維持大腦的正常工作。

我們有些時間被信息牽著鼻子走,應接不暇地嘗試吸收大量的信息,結果,不過只獲得淺層記憶,最終還是疲於奔命。

其實,在瀏覽網頁時。每一條信息都在分散我們的注意力,記憶里早已湮沒於海量的信息群。也就是說,網絡加速了人們的失憶。

這點我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像剛剛瀏覽了一個信息源,但很快就忘掉,有時干脆不記憶,交給網絡算了。

像有老師提出「中國有哪八----大---民---主-----黨------派」時,我們個個都面面相覷,只好詢問百-----度和谷------歌,連老師也要上網查詢。

到了這里。相信就會有人有這樣的憂慮:科技越是發展,人類的部分功能也逐漸萎縮,交給科技工具來完成。如常識交給搜---索引---擎,寫字交給鍵盤,郵寄信件交給電子郵件,交流交給msn、qq等。

毋庸置疑,審美活動是需要情感的,沒有情感,審美根本無從談起,但是,很多時候人會有這樣一個感覺。那就是人的情感開始出現萎縮。

寶島學者李-----敖在北---平---大-----學演講時指出,以前他到北平的店里時。服務員看死你買不起東西,會給你倒上一杯水。那樣彬彬有禮的北平沒有了。現在是處處設防的北平。

這樣的事情何嘗只發生在北平呢相信在我們身邊也發生這樣的事情。

就像是小時候,母親帶著我們去探親,在路邊請了一個摩的。到了目的地,付款的時候,母親會說上一句:「師傅,到屋內喝杯茶。」

相信那時候這樣的問候很是常見,那時候幼小的你也會十分詫異:摩的司機非同村人,也非熟人,母親怎么會請陌生人進屋的呢?

雖然最終那個摩的司機不會進門,而是很客氣的謝謝之後,就走了,但是,那時候的詫異,你現在回想起來,相信那是再珍貴不過的歷史畫面。

因為,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的母親再也不說那句話了,而是急急地付款走人,摩的司機與我們只有金錢的交易。

探究這個轉變,我們也許想起費孝通的話。以前,經濟落後,科技還是貧乏,人與人大多是口頭交流,關系很簡單,簡單的形式也顯得直接、平實、真摯,那時是熟人社會,人相信人,人與人之間的紐帶靠的是血緣、地域、民俗等感性東西。

現在情況變了,社會不再那么封閉了,開放起來,令無數鄉下人向往著大城市,而城里的富人卻厭倦了大城市的勾心斗角與車水馬龍,都紛紛回到鄉下地方建築別墅,喝茶幽會,過上與世無爭、寧靜致遠的農村生活。

以前,道路不通暢,現在蜿蜒成一個個網絡,地球里的動脈被打通,各種汽車川流不息,公交車接駁也越來越得心應手。加上電話機、電視機、洗衣機、錄音機等大件頭漸漸走入尋常百姓家,人們之間的交流變得越來越容易、便利,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

但是,情感始終成了現代人的一塊心病,再也回不到以前那種原始的最佳狀態。

就說過年吧,我們的物質不可說比以前差,甚至比以前豐盛得多;我們的利是也不可說比以前少了,而且比以前多了不少。我們大魚大肉了,收了不少利是了,也到處游玩了,但偏偏沒有以往過年的氣氛。

串門拜年以前還挺流行的,現在不復存在;團年飯也是為了吃而吃,交流感情的成分被省略了。很多深層次東西沒有了,替代的是被物質包裹的淺層儀式。

現在是市場經濟的時代,人際關系變得復雜,靠血緣等傳統因素不足以維持。於是產生了契約,似乎沒有了契約,人們之間沒有信任可言。

「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這句出自政---治---家之口的名言現在有過之而無不及,展現出「前不見古人」的上升趨勢。

譬如。現在的子女對父母的關系,不是如何孝敬父母,讓他們頤養天年,百年歸老,而是對身後的遺產虎視眈眈。

相信這里面也有科技的影響吧,這以網絡的影響為甚。

現代人都不愛口頭交流,而沉迷於網絡交往工具,聲形並茂的話語變為一個個枯燥的文字符號。現在為什么有如此多網戀呢?我想。他們肯定在現實的土壤中找不到感情的慰藉,只好無奈地求助於網絡的。

由於網絡交往的匿名性,誰也不知道誰的真實面目,口口聲聲說是美女,說不定是丑陋的野獸。說實話,網絡雖然很不真實,但有時令自己比較安心,免於面對面的羞澀,可以比較自由、暢快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也許正由於如此,有時人最丑陋的面貌在網絡里會展現。

過度理性會扼殺美感。抑制美感的產生。

美的本質是古老的話題,現在好像沒怎么提及了。我們以前對美的本質一直都竭力地作出解釋,理念說、形式說、關系說、生活說、游戲說、境界說、實踐說……無不是我們熟悉的理論。

這些理論固然有道理。但只能顧此失彼,終究不能給我們一個完滿的回答。最後,維---特---根---斯----坦站出來做和事佬,說「一切解釋不了的東西都應該保持沉默」,好像宣告美的本質的探究已經變得沒有意義。

這個觀點恐怕要遭到馬---克----思---主----義-----者的批判,因為馬----克----思----主-----義提出「世上只有尚未認識的東西,沒有不能認識的東西」。

然而,我們一直追問下去,還有意義嗎?在哲學里。我們說通過現象看本質,但美學的本質是不能透過理性來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