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四百零六章 紀檢出動(1 / 2)

官仙 陳風笑 1654 字 2020-07-02

苧麻產品發展的瓶頸,一直就在高支紗的紡織上,因為麻纖維過粗,就只能做那些傻大黑粗的產品,高端市場從來都是亞麻產品的。

北崇也開發出了不少高端的產品,像苧麻蚊帳、帳篷什么的,但是不能成為衣料,這個量就上不去——沒有量,談何盈利?

想讓高支紗的生產能力上去,一個是改良苧麻品種,一個就是改良工藝,北崇目前是雙管齊下,不過,品種的改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那么,現在區里的功夫,就是下在工藝的改良上了,經過一年多的實驗,終於有了結果,雖然還不能無限量地生產,但是批量生產已經不是問題。

這個消息一傳出,在歐洲的那幫人都是捶胸頓足,其中以暢玉玲為最,暢區長很遺憾地表示,早知道這么快就能出來,大家來的時候,就該做好充足的宣傳准備工作。

無所謂,陳太忠倒不是很在意這個,只要能生產出來,銷售那就好說了。

事實上,他正在張羅元宵焰火,這是他來北崇之後,第三次放焰火了。

第一次的時候,他曾經跟李強說過,要讓北崇每個鄉鎮,都自己放得起焰火,只過了短短的兩年,今年的北崇,每個鄉鎮就都放得起焰火了。

其中不少的鄉鎮放焰火,還是那種紙墩子,但是像小趙、濁水、西王庄、東岔子、閃金、三輪和小嶺等地,那都是實打實用炮打的焰火,基本上占到了北崇一半的鄉鎮。

韓世華不得不挨個地暗示:你們正月十四放吧,正月十五區里要放焰火——當然,你要是紙墩子,那么哪天放都無所謂。

正月十四那天晚上,整個北崇陷入了焰火的海洋,陳太忠坐在臨雲鄉,俯瞰著整個北崇,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這種盛況,是北崇自古以來都沒有過的,」他的身邊,是前鄉黨委副書記王鴻,王書記的心情,真的太激動了,「千古未有的太平盛世。」

這話說得不夠含蓄,但是在場的鄉長李弢和黨委書記匡未明都不能說什么,事實上確實如此,北崇多少年都沒見過這么熱鬧的夜晚。

而王鴻雖然退了,但這是臨雲的前輩,而且陳區長初次來臨雲,最先接觸的就是王鴻,晚上還住在了王書記家——只沖著這一層淵源,他倆就不好說什么。

「以前沒有的,以後可以常有,」陳書記輕描淡寫地說一句,「大家要把握住發展的機會,這兩年里,盡快發展新項目,多給老百姓找致富的路子。」

「這兩年里?」王鴻很敏銳地把握住了這四個字,「陳書記你要走?」

「我總不能在北崇待一輩子,」陳太忠很隨意地回答,「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他只是心有所觸,才這么說的,但是李鄉長和匡書記一聽,登時交換個眼神,然後匡書記就發話了,「陳書記……這是有什么消息?」

這鄉鎮干部,就是村俗得厲害,陳太忠散一圈煙,也沒計較是誰幫自己點著的,他吸一口煙,淡淡地發話,「沒什么消息,你們不要胡思亂想,我只勸你們抓住發展的時機。」

「那這個油頁岩電廠的原料……」匡未明抓緊時機發問。

「自然是北崇優先,」陳太忠站起身來,「好了,我要走了……石門村盡快搬下來,區里正在擬定合並自然村的方案。」

目送著他驅車離開,幾個領導面面相覷,好半天之後,匡書記才看著王鴻發話,「陳書記現在說話,真的高深莫測,老書記您聽出什么來了嗎?」

「聽不懂,」王書記搖搖頭,又嘆口氣,「現在領導們說話,越來越讓人摸不著頭腦了。」

「是啊,陳書記這說話,怪怪的,」李鄉長也嘆口氣。

陳太忠若是能聽到他們的品論,必然會不以為然地笑笑:哥們兒就是依著本心說話,天底下哪里有那么多上意莫測?

正月十四之後便是十五,陳書記原本有心邀請李強來看焰火,不過陽州市剛完工的廣場也是大放特放焰火,李書記操作了三年的廣場,終於完工了,肯定是要留在陽州觀禮的。

有意思的是,除了北崇,敬德、北郭和五山,也在元宵節放了焰火,要知道,在陳太忠來北崇之前,陽州市都不怎么放焰火的,這三家今年也是頭一次。

這種現象,給大多數人看來,只是巧合,但是擱給會解讀的人,心里就有數——看來這四縣區聯手的傳聞,不一定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