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八章 睿宗的決斷(1 / 2)

化工大唐 殷揚 2796 字 2020-07-01

第一六八章睿宗的決斷

「皇上,皇上哎,吐蕃大捷!活捉贊普!邏些城也給我們攻下來了!」段輝風風火火的沖進來向睿宗稟報,腳步輕快得象在飛。

這可是開創歷史的大事,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事!

唐太宗滅東突厥,給突厥人尊為「天可汗」,讓唐朝的政令暢行於大草原,固然讓後人樂道。不過,早在他之前的漢武帝就擊破匈奴,讓匈奴一蹶不振,漢宣帝時匈奴投降,西漢的政令就暢行於大草原之上。

吐蕃不同,從漢宣帝開始進行大戰以來,歷經七百多年,無數的先輩為之拋頭顱,撒熱血,都沒有把這片土地拿下來,睿宗做到了,唐軍做到了!

這是一個嶄新的歷史!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歷史!

段輝精通歷史,深知這兩件事的深遠影響,心神激盪之下,這話不是說出來的,是唱出來的,比唱出來還更富喜悅之情。

這么重大的消息,睿宗聽了肯定是猛的站起,然後喜滋滋的說上一大堆喜悅之詞。然而,事實並不是如此,睿宗很平靜,平靜得好象在聽故事一般,抬起頭來打量著喜悅不禁的段輝:「打完了?」

「打完了!皇上,您怎么不高興?」段輝望著平靜異常的睿宗,一下子糊塗了。

「高興?」睿宗反問一句,站起身,走了出去,從校尉手里接過軍報,吩咐他們下去歇息,這才展開軍報看了起來。

看完之後,睿宗的表情沒有任何變化,平靜得很,邁步就走。段輝忙問道:「皇上,您去哪里?臣也好准備一下!」

「去太廟!」睿宗只說了三個字,再無其他的說法。

段輝沒辦法,只好帶上幾個人跟了上去。來到太廟,守衛太廟的兵士忙向睿宗見禮,睿宗只是揮揮手,沒有說話。

進入太廟,只見太廟里供著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中宗李旦的畫像。睿宗的目光緩緩掠過這些畫像,對身邊的段輝道:「段輝,總有一天,朕的畫像也會給掛上去。以前,朕無功業可言,朕不知道後人會對朕如何評價,心里一直惴惴不安。現在,朕終於可以向祖宗交待了!」

段輝忙回答:「皇上聖明,建此奇功,直追太宗皇上!」

「太宗皇上南征北戰,統兵大戰無數,創建大唐,擊破突厥,被胡人尊為天可汗,朕沒有太宗皇上這份才智與豪情,不可能有太宗皇上的功業!」睿宗搖頭自評,拿起一炷香,點燃,插在香爐里。

然後,睿宗跪了下來,祝道:「高祖、太宗、父皇、皇兄:不孝子孫李旦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靈!天佑大唐,將士用命,十萬將士越石堡城入吐蕃,血戰不斷,終破吐蕃精銳,活捉贊普,攻占吐蕃都城,成華夏偉業!七百年前,漢宣帝用趙充國對西羌用兵以來,歷代先輩嘔血瀝血,意在這片熱土。不孝子孫李旦終成此功,開此沃土,傳之後世!列祖列宗,估我大唐!」

一個頭叫下去,再也起不來了,以額觸地,嗚嗚的哭了起來。

這不是傷心的哭泣,是激動的喜悅!

睿宗兩次為帝,第一次做皇帝不過是武則天手中的傀儡罷了,毫無作為。第二次當皇帝,那是因為李隆基誅殺韋後和安樂公主成功,而不是他自己的作為。重新當上皇帝後,睿宗從來沒有想到過會有今天,從來沒有想到過他會建立如此大業,如今,他必將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響當當的帝王!

功名留傳於後,是帝王的追求。皇帝做到這份上,還有什么遺憾呢?

