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對決(1 / 2)

大香港1957 鑌鐵 1518 字 2020-07-03

比武很快就開始了。李振藩拉起了架勢,卻是騎羊站立式。

這種架勢,是詠春拳法中的基本架勢。兩腿膝蓋處微微並攏,兩腳輕盈分開,重心完全放在腰間。

這種站式,在速度和靈捷性方面很強,隨時都可以爆發出詠春拳中寸勁的力量,殺傷力驚人,打法靈活多變,但卻不利於腿法的發揮。

不過李振藩的騎羊站立式較微有點不同,因為他的雙手不是平放在胸前,形成詠春拳法中的一拳一掌,拳掌之間相輔相成,而是五指微彎,放於眼前,給人一種隨時都可能爆發出力量的可能。

別人不知道,高戰卻十分清楚,這是西洋拳中最有效的防御攻擊手法。沒想到李振藩小小年紀,就有了如此的領悟性,能夠在實戰中做到完美的中西合璧。這恐怕也是他後來能創出「截拳道」一門功夫的原因之一吧。

好吧,既然你這么聰慧,我就用你的功夫來和你過幾招。

想到這里,高戰直接擺出了「截拳道」中的移動式步伐。

其實「截拳道」的宗旨很簡單,就是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把原始的「防守」和「反擊」合二為一,一氣呵成,在格斗中連消帶打讓對手無暇招架。

此刻高戰的雙足像是裝了彈簧一樣,步法靈捷如電來回移動,雙手半握,高至下巴,雙肩放松,防護住上半身的要害的同時更能輕松出拳。

他已經完全將身體的重心全部放在了雙腿和腰間,只要隨著重心,體位的轉換,瞬間就變成更利於爆發重擊的架勢,或是更利於踢技攻擊的架勢。

這就是「截拳道」中,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為指導思想的攻防姿勢。

李振藩顯然從沒見過如此怪異的防守姿勢,一時之間摸不住頭緒,不敢貿然出擊。

但過了片刻,年輕人畢竟心性不足,李振藩有些按耐不住了,冷哼一聲,突然就發出了攻擊,使出詠春拳中的截拳,拳頭如電平行劃過半空,向高戰的太陽穴攻去。

「嘶嘶」的破空聲令旁觀者也感到耳膜刺疼,令人感覺他不是在揮拳,而是在揮刀。警察局的人們見了臉色大變,誰也沒想到對方小小的年紀在拳法上有如此深的造詣。

眼看這一拳就要打實了,高戰就算頭骨不震裂,也會震成腦震盪。

最好的辦法就是高戰後退一步,避其鋒芒,然後再趁機反擊,但這一招速度極快,絕對不容易避得開!

高戰並沒有後退,反而出乎意外的向前撞了進去,像炮彈一樣,一下子就撞進了李振藩的懷內,隨即他的手肘和膝蓋,卻凶狠地頂向李振藩的腰肋和胯下。

沒人知道,高戰所使的正是格斗搏殺中經常使用的貼身殺招。

不守不防,以攻破攻。

這也是高戰在前世最喜歡使用的攻擊方式。

因為高戰沖撞的速度的太快,如果李振藩的截拳繼續打下去,只怕自己的腰間和襠部會先挨招。

不過李振藩畢竟資質過人,遭此變化,一點也不慌亂,反應極快的將送出的截拳劃了個弧,反攔向高戰撞向他的膝蓋,同時腹部深吸一口氣,身形滑退一步,避過了高戰的手肘。

高戰嘴角掛出一抹冷笑,李振藩要是看過他自己主演的《猛龍過江》的話,就不會不知道,在羅馬大劇院那場戲中,自己最後是怎么把空手道高手打敗的。截拳道最注重的就是見縫cha針,一找到機會就拼命進攻再進攻,絕不給對手喘氣的機會。

所以他出擊了,猛然躍起,一記連環踢向李振藩的頭頂踢去。

李振藩急忙架臂攔截,這時候高戰又驟變招式,變成用手上的寸勁狠擊他的腋窩。

李振藩稍微有些慌亂,他從來沒見過如此刁鑽的打法,這簡直就是在針對人身上的弱點,連環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