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領先這個時代兩百年(1 / 2)

他要繪制的不是別的,正是火槍與火炮的圖紙,火槍是燧發槍,火炮則是滑膛炮。

在滿清韃子還在使用轉輪火槍的這個時代,燧發槍在前裝槍中已經算十分先進,其本就是在轉輪火槍的基礎上改進而成。

轉輪火槍上的發條鋼輪被取掉,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傳火孔邊設有一擊砧,射擊時扣引扳機,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葯擊發。

燧發槍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

不過燧發槍雖然比轉輪火槍的優勢大,但大得也十分有限,沒辦法,這個時代的工業水平,只能做到這個程度,後裝槍是不用想了。

所以楊翼飛要制造的,真正超前這個時代,足以碾壓韃子火槍的東西,是彈葯。

前裝式火槍最大的問題就是裝葯麻煩,射擊頻率慢,要改變這個情況,只能在彈葯上下功夫,所以楊翼飛打算制造「紙殼彈」。

這可是超前這個時代兩百年的先進玩意,有了紙殼彈,可以讓火槍擁有不下於後世雙管獵槍的射速。

因為其上彈非常迅速,比現在這個時代要先往槍管里倒火葯,然後用通條夯實,再放入彈丸要方便快捷了許多倍。

十八世紀初期,出現了可燃彈殼槍彈,其彈殼的材料是用硝化紙、亞麻布、皮革等易燃物制作而成。

直接在易燃的彈殼中填入適量火葯和彈丸,將之制成一個整體,形成一枚枚單獨的彈葯,這也就是後世子彈的雛形,擊發時彈殼與火葯會一起燃燒掉。

開完一槍後,立刻再塞一枚紙殼彈進槍管,掰開擊錘,便可再次開火,其過程只需幾秒鍾。

最關鍵的是,紙殼彈的運用,使得每次裝葯的火葯量都是一樣的,火槍的射程與射擊准度保持在一個穩定狀態,如此便可以實現三點一線的精度射擊。

不像如今這個時代的火槍,每次裝葯的份量不同,根本掌握不好其射程與精准度,就算前後兩槍瞄的是同一個地方,打出去彈著點也大不相同,打人全靠排成隊列集火射擊,也就是所謂的打排槍。

而有了紙殼彈,作戰方式就可以發生改變,無須再排成陣列,跟敵人面對面對轟,最後打得兩敗俱傷。

擁有紙殼彈後的火槍隊,完全可以跟對方玩玩陣地戰,塹壕戰,甚至游擊戰,因為這樣的火槍,是可以瞄准目標開火的。

如果火槍和紙殼彈的產量能跟得上,說不定都不用再跟韃子短兵相接,遠距離時用炮轟,中距離用火槍打,近距離用霹靂彈招呼。

如此來一輪,等敵人近身時,估計也沒剩什么人了,就算有沖過來的人也肯定是心膽俱寒,戰意全無。

楊翼飛還會在火槍上加上可以裝刺刀的設計,火槍的長度大概在一米五左右,再加上六十公分長的刺刀,那就是兩米一的長度,可以當矛使了。

遠程、中程、近程、近身,全部都在己方的攻擊范圍,這樣的仗,對方倒是怎么跟天地會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