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兩百五十二章 回答(1 / 2)

神話版三國 墳土荒草 2006 字 2023-02-27

「調查驗證完之後有什么感受。」陳曦將報告大致看完之後,放在一旁,看著諸葛亮笑著詢問道,這個東西很有意思,調查實踐之後如醍醐灌頂,純靠感覺,全是扯澹。

「抗風險性太低。」諸葛亮沉默了一會兒給出了一個讓陳曦無言的答桉,這個答桉已經完全超過了陳曦認為能從諸葛亮嘴里說出來的答桉,簡單來說,已經不僅僅是過了關的問題了。

「挺吃驚的答桉,文儒你也看了,啥感想。」陳曦對著諸葛亮點了點頭,略有感慨,看向李優詢問道。

「我正在研究如何有效的將刀子架在那些人的脖子上,然後有效的對於社會進行救助。」李優帶著陰狠的語氣對著陳曦說道。

陳曦扶額,沉默了一會兒,覺得李優不愧是李優,給這么一個答桉啊,實在是太正常了。

「我怎么覺得你對我這個答桉不滿意?」李優看著陳曦詢問道。

陳曦再次陷入了沉默,「雖說你這也算是最終答桉啊,但還請啊,啊,不,懇請你沒到最後的時候,不要這么干。」

「你看我像是傻子嗎?」李優冷笑著說道。

「不,傻子是得不出這個答桉的。」陳曦很是誠懇的說道,李優沉默了一會兒,然後點了點頭。

「建議不要直接上刀子,真到了那個時候,還請鈍刀子割肉,直接上刀子太殘忍了,很容易逆反啊,所以還是慢一點。」陳曦叮囑道。

陳曦倒也沒有否定這個答桉不對,真要說的話,李優給出的這個答桉也算是版本答桉之一了,問題是這個答桉實在是太過殘酷,在沒有選擇的時候,可以用用,但是在有選擇的時候,還是不要太狠。

「子敬這邊的話,我就不問了,子敬做了那么多細節,對於度還是很清楚的。」陳曦對著魯肅點了點頭。

魯肅少有的對著陳曦露出嗤之以鼻的表情,陳曦也沒在乎,畢竟總是甩鍋給魯肅,人嘲諷自己也是應該的,沒啥好說的。

「抗風險性這個啊。」陳曦眯著眼睛又看了看公文,「說實話,能意識到核心是在家庭抗風險性上,已經不容易了,意識到這個對於執政很重要,孔明,其實你已經可以接尚書仆射的職位了。」

諸葛亮搖了搖頭,這話沒有陳曦的話,他就信了,有陳曦的話,還是算了吧,在這個位置干了一年,諸葛亮就一個感覺,陳曦確實是離譜,其處理的方案並不是當前的最佳,而是未來綜合的最佳,這完全就不符合人類的觀念。

「實際上你們應該也注意到了,立場處在國家的層面上,社會家庭分化更有利於國家。」陳曦看著諸葛亮開口說道。

諸葛亮點了點頭,社會家庭的原子化,有利於國家的管理,而且也能有效的降低社會運營的成本,減少社會整體層面的矛盾,避免中下層的對抗等等,對於國家而言,百利而無一害。

「也是基於此,我盡可能解離宗族豪強對於百姓的人身依附,建立國營企業,不斷地收納人口,將宗族血緣的人身依附逐漸斬斷,化為面對個人的國家管理體系。」陳曦開口解釋道。

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向前的發展,而且從國家的層面來講,絕對是正確的發展方向。

「對,當一個人能活著的時候,人就會自然而然的離開束縛,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李優點了點頭,他很欣賞陳曦的國營企業瓦解地方宗族的方式。

交州的地方宗族沒有毀滅於屠刀,也沒有因為貧窮而完蛋,更沒有被官僚所撕碎,最後卻自然而然的瓦解在了國營企業的運營之中。

年輕人跑去打工,賺大錢,能自己活著,老人因為後繼無人,已經完全轉不動宗族了,年輕人幾個新年不回來,體系都崩了。

故而李優很欣賞這一手段,認為是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案。

「可你們認為宗族的本質是什么?」陳曦看著李優詢問道。

李優皺了皺眉頭,「血緣紐帶?」

「不是,是抗風險性。」陳曦嘆了口氣說道,血緣算個啥啊,再親近的關系,只要疏於聯絡都會逐漸斷開,血緣只是理由罷了,宗族能被聚集起來的原因只有一個,是被需要!

為何被需要,這就涉及很多的因素的,但本質上還是抗風險。

「個體在社會的抗風險性是很低的,在社會發展平穩,吏治清明的時候,個體在社會的抗風險性是一個穩定值,但當社會發展進入動盪期,吏治不在以明確規章為准則,那么個體的抗風險性會大幅下降。」陳曦帶著幾分緬懷的語氣開口說道。

「因為當社會家庭被切割成個體概念的時候,真正抗風險的便是社會的各種規則,但這種規則是必然會隨著時代發展而扭曲,最後逼迫著已經成為個體的人再次尋找組織。」陳曦帶著幾分哀嘆說道。

不是個體願意被宗族剝削,而是到了那種環境下,不被宗族剝削,其他剝削你的會更嚴重,最起碼這個破爛的宗族血緣架構,多少還是能給你對抗一下風雨的。

沒了這個,面對已經扭曲失控的社會規則,已經看不清的規章制度,已經崩塌的吏治管理,只會更慘。

當一個人能獨立活下去的時候,願意去依靠他人的人很少。

當一群人發現自己獨立活不下去的時候,就會極可能的相互依靠,形成龐大的群體去對抗外力。

這就是最基礎的抗風險性了,而國家在吏治清明的時候,都會選擇了消滅宗族,而且也會確實有效的完成分家等命令,因為那個時候被拆分出來的個體和家庭,在清明的社會規則下,是具備接近甚至等同於宗族的抗風險性的。

然而還是那句話,周而復始,社會大環境趨向於變差,個體對於風險的對抗能力遠小於群體,抱團就成了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