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七百零三章 只有一條路(1 / 2)

神話版三國 墳土荒草 1534 字 2020-11-05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神話版三國最新章節!

這也是陳曦最為頭疼的地方,能理解技術,並且身體力行的執行規章制度的合格技術工人整個漢室就這么點,能從作坊制備轉成這等大規模金屬冶煉制備的技術人員,更是少之又少。

哪怕是以老帶新的方式,以前的生產模式全數革新之後,曾經的那些老前輩,老工匠能適合目前這種制備方式的人員也是少之又少,只能招納受過一定基礎教育的年輕人來進行培訓。

這也是目前明知道自己開口搞專業定向教育,鴻都門學四個字絕對跑不了,也知道只要沾上這四個字,那就是政治問題,但陳曦依舊沒得選擇的原因,不這么干,漢室發展不起來。

為什么鋼產量會作為一個工業國實力的衡量標准,說白了不就是因為這玩意兒是國家經濟建設和軍事建設的基礎嗎?

除非是真的發展到後世那種離譜的程度,否則按照工業發展來講,鋼材越多,戰斗力越強,基建越猛,帶動的經濟越龐大。

可目前漢室的情況,在周瑜將澳洲鐵礦拉過來之後,鋼產量就達到了極限,受限於技術實力,以及技術工人的數量。

前者陳曦還有點辦法,可技術的攀升,對於工人的素質要求也在提升,進而導致合格的技術工人數量會再次減少。

實際上以陳曦目前的情況,他現在就想讓普通世家都能掌握土法高爐,也就是六十年代土法高爐煉鋼技術,說實話,陳曦是真的不在乎浪費,也不在乎污染,這年頭,談這個那真是搞笑呢。

可就算是六十年代的土法煉鋼技術,在這個時期都沒辦法完全普及,這個有天地精氣的時代,科技的發展已經明顯出現了混亂感,頂層的科技歪到可以和邪神聊天? 底層連基礎冶煉都沒點開。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那些說是影響民生,但無法普及的技術是不存在意義的? 可一個最簡單的土法煉鋼? 一個現代高中生自己好好看書? 就能搭建,失敗幾次就能搞出來的玩意兒,在這個時代那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新技術? 還需要成熟的技術人員手把手的教授才行。

這也是為什么陳曦說往哪里搞個冶煉司? 都需要分派一部分熟練工過去,手把手的教授才行,因為這種玩意兒? 你懂原理去學? 和不懂原理去學? 那是兩回事。

前者你至少知道失手在陰間? 後者連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就拿陳曦鄙視的土法鋼爐來說? 這個東西在58年的時候? 專業的技術人才,外加懂冶煉的工人,對照著圖紙,也需要四十五天才能建設出來,而漢室到現在能真正帶隊的技術人員中? 能建設出轉交給成熟工人操作的鋼爐的家伙? 陳曦雙手雙腳就能數完。

陳曦可以摸著良心說? 這東西真不難? 因為第一個帶隊搞的就陳曦,雖說中間翻船了好幾次,但陳曦至少心里有思路? 知道改什么地方,也知道為什么改,所以最後勉強算是無波無瀾的搞出來了。

這玩意兒的技術含量在目前的高中生看來都不算高,就算實操差一點,只要人夠小心,也能一點點的搭建起來,可在這個時期,陳曦就無奈了,可以說老一輩的文盲可以集體放棄了,直接等新一代吧。

規章制度嚴格執行的話,倒也能運轉下去,可大多數沒有經歷過這種管理制度的百姓是無法理解這種制度的意義。

雖說這種大型廠礦是有死亡率的認知,可這拉高到百分之五的話,陳曦真得摸著良心問一句,你這是擱這兒練西涼鐵騎呢!

所以只能用技術工人,就算百姓不合格,也不能拿命去推進這個合格,現在畢竟沒有急迫到這個程度,二十年培養一個成年青壯,價值還沒撈回來,就給我整沒了。

要是戰爭,陳曦也就忍了,可這是生產單位啊,最後陳曦只能捏著鼻子去搞培訓了,雖說進度極其垃圾,不合格的就打發到危險性不太高的其他廠子去,死了實在是不劃算,不死還能生下一代,提高人口也是為目前的大漢朝做貢獻啊。

本著這樣的想法,漢朝的冶煉司發展的巨慢,講道理一個8立方的土高爐一天好好運轉,也能產十噸生鐵,一年三千多噸,技術改良之後,能生產1800噸的鋼,搞100個,就超過49年了的中帝了……

可以說陳曦想的很美,但現在的問題是,8立方的土高爐造不出來,原因不知道,雖說從土磚的材料上講,陳曦尋思著溫養之後,就算拿去搞頂吹氧轉爐都可以,可惜技術不行,跪了。

故而只能縮小,目前主流二三四方,每天產鐵按幾千斤計算,陳曦滿意不滿意且不說,其他人是真的很滿意。

其實陳曦老早想吐槽,但最後都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