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四百一十七章 舊瓶新酒(1 / 2)

官仙 陳風笑 1649 字 2020-07-02

大家七嘴八舌議論一番,就把農業險難以推行的原因總結了七七八八。

首先是,農民們就沒有這個意識,自然不會積極參與,其次是農業險多為小單子,又都在農村,跑起來太累,保險公司興趣也不大,再次就是,理賠也挺麻煩,別的不說,只說鑒定過程,就能累死人,而且很容易產生糾葛。

當然,還有一點也很重要,農民一旦遭災了,政府不可能不管,這種情況下,你讓老百姓自己買保險,誰吃撐著了去買?

事實上,這個農業保險,直到現在都是存在的,就是沒人去買,保險公司也不開發……北崇一直都是國家級貧困縣區,誰來這兒賣保險?

最後的時候,林桓說一句怪話,「其實這個保險真那么好的話,干部家屬就想門路占便宜了……你們幾個居然都沒聽說,可想這個農業保險有多雞肋了。」

「這個事兒啊,我看未必有那么難,」羅雅平搖搖頭,她看一眼陳太忠,「其實這個保費,政府補貼點兒,農民再交點兒……這是有便宜可占的事情。」

人性如此,有便宜可占,誰會不占?很多人會認為,不占便宜就是自己吃虧了。

「那沒投保的呢?」暢玉玲出聲發問,「咱政府還補貼不?」

她原本是想跟羅區長修復關系的,為此她還專門請了羅區長去療養院項目工地,請對方提出寶貴意見,但是眼見她侃侃而談,暢區長心里就不舒服。

而且,她這句話也確實問到點兒上了,她認為自己是就事論事。

「沒投保的少得,差別就是多少而已,」林桓的思路跟了上來,「比如說這場大雨,小賈村那貨死了的雞值三千塊,他投保的話,保險公司起碼要賠他兩千五,不投的話,區里了不得給他千把塊的補助……這還得是他特別艱難,過不下去了。」

說到這里,他看羅雅平一眼,「說到這里,問題就在,政府能補貼多少……不過根據我的分析,羅區長是早有算計。」

你這個老不修,什么時候都不忘調戲別人,羅區長心一橫,淡淡地回答,「我能有什么算計?就是等陳書記支持了。」

「只要有可操作方案,區里支持,是沒有問題的,」陳太忠有氣無力地回答——他還以為自己有了個靈光一閃的點子,結果都是別人想剩下的,一時有點意興索然。

「這個方案要做,要考慮的可真的不少,」林桓咂巴一下嘴巴,眉頭擰做了一團,「什么能保,什么不能保;什么好保,什么不好保;保額該怎么定,又該怎么賠付,這得讓老百姓滿意,反正要注意了,小心吃力不討好。」

待他看到陳太忠、暢玉玲和羅雅平齊齊看向自己的時候,就有點愕然了,「我說錯了什么……你們怎么這么看我?」

「你說的這些,大部分是保險公司要考慮的,」羅區長恨他總是調戲自己,話說得很直接。

「保險公司要設計險種和保案,」暢玉玲回答得倒是相對客氣。

「這個東西,咱就不可能一手包辦,」陳太忠回答得更客氣,他笑著搖搖頭,「只要咱有補貼,說動保險公司並不難。」

這就是林桓跟這三位的區別了,林主席對北崇的一套門兒清,腦子里很多基礎消息,基本上可以算活字典了,但是新知識,他掌握得不夠。

這三位就不一樣了,他們全是大城市來的,雖然地氣有些不足,但是眼界相對開闊——這年頭大城市里的成功人士,誰沒有受到過保險公司的騷擾?

「這個倒是,」林桓笑一笑,不以為然地發話,「要不說老同志思維容易僵化,還得靠你們年輕人啊……市場經濟了,政府不能大包大攬。」

廖大寶猶豫一下,期期艾艾地提示一句,「頭兒,這個計劃,是不是先找兩個試點?很可能有咱們想不到的漏洞啊。」

「年紀輕輕的,就怕這怕那的,一點年輕人的闖勁兒都沒有,」陳太忠看他一眼,想一想之後又發話,「漏洞是難免的,摸著石頭過河吧,總不能因為怕漏洞,就什么都不做。」

若是沒有他的仙力,去年那兩場冰雹,北崇就要損失慘重了,可惜的是,去年他沒想到要搞農業保險,要不今年就能得到驗證了,希望現在操作,還來得及吧。

他也不確定,自己還能在北崇待多久——已經兩年多過去了。

林桓才要說什么,陳太忠的手機響了,他看一眼號碼接起來,「李書記您好,有什么指示?」

來電話的是李強,李書記告訴他,明天凌晨四五點鍾,可能有電業局的人帶著警察,去小嶺鄉強行施工——你要做好防范工作,注意控制事態的發展。

要說李強這個指示,真不像是一個市委書記該做的,不但辱沒身份,還涉嫌挑唆下屬跟其他單位作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