睿宗為巨大的幸福感所包圍,再也控制不住,異常激動,不由得哭泣起來。

段輝跟隨睿宗時日甚久,深知他的心思,這既是激動的哭泣,更是對祖宗有交待的激動。在唐朝已故的皇帝中,最有作為的要數唐太宗了,其次就是要數唐高宗,因為他有滅西突厥的功業。至於高祖李淵,要不是李世民,他能當上皇帝么?

中宗李顯就不用說了,幾年皇帝做下來,身死人手,給老婆和女兒毒死不說,唐朝的積弊更加嚴重,斜封官當道,政令不暢,百姓多有怨聲。

有了大破吐蕃的功業,睿宗的地位在已故皇帝中,應該排在他的父皇高宗李治之後,比起他的兄長李顯,高祖李淵要勝上一鑄,這可是他去年復位以來想都沒有想到過的事情。

段輝既是代睿宗高興,又擔心他哭壞了身子,正要相勸,只見睿宗抹抹眼淚,站起身來:「傳旨,要群臣馬上趕到宣政殿議事!」

應一聲,段輝就派人去傳旨。大捷的消息早就傳遍了長安,群臣得知之後,早就趕來了,哪里還需要去傳旨。

只是有一樣,群臣原本喜滋滋的趕來向睿宗道賀,卻不見睿宗的人影,不由得納悶,直到得到旨意,這才匆匆趕到宣政殿。

群臣一個個滿臉喜色,興奮得好象在屋梁上打鳴的公雞,哪里合得攏嘴了。一見面,群臣相互道賀,好象逢年過節見了面似的,只不過,個個聲調有點高。不能怪他們,這可是我們祖先奮斗了七百多年才完成的大事,不高興得過頭怎么對得起我們的祖先?

就在群臣道賀之際,卻聽內侍內細的聲音響起:「皇上駕到,列位臣工覲見!」

歷來只有群臣先到的份,就沒有皇帝先到的事情,群臣忙忙慌慌的趕進宣政殿,向睿宗行禮:「參見皇上!」

群臣個個喜悅不禁,就連一向沉穩的李隆基也是忍不住一臉的喜氣,太平公主就不用說了,笑得跟開心果似的,睿宗卻是一臉的平靜,仿佛吐蕃大捷不存在似的,群臣不由得有點納悶。

睿宗擺擺手,要群臣平身。

蕭至忠第一個出列,道:「皇上,吐蕃大捷開我華夏疆土,實為華夏千百年來未有之盛事,臣以為,當大慶七日!」

「臣等附議!」群臣齊聲附和。

就連史官吳兢也是激情滿滿的道:「皇上,臣身為史官,深知這片疆土得來之不易,該當慶賀!」

史官的權力不大,卻很重要,不要說群臣怕史官,就是皇帝也要懼三分,吳兢如此一說,無異於讓激動的群臣更加振奮了,紛紛稱是。

睿宗並沒有表態,而是看著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笑呵呵的道:「皇兄,小妹以為各位大臣說得有理,這是大唐繼父皇滅西突厥以來最為重大的喜事了,不僅要慶賀,還要大慶!應該把各地的刺史召回長安,讓他們也來參加。」

「三郎以為呢?」睿宗看著李隆基。

攻打石堡城是李隆基的提議,曾經一度不順,讓他感到極大的壓力。現在,不僅石堡城給拿下了,連吐蕃也給攻破了,他這個始作俑者輕松無比:「父皇,兒臣以為姑姑所言極是!」

「都這樣認為?」睿宗掃視群臣。

沒有人反對,睿宗這才道:「你們都認為這是大事,沒錯,是大事,一件很大的事情!七百多年來,我們的先輩奮爭不休,方能有今日大唐之所成,能不說是大事?若不是大事,就對不起我們的先輩!

「慶賀,那是應該的,必然要大張旗鼓的慶賀!」

「皇上聖明!」群臣忙頌揚一句。

睿宗接著道:「朕問你們,現在,大唐最緊要的事情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