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四章 蠢蠢欲動(1 / 2)

化工大唐 殷揚 2788 字 2020-07-01

第二二四章蠢蠢欲動

「把朕的《罪己詔》和姚崇任中書令一事馬上發布出去。」睿宗決定敲定腳跟,即使有人反對姚崇復相,也無話可說。

太平公主原本是想等過了今天再找睿宗施壓,沒成想,睿宗高明,居然先敲定了,不由得心中暗生恨意,表面上卻是一副古井不波之狀。

睿宗的權術目的已經達到,就下旨要群臣退下去歇息,晚上再賜宴。一出皇宮,就見老百姓奔走相告,傳播姚崇復相的天大喜訊,陳晚榮看在眼里,感慨無已:「姚崇真人傑是也!他復相的消息一傳開,老百姓高興得跟過年似的!人生如此,還有何憾?」

姚崇,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響當當的名字,司馬光評論他是「姚宋相繼為相,崇善應變成務,璟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協心輔佐,使賦役寬平,刑法清省,百姓富庶。唐代賢相,前稱房杜,後稱姚宋,他人莫得比焉!」

他提出的「十疏」影響深遠,他是著名的「開元盛世」的推手,把中國歷史推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姚崇居然是個大器晚成的人。

姚崇生於武將世家,他二十歲時父親姚懿病逝,他就遷到外祖母家汝州廣成澤居住,這一住就是二十多年。廣成澤是名勝之處,東漢曾將這里辟為宮苑,供游獵使用,這里的百姓尚武成風。

來到廣成澤後,姚崇打獵習武,練就一身好本事,武藝高強,精通多種兵器。

後來,飽學這士張憬藏路過廣成澤,在姚崇家歇腳。張憬藏發現姚崇氣宇軒昂,自有一股別人所沒有的靈氣,遠非常人所能比,很是詫異。和姚崇談話,發現他文理不通,知識貧乏。張憬藏是個好伯樂,不僅沒有瞧不起姚崇,還鼓勵姚崇多讀書,增長見識:「廣成是上古賢人廣成子所居之地,黃帝曾向廣成子問道。你當以文才顯名,很可能做宰相這樣的大官,要好好努力,不要自暴自棄!」

這一年,姚崇已經四十歲了!

四十歲的人了,還不通文墨,要是別人,肯定把張憬藏的話當作了耳邊風。讓人意外的是,姚崇居然接受了張憬藏的建議,開始讀書。刻苦攻讀,潛心修文,學業大進,考中進士,入朝為官。

姚崇入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負責刑獄,他辦事公正,析理透徹,許多冤獄因他而得到糾正,朝野側目。當他四十八歲時,武則天破格提升他為尚書。

一個不通文墨的山野村夫,僅僅用了八年時間就完成了學業,憑借才干博得美名,官拜尚書,那是何等的不容易!

這就是姚崇!

可以說是一個傳奇!

自此以後,姚崇顯名天下,老百姓贊譽不絕。不過,他卻得罪武則天被貶了,在去職之前,他給武則天引薦了張柬之。

張柬之何人?逼迫武則天退位的就是他!要是沒有姚崇的引薦,張柬之很難當上宰相,也就不可能逼迫武則天退位。

舉大事之時,姚崇正在長安,也參與了此事,才有武則天不得已而傳位給太子李顯之事。中宗本想拜姚崇為宰相,姚崇看到武家勢大,要求中宗清除武家勢力,中宗沒有采納,姚崇也就沒有接受宰相,外放做刺史。

後來就發生了一系列的權術事件,武三思和韋後掌權,張柬之被殺,太子殺武三思等事。直到睿宗復位後,因為姚崇曾經做過睿宗府上的長史,兩人的關系不同一般,睿宗拜他為相。他就建議睿宗把太平公主放到洛陽去,免得她干預朝政。睿宗當時還要借重太平公主,沒采采納。

太平公主報復姚崇,姚崇又給貶到外地做刺史。

按照歷史的進度,姚崇復相應該是在唐玄宗誅殺了太平公主之後的事情。當時,唐玄宗調集二十萬軍隊在驪山,舉行一個盛大的閱兵儀式,顯示他要重修唐太宗時的舊業,要征伐四夷的決心。

只可惜,軍隊秩序混亂,行伍不整,唐玄宗大怒,把負責閱兵的兵部尚書郭元振給罷了。唐玄宗想起了姚崇,就把他召來,姚崇趕到時,唐玄宗正在打獵,唐玄宗問他會不會打獵。

姚崇從小就學會打獵,哪有不會的,指揮軍卒縱橫馳騁,呼鷹放犬,很稱唐玄宗之意。唐玄宗就說你可以做我的宰相。姚崇就說做宰相可以,不過得答應他十件事,這就是著名的「姚崇十疏」,從此,開元盛世正式開始了。

劉備三顧茅廬,與諸葛亮一席暢談,諸葛亮謀劃了大計方向,才有後來的「鼎足而三」,這就是非常有名的「隆中對」。

姚崇與李隆基的對答,雖然沒有「隆中對」有名

,然而對中國歷史的影響卻是無與倫比的,因為這開創了只有「漢武盛世」才能與之相比的「開元盛世」,中國的影響發展到極致。就是現在的中東地區,他們也還知道中國有一個唐朝,卻不知道其他的王朝。

這和開元盛世有很大的關系,和姚崇緊密相連!

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影響很深遠。居然因為睿宗心氣陡漲,要做大有為之君,把本該李隆基做的事,他卻做了。

陳晚榮想起這事,就有些難以置信,心想:「睿宗如此銳意進取,他還會禪位么?更加英明的李隆基什么時間登基呢?」

開元盛世的名相姚崇正式登上了歷史舞台,而開元盛世的君主李隆基卻沒有登基,這還能叫開元盛世么?

「對了!姚崇復相這事,太平公主是最反對的,今天她是不敢說,過了今天她肯定有所動作,她會如何反應呢?」陳晚榮大是好奇。

「娘,你這是怎么了?臉色這么難看!是不是病了?」武崇訓很是惶急的對太平公主說道。

「訓兒,別亂說,娘沒病!」太平公主氣哼哼的坐了下來:「氣死我了!氣死我了!」

「娘,到底怎么回事?」武崇訓小心翼翼的親手捧上茶水。

太平公主接過,一仰脖子喝得精光,這是牛飲,以前她絕對不會如此做,武崇訓知道今天的事情不小,讓她大動肝火。

果然,太平以主右手重重拍在桌子上:「姚崇復相了!」

「娘,復相就復相吧!姚崇的才干是很高,娘不是表面上恨他,暗中欣賞他么?」武崇訓說笑一句:「娘不是已經打算讓他將來做宰相?」

「住嘴!」太平公主喝斥一聲:「姚崇復相,娘是不會反對,不過,那得讓娘來做,不是你五舅來做!娘要他復相,那他就是娘的人,為娘辦事!現在,他復相,就會對娘下手。僅僅一天,姚崇就大權在握,超過了大唐任何一位宰相!」

武崇訓有些不明所以:「娘,這話從何說起?」

太平公主看了他一眼,盡量把語氣放平緩:「姚崇給皇兄提了十疏,條條切中要害,可以說很精辟!的確是眼前的急務,不愧是姚崇!」

她雖對姚崇復相這事大是反對,對姚崇的才氣卻是很佩服,氣怒之中都不忘了贊揚幾句。接下來,把姚崇的十疏擇要說了。

武崇訓不住點頭道:「多少年了,沒有聽到如此振聾發聵的聲音!說得好!姚崇不愧是姚崇!」

太平公主眉頭擰在一起道:「好是好,就是對娘太不利了!他要限制皇親國戚干政這一條,娘是首當其沖!」

要說皇親國戚干政最厲害的就是太平公主了,姚崇這一條對她的打擊最大,她能不急么?對這一條,太平公主內心里很是贊賞,只是,這涉及到她的大業,她就不得不反對了。

利益決定立場!而不是理智!

「這……」武崇訓也知道這一條的厲害,不由得有些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