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一百七十七章 各自的絕招(1 / 2)

神話版三國 墳土荒草 2509 字 2023-02-27

可以說這些人現在的能力,放到當年去選拔的時候,肯定能進入對應的崗位,畢竟這已經是足以用來吃飽飯的技能了。

將這些人拉出來,甚至連帶著將他們的開的私人作坊,學徒弟子什么的一起拉過來,再算上陳曦本身就有的一半人馬,進行統一的集訓之後,將恆河這邊的產業運營起來問題不大。

這樣干了的話,地方產業推進就又會出現新的問題,感覺我現在不是在缺人,就是馬上要缺人了。陳曦吐了口氣,心下很是抑郁,他是真的沒有什么好辦法了,寅吃卯糧吧。

等等,我記得去年有秋闈,也就是說馬上新的一批地方吏員和官僚就出來了,這樣的話,豫州代管的那些人應該可以釋放出來一批,再湊一湊,起碼不會這么緊張了。陳曦心下不斷地計算著缺口,盡可能的左右騰挪到不影響下階段的計劃。

就這么干吧,抓吏治、審計什么的可以讓伯寧和子揚他們玩死了干,短時間應該也出不了什么大問題。陳曦選擇了甩鍋,反正滿寵和劉曄非常皮實,根本不會因為工作強度大增而出問題。

再說這可是老劉家的江山,到劉曄獻身的時候。

思及這一點陳曦的心情陡然好了太多,更重要的是這樣也能進一步的消除陳曦在官場的隱患,因為產業推進,以及官僚運轉的問題,不少明確屬於陳曦的人手被安插到了官場上,讓陳曦好不容易削弱的存在感進一步加強。

說起來,劉備不在乎陳曦給官場安插多少的人手,一方面是對於陳曦的信任,另一方面在於劉備對於軍權幾乎絕對的管控能力,安插就安插,反正這種行為對於朝政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可陳曦其實是不太願意這樣的,他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屬於踐踏規則了,而未免後世之人沒這個能力還要學這種行為,導致天下大亂,陳曦盡可能的少說少做。

好吧,這話雖說是用來摸魚擋槍用的,可其實也是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因為從歷史角度來看,陳曦確實是需要收斂自身的姿態,以避免不給後世的制度框架留下隱患。

畢竟封建社會的祖制是一種正經存在的法統,尤其是祖先證明了這種方式的正確性和強大性,那么後輩就會有樣學樣,可實際上陳曦心里有數,他這種情況要有樣學樣怕是得天下大亂。

所以陳曦努力的給自己貼制度框架,實際上連劉曄這個皇派都知道這種制度框架也就是鬧著玩,純粹就是陳曦假裝自己被約束了,他劉曄也假裝相信陳曦被約束了。

實際上中朝的大臣心中有點數的都知道啥都沒約束成。

長安正在審批試卷的劉曄突然打了一個寒顫,左右看了看,喝了杯熱茶,回憶了一下最近的情況,確定沒有得罪人,也就沒放在心上了,殊不知,他又來活了。

「這三人可以升遷為一郡郡守。」劉曄將自己批改完的試卷遞給李優,李優迅速的掃了一眼,直接拉開糊名看了三人的姓名。

「將這三個家伙的檔案拿過來,還有歷年的上計內容,以及上官的評價,一起拿過來。」李優指使著袁胤說道,陳曦去了恆河,袁胤這個主薄就只能直面李優了,最近干活可謂是謹慎有加。

至於之前的卷王李孚,開年之後已經去宛城報到了,不過整個政院的人都算是記住了李孚,因為李孚是目前政院里面唯一一個可以和諸葛亮比加班時長的恐怖人物。

能力在政院這種神仙扎堆的地方不算突出,精於謀劃的水平在政院這群人里面也就是平均往上的水平,可這努力的程度確實是讓這群人大開眼界,總之李孚離開的時候,不少人都松了口氣。

諸葛亮代替陳曦管理政院之後,雖說沒有明確消除陳曦時代的不良之風,但諸葛亮作為暫代尚書仆射,行丞相諸事的大佬,他不下班,其他人多少得坐在那里加會兒班。

換成陳曦,大多數時候,到下午走的時候,政院的人基本都找不到陳曦了,更不知道陳曦什么時候沒的,反正就莫名其妙的人就不見了,所以那個時候做完手頭的工作,沒別的事情,溜號實屬正常。

因為陳曦帶頭敗壞風氣,所以根本不追究其他人來的早晚問題,只要到時間節點之前活干完,陳曦才不管你人在什么地方。

可以說諸葛亮的到來,實打實的整肅了政院自由散漫的風氣。

「羊耽,這家伙」李優看著第二份試卷的人名不由得皺了皺眉,不由自主的拿起羊耽的試卷好好看了看,劉曄既然在糊名之後選出來這三份,那羊耽起碼回答的不錯。

「政略有點意思,看起來不僅僅是有所准備,還實地勘察驗證過,比我想的好了不少。」李優看完略有感慨的說道,在他的印象之中,以前的羊耽也就是個廢柴,沒想到居然能寫出這樣一番有著自己思考的政略,從李優的角度來看,有些淺薄,但足夠提升為郡守了。

「羊耽的不用拿了,張掖都尉跑路了對吧,讓羊耽去張掖。」李優將羊耽的試卷放在一旁,直接給了安排。

張掖都尉就是那個被張勇毆打,最後被變成獅子的張平,涼州某些地方是不存在郡守的,都尉兼任就可以了,因為不需要種田,只需要掌兵,以軍營的方式運行就可以了,而張掖郡就是這種,這也是張平來晚了的原因,他跑路需要報備的地方有些多。

「張掖嗎?」魯肅想了想,也沒提出任何的異議,涼州那片地方李優比他了解的深刻的很多。

「這是准備再次調兵了?」諸葛亮略微思慮片刻就明白了李優的想法,很明顯,這算是朝著打大仗的方向在考慮問題。

「前線士卒上一次大規模的退伍、輪換已經是兩三年前了,這次打完肯定還需要換血。」李優也沒有掩飾的意思,很是平淡的說道。

諸葛亮等人聞言點了點頭,確實又到了換血的時候。

實際上在於禁打完缽邏耶伽之後,劉備就開始提前簽發退伍令。

這可以算是劉備手頭上極少數的正經工作,除了認人以外,劉備做的最多的就是簽發退伍令。

相比於其他朝代只給太尉報個數就完事的情況,元鳳的太尉會過手每一份的隊率級退伍令,並且進行審閱查看之後進行簽字。

這也是劉備能說清這些退伍士卒的籍貫、功勛、下放時期任職的原因,因為這些都是劉備逐一過手的。

劉備在簽發退伍令的時候,看著退伍令上的參戰記錄,其實也在加深自己對於此人的印象,然後在腦子里面進行歸檔,更重要的是自己過手一次,就算有某些他不清楚的人物,也會有個印象,在他們吃完散伙飯,集體退伍的時候見一下,也就補全了印象。

這才是劉備工作的本質,也是劉備對於軍隊達到如臂使指的基礎,同樣也是兩三年輪換、退伍一波的基礎,沒有這種能力,軍隊在前面打,劉備要能知道哪些人差不多到時間了才怪。

認人能力深入到隊率這個層級之後,只要劉備說士卒苦戰三年,需要輪換,那中下層將校就會自動上報哪些士卒已經作戰了這么久,確實是需要回家休整幾年。

有些事情看著不大,但是對於劉備負責,所以士卒也會盡心盡力,這也是恆河苦戰卻未影響民生的關鍵,真要是前方死戰近十年,沒有一個回來的,那後方早就謠言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