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股肱羽翼(1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1249 字 2021-04-17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亂世棟梁最新章節!

夜,李笠挑燈夜讀,看的是兵書《六韜》。

此書又名《太公六韜》、《太公兵法》,相傳為周初太公望(即姜子牙)所著,以太公與周文王、周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

當然,一般認為,該書是後世所著,托名太公望罷了。

具體成書時間,大概是春秋戰國時期,畢竟漢時這部著作已經頗為有名。

其書內容、卷目、子目,有多個「版本」,所謂「六韜」,大致是: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

現在,李笠所看分卷為《龍韜》,其內容,很有意思。

武王問太公(姜子牙)曰:「王者帥師,必有股肱羽翼以成威神,為之奈何?」

太公曰:「凡舉兵帥師,以將為命,命在通達,不守一術,因能授職,各取所長,隨時變化,以為綱紀。」

「故將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應天道。」

「備數如法,審知命理,殊能異技,萬事畢矣。」

於是,太公把「股肱羽翼」如何各司其職,協助王者「帥師」(統帥軍隊),做了講解。

太公認為,股肱羽翼應有七十二人組成,包括腹心、謀士、天文、地利、兵法、通糧、奮威、伏旗鼓、股肢、通才、權士、耳目、爪牙、羽翼、游士、術士、方士、法算等各方面人才。

分管作戰、宣傳、間諜、天文(氣象)、通信、土木、醫務、軍需等方面的工作。

所以,《龍韜》的內容,就是告訴讀者,如何構建統帥部。

這些「股肱羽翼」,即分管軍務的幕僚、謀士,現在的正式官職名稱,是各類「參軍」。

又如同演義里的「軍師」,當然,演義故事里的軍師基本都是全才。

若換個名詞「參謀」,對於現代人來說,就更好理解了。

所以,當人類社會開始有戰爭行為時,就已經有了參謀制度,只不過「參謀」一詞出現得比較晚而已。

不過,後世的軍中參謀,和古代的軍府幕僚,還是有區別的。

李笠覺得,區別不在職能,因為無論是古代軍府幕僚,還是現代軍制下的參謀,其功能都是一樣的,無非是名稱不同而已。

區別之一,現代軍制的參謀,分工更加細、更專業化,是完備軍事體系批量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是流水化生產線生產出來的「工業制品」。

而古代的幕僚、謀士,其專業技能,全靠個人天賦或者領悟,以及工作積累,沒有接受系統化的教育。

如同手藝人在手工作坊里敲敲打打弄出來的手工制品,難以「大批量制造」。

手工制品,或許會有一兩個巧奪天工,上限極高,即百年難得一見的「神器」(天才)。

但是,量產型工業制品拼裝起來的戰爭機器,在國戰的時候,可以靠群體的力量,把一兩件神器壓下去。

區別之二,現代參謀,服務的是軍隊這個整體,而古代軍府幕僚,服務(效忠)的是府主個人。

參謀之所以成為參謀,是因為制度決定一個人能否具備相應知識和技能,來擔任這個職務。

軍事主官離任,和參謀沒關系,參謀依舊履行職責,對新任主官提供「專業服務」,不需要跟著主官赴任,前途和主官沒太大關系;

當然,若得主官賞識,得提拔的機會大增,那是另一回事。

幕僚之所以成為幕僚,是府主相信幕僚的能力,讓幕僚幫忙做事。

所以,幕僚的榮華富貴,都跟著府主,府主調任別處,得跟著走,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這一點很重要,可以幫助李笠解決一個大問題。

他放下書,看著燭光,思索起來。

自古以來,皇太子一般不掛帥出征,因為無論打贏了還是打輸了,都不好辦。

輸了,聲望大損,儲君地位不穩。

贏了,在軍中影響力大增,甚至能借此培養出自己的心腹幕僚團隊,對皇帝老子的威脅大增。

那么,若用「參謀部」這樣的「團隊」,為掛帥出征的皇太子進行「軍事服務」,打了勝仗後,聲望歸皇太子,但皇太子卻不好收買人心、培養幕僚。

輸了,是參謀部不行,分擔大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