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越來越厲害的姑奶奶(1 / 2)

韓四當官 卓牧閑 2030 字 2020-07-07

天越來越冷,太陽落山的越來越早。

在旗昌洋行坐了一下午的蘇覺明,跟往常一樣戴上瓜皮帽,沿著洋人修的馬路直奔外灘。

路上車水馬龍,他像頭一次來似的邊走邊好奇地四處張望,遇著稀罕事停下來看會兒熱鬧,走累了找個干凈的地方坐下歇會兒,直到不動聲色搞清楚江面上有幾艘洋人的船,究竟是炮船還是商船,炮船上究竟有多少尊炮,才沿大馬路回四川會館。

租界說小不小,說大也不大,像他這樣無所事事,天天在租界閑逛的朝廷命官更是屈指可數。

這一路上幾家洋行的伙計,幾乎都認得他,沒少在背後嘲笑他這個既沒權也沒錢,甚至連衙署都被洋人占了,只能寄居在四川會館的江海關幫辦委員。但只要見著他都會出來喊一聲「蘇老爺」,有時候還會請他進去喝杯茶。

蘇覺明早習慣了被冷嘲熱諷,表面上總是裝出一副官場失意、落魄無比的樣子,但心里卻在想你們這些「假洋鬼子」又有什么了不起的,正暗罵剛才那個王阿貴有本事這輩子就別離開租界,「厚誼堂」明面上的掌櫃楊清河的二兒子楊念家竟從人縫里鑽了出來。

「三爺,周老爺回來了!姑奶奶正好在家,一聽說周老爺回來了,就讓小的趕緊出來尋您。」

蘇覺明回頭看了一眼身後,低聲問:「他怎回來的這么快,難道事情辦得不順?」

楊念家急忙道:「周老爺說姑奶奶交代的事全辦妥了,之所以回來的這么快,不是辦得不順,而是辦得太順。」

「什么叫太順?」

「他先去的蘇州,等拿到薛府台的書信才去找張玉良和『老虎』、『小虎』他們的。向帥雖殉國了,但江南的蜀將還有不少,張國梁不能不給他們面子。周老爺還說這一路沒之前以為的那么凶險,說長毛全龜縮進了江寧城。」

楊念家所說的周老爺就是曾經的「銅天王」周興遠,原本在上海做縣丞,干得卻是設卡抽厘的差事,堪稱日進斗金,個個看著眼紅。

向榮在時誰也不敢動他,結果向榮病死在軍中的消息一傳到上海,就被上海道藍蔚雯和上海知縣黃芳聯名參了一本,朝廷下旨革職查辦。

周興遠抽的那些厘金究竟去哪兒了,薛煥心知肚明。

可向榮生前只是總攬江南軍務的欽差大臣,管不著地方上的事,安排周興遠來上海設立絲茶局籌餉的事本就上不了台面,自然不能出面幫著辯解。

並且薛煥是蘇州知府,並不是松江知府。就算是松江知府也管不著上海的事,只能干著急卻幫不上忙。

絲茶局的賬根本經不住查,周興遠不想坐以待斃,竟帶著沒來得及解往江南大營的五萬多兩厘金躲進了租界!

任鈺兒知道他跟韓秀峰的關系不錯,也知道他這次真是冤枉的。

再想到「厚誼堂」急需銀錢周轉,不然文祥和王乃增也不至於讓各分號幫著想辦法,干脆收留了周興遠,讓周興遠變成了「厚誼堂」上海分號的人,那五萬多兩厘金也隨之通過「日升昌」匯到了京城。

任鈺兒上個月讓周興遠去找張玉良、虎嵩林、虎坤元、張應祿、周天受、周天培和周天孚等巴縣籍武官,不是因為厘金的事,而是想幫韓秀峰的義兄杜三求個恩典,畢竟人死了但不能白死。

想到杜三究竟算不算殉國,就是幫辦江南軍務的張國梁一句話的事,而張國梁不可能不給那么多蜀將面子,蘇覺明想想又問道:「既然事已經辦妥了,姑奶奶也曉得了,她為何急著讓你出來找我?」

「姑奶奶說京城來信兒了!」

「知道了。」

京城來信兒可不是一件小事,蘇覺明不敢在外面問,就算問了楊念家也不曉得,急忙加快腳步。

匆匆趕到會館後頭的公館,只見任鈺兒正站在院子里的玻璃暖棚里,戴著手套,拿著一把剪刀,照著洋人畫冊里的圖樣,剪花插花。

這是女塾的