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9章 本質區別(1 / 2)

第1239章 本質區別

薛雙雙一番長篇大論,把滿朝文武說的一愣一愣的。

這番言論乍一聽好像極有道理,可在場的這些文武百官,哪個不是人老成精的狐狸,又不是蒙昧無知的愚民,哪有那么容易糊弄?

薛雙雙給他們說的,只是選取的這件事情當中,發展最好的一種情況,再誇大一點效果說給他們聽。

真實情況,肯定沒有她說的這么完美完善。

並且這個說法對於各位大人來說,甚至對於全國上下家有恆產的富戶們來說,也並沒有什么吸引力。

因為薛雙雙忘記了,對於他們來說,用人最講究的就是忠心,一個不忠心的奴才,哪怕本事再好,也是得不到重用的。

所以在重要崗位上,所安排的人選,基本上就是從家生奴才里挑出來的,從小就開始培養的家生子。

至於那些不甚重要的崗位,只要舍得賣力氣干活就可以了,需要什么天賦?

所以這一條理由,顯然也說服不了這些大人們,反而讓他們更加警惕。

因為有天賦的孩子,得到培養和沒有得到培養,最終的成就天差地別。

如果是現在這樣,大部分人都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就算真的有讀書的天賦也不知道,從而被埋沒,泯然眾人,最終成為廣大碌碌無為的最底層的民眾之一。

可隨著全民教育的普及和開展,當一個人發現自己有讀書的天分,確定自己可以通過讀書改變命運,提升階級,更換門庭。

那么這些人,就會用盡全力,不顧一切的爭取出人頭地的機會。

這一部分人,就是憑空多出來的,和他們這些高門大族搶占資源的。

而且還有更深遠的一點,哪怕薛雙雙現在說的再好聽,說這個全民基礎教育,方便給他們這些高門大族培養人才,可實際上,在場的文武百官都知道,朝廷花了那么大的代價,又是開學堂,又是免費進行教育,教這些孩子讀書識字,可不是為了把他們培養成高門大戶的奴才的,最終的目的是為了給朝廷培養各行各業的人才。

所謂學得文武藝,賣於帝王家。

朝廷的這種做法,或許在最初的時候,看起來成效不大,可是天長日久積累下來,便會爆發可怕的力量。

量變引起質變,這些從底層民眾當中走出來的孩童,經過讀書明智,最終會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想要成為什么,而最終又能成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