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讀書人兩袖清風,不談銀錢的事兒(1 / 2)

第六十八章 讀書人兩袖清風,不談銀錢的事兒

第六十八章 讀書人兩袖清風,不談銀錢的事兒

說到趙家和薛家之間的婚約,白溪村的人都知道,那是當年趙青松還沒考中秀才時訂下的。

早先訂下婚約的不是趙學文和薛雙雙嗎?

什么時候變成薛如意了?

不管白溪村眾人心里怎么想,老薛家喜氣洋洋,特別是大房一家,臉上的得意那是壓都壓不住。

跟秀才家結親,在白溪村年輕一輩,他們家如意可是頭一份。

只是聽了媒人的話之後,臉上的得意就有點維持不住了。

上門的媒婆是趙秀才家從鎮上請的,明確表示趙秀才家想讓兩個孩子盡快成親,只給了幾個年前的黃道吉日讓薛家挑選確認,其余關於聘禮什么的,只字未提。

要知道,像趙薛兩家這樣,從小給孩子說定親事的,在年紀到了准備成親時,是要請媒人上門,從提親開始,把流程從頭走一遍。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三書六禮。

如果不另外舉行訂婚儀式直接成親,也會提前送來聘禮,表示對這門婚事的看重。

村里人娶媳婦,一般是五兩銀子的聘禮,再加一包點心,一條魚,一刀肉,一塊布,要是再講究點的就再添兩樣首飾,大部份的買不起首飾也就那樣,不強求。

有窮的人家,只出得起一二兩銀子、甚至出不起銀子的人家也是有的,但只要結親雙方事先說好,也沒什么問題。

可是現在,趙秀才家倒好,就請了個媒人空手上門,開口直接就是讓人確定成親的日子,聘禮這方面一點表示都沒有,一塊布頭都沒拿出來,當真是連個樣子都不想做。

李招弟僵笑著問媒婆道:「王大娘,那這聘禮的事,趙秀才家怎么說?你經常給人說媒應該知道,村里人想娶個媳婦,聘禮至少要五兩銀子。」李招弟伸出手掌比了比。

王媒婆喝了口薛家特意沖來招待她的糖水,心里有些嫌棄糖放少了,吃進嘴里不甜,這才慢悠悠說道:「薛家大嫂子,趙秀才家那是讀書人家,讀書人家講究個兩袖清風,怎么能談銀錢的事兒。」

李招弟當場就急了:「那怎么行?沒有聘禮,什么東西都沒有,這傳出去不是讓人笑話我們家如意嫁不出去,非得倒貼上門嗎?」

王媒婆不耐煩道:「那可是秀才老爺家,想倒貼結親的人多著呢。」

要不是看在秀才兩個字的份上,這一趟她都不想來。

給的說媒錢比別人少一大半不說,還連聘禮都沒准備,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換了誰也不樂意。

而且,那趙秀才是怎么說的?他說已經跟薛家說好了成親的事,她只要過來送個日子讓他們確定就成。

可現在薛家又把聘禮的事問到她臉上,要不是她說媒說出經驗,反應快加上一張嘴厲害,剛才就被女方說得啞口無言了,那豈不是要砸了她媒婆的招牌?

薛家再想跟趙家結親,但這樣一樣聘禮沒有的親事那也是做不下去的,不然以後傳出去,說薛如意倒貼進趙家大門,那薛家一大家子的臉都不要了。

所以聽到王媒婆這么說的時候,薛老太直接發飆了:「沒聘禮娶什么媳婦?秀才家不談銀錢?秀才家就不用吃飯了?」

「走走走,你一個做媒婆的,沒聘禮的親事你也好意思上門說合,就不怕傳出去以後沒人找你說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