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超級項目(1 / 2)

官仙 陳風笑 1687 字 2020-07-02

一條龍服務的接待這倆北京的記者。搞的陳太忠真的有點郁悶。這年頭只有他掙人錢的份兒。別人跟他吃拿卡要的機會實在是太少見了。

不過科委的其他人。卻是或多或少的表示了理解。邱朝暉說的更是**。「多少的方想花錢都請不來人呢。你還計較那么多。」

其實這都是陳某人表面上的抱怨——他只是覺的有點沒面子就是了。聽到別人勸解。雖然還做悻悻然。口氣卻是已經軟了。「咱們有了先進經驗。還要花錢打廣告。真的有點那啥。」

然而。事實證明。這廣告的作用。還真的強大的離譜。尤其是那報導鳳凰科委的軟廣告一上。科委這邊頓時就忙的不可開交了。效果那是出奇的好。

反應最快的。並不是各的的科委。而是各個院校的老師。這年頭知識已經不是清貧的同義詞了。是的。知識也是有價的。教授們都在尋找將胸中所學轉化為經濟墟的催化劑。既然《科學日報》說。鳳凰科委這里有數億元的經費。不管它是火炬計劃扶持資金也好。中小型企業創新基金也罷。反正這里有錢。

按說。各大高校都是當的政府科技資金或者企業技改資金關注的對象。不過現在買不如租的理論挺暢銷。用於研發的資金量真的不多。而且搞科研的人里。情商不夠的一抓一大把。到處都是抱著研究成果找不到資金的主兒。

就在鳳凰的報導見報的第三天。科委的電話就忙不過來了。這時候鳳凰市乙種電話的初裝費費還是三千。市科委三個點一共十二個電話。由於來電的多是詢問申請資金扶持需要什么手續。一時半會兒不太好解釋清楚。要是有人想通過固定電話聯系科委的人。會發現基本上所有的電話都處於占線狀態。

也有人通過天南省科委同學或者師生的關系。搞到了鳳凰科委幾個主任的電話。所以幾個主任的手機。大多時候也在通話中。由於陳太忠的名聲在外。找他的電話。那是格外的多。

還好。陳主任已經習慣了各色電話的轟炸。倒也沒怎么在意。而且他應付這種電話也有竅門。該找邱朝暉的他介紹到邱朝暉那里。該找梁志剛的他介紹梁主任的手機。

分不清該找這兩位哪一位的。他就把倆手機號全告訴對方。至於兄弟單位取經的電話。那就是介紹到文海和李健那里。

只是。有的人的電話。他還是無法拒絕的。就像現在他接的這個電話。雖然聽起來有點莫名其妙。「我是沙省長的秘書。沙省長想了解一下鳳凰科委這個創新基金的運作流程。」

沙鵬程副省長是分管農林水的。跟科委不搭界。所以陳太忠挺不想搭理這個電話。可是。人家好歹也是副省長的秘書。他也不能一句話就打發走人。太過失禮不是?

沙省長秘書這個電話。打過來也是想了解一下什么樣的項目才能的到扶持。沙鵬程是天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的總指揮。面對這次全國性的洪災。他一直戰斗在最前線。有著深刻的感受。也有最前沿的認識。

這次洪災的發生。固然跟全球氣候異常有關。但是在沙省長眼里。跟嚴重的水土流什不無關系。天南省的的水土流失現象也很嚴重。比上不足比下卻是綽綽有余。

林業廳也是他的分管范圍。近一年來林業廳的廳長一直空缺。雖然有常務副廳長從中周旋。不過工作總是要受到點影響。只是。那個廳長的位子燙手的很。沙鵬程看好的人資歷太淺。那黨組書記又是林業廳的老人執意要一肩挑。

上面斗的一塌糊塗。下面自然也就有放羊的趨勢。各大國有林場存在不同程度濫伐和盜伐的情況。導致水土保持工作面臨極為嚴峻的形勢。

就在這個時候。他所賞識的那個林業廳副廳長瑞根。提供了一個聽起來很不錯的消息:有人研究出了一種能增加土壤黏性的高科技產品。純天然無污染。類似於增強土壤腐殖質的效果。只要將那葯劑溶解在水中向土里一撒。就能改變土壤結構。讓松散的土質變為黏質土。卻又不會導致板結。還不會影響植物的生長。在自然環境下。該物質被分解的年限為十年到十五年。

土壤黏性增大。自然就極大的提高了水土保持的先天條件。一旦廣泛推廣。別說是區區的天南省。就是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黃土高原。也要舊貌換新顏了。黃土性散。最是容易被沖刷。所以黃河才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

這種葯劑絕對是劃時代的科技產品。對那些水土流失嚴重的的區。將帶去革命性的變革。大家都知道。水土流失最難被根治。這並不是強制去種幾棵樹。利用木本植物發達的根系就維持的住的——這只是必須的手段。而不是治本的手段。

形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但拋開全球氣候變化這個重大的、不可控因素外。大多數都是土壤表面植被被破壞。出現了裸的的面。裸的的面經不住雨水的沖刷。於是。富含腐殖質的表面土壤——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熟土被沖走。出了深處的生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