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支招兒(1 / 2)

韓四當官 卓牧閑 1633 字 2020-07-07

正如恩俊所說,韓秀峰是在見客。不過見的不是特別重要的貴客,而是前來送印結錢的張館長。

只要是京官都有印結錢可分,但沒之前那么多,這個月只有九千錢,折銀不到五兩。不過對那些窮京官而言,這卻是全家老小一個月的飯錢。

想到韓秀峰頭一次領印結錢卻只領到這么點,張館長一臉不好意思地說:「天下不太平,到處鬧賊匪,這缺不但是越來越難補,就算能補上缺這官也是越來越難做。在四川老家捐出身、捐頂戴的看似多了,來京投供候補候選的官員和來京等著大挑的舉人卻少了,所以這印結費也變得越來越少。」

「少就少點,總比一文沒有強。」韓秀峰笑道。

「時局如此,沒辦法,」張館長苦笑了下,又說起省館團拜的事,諸如已經盤算清楚了共有五百三十六名四川籍京官,其中有多少文官,有多少武官,打算這幾天給哪些文武官員發請帖,根據回帖再決定擺多少桌,請什么樣的戲班……

韓秀峰沒想到竟有五百多四川同鄉在京城做官,不禁問:「張館長,有你說得那么多嗎,我咋覺得只有百十個?」

「這還能有假,只是……只是有些人境況不太好,沒那么多銀錢應酬,不怎么去省館,也不怎么跟同鄉走動。還有些人生性就不喜交往應酬,所以辦完印結做上官之後再也沒去過會館,不過更多的是官路不順暢,擔心被同鄉和同窗們笑話。再就是武官,他們的日子本就過得緊巴巴的,跟文官又沒啥交情,所以更不會來。」

看著韓秀峰若有所思的樣子,張館長又無奈地說:「昨兒我去了趟卓中堂家,老中堂的身子真讓人擔心,聽卓家人說已經一個多月沒下床,只能喝點米湯,還喝不了多少。說句不中聽的話,老中堂真是要走了,我估摸著省館會比現而今更冷清。」

韓秀峰本以為他擔心卓中堂的病,結果他擔心的是省館會更沒人去,下意識問:「省館很冷清?」

「你已經多久沒去過省館了?」張館長苦笑著問。

「想想是有好幾年沒去過。」

「這就是了,除了會試之年能熱鬧幾個月,平時幾乎沒什么人去,就算有人去也只是去辦下印結。回京候補候選和回京覲見的那些人,要么下榻府館,要么下榻客棧,極少會住省館。要辦捐納和要補缺的那些人,又大多去找代辦捐項的錢庄票號,可見我這個館長做得有多凄涼。」

「維持不下去了?」韓秀峰下意識問。

張館長連忙道:「這倒不至於,只要有印結局在,維持下去倒不是難事,但也只能維持。」

「能維持下去不就行了!」

「志行,那可是省館!如果只是維持,平日里一點人氣也沒有,我這個館長做著還有什么意思?不怕你笑話,這些天我一直在想,怎么才能把省館經營得像你們府館那樣熱熱鬧鬧。」

「想到辦法沒有?」韓秀峰忍俊不禁地問。

「沒想到,」張館長放下茶杯,無奈地說:「可能是四川太大的緣故,平日里說起來都是四川同鄉,可事實上關系沒那么近、交情沒那么深,在京的文武官員還是更喜歡跟本府、本州乃至本縣的同鄉走動。」

「這是一個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此話怎講?」

韓秀峰能看出他是來求支招的,直言不諱地說:「張館長,說了你千萬別不高興,省館走到今天這一步,我覺得跟之前去辦啥事都要錢有一定關系。辦印結要錢,下榻會館不但要茶水錢還得捐銀,投供補缺同樣如此。這錢要是談多了,鄉情鄉誼自然也就跟著淡了,您覺得是不是?」

「可這印結錢又沒落我口袋,茶水錢和捐助府館一樣有。至於代辦捐納、投供和補缺雖跟他們要了點跑腿錢,可算下來也不比他們去找那些錢庄票號代辦花得多!」

「張館長,我曉得你有你的苦衷,可別人不這么想,在一些人看來去省館就得花錢。所以我琢磨著想讓省館熱熱鬧鬧,你不但得壯士斷腕,還得另辟蹊徑想個新招兒。」

張館長急切地問:「怎么個壯士斷腕,想個什么新招兒?」

韓秀峰沉吟道:「印結局自然是不能撤的,不然在京為官的同鄉這日子更過不下去,而且真要是撤了,同鄉們真可能會因為爭搶著幫別人具保鬧出嫌隙。但捐項、投供和補缺可以停止代辦,你想想,花同樣的銀子人家為何去找那些錢庄票號而不是跟之前那樣找你,說到底人家是不願意因為這點事欠人情。」

要說銀子,張館長現在真不缺,他就想把省館搞得熱熱鬧鬧,經營得像重慶會館那么熱鬧,聽韓秀峰這一說赫然發現有點道理,竟喃喃地道:「想想也是,反正一個月也代辦不了幾個,不如停掉。省得那些人以為我從中撈了多少好處,賺了他們多少銀錢。」

「再就是住宿,一樣可以跟別的省館那樣停掉。」

「住宿也停了,這合適嗎?」

「有啥不合適的,真正能在京里站穩腳跟的都在外頭租了房,在外頭租不起房的也給不了多少茶水錢。你們既忙活了人家還不會說個好,不如讓他們去別的地方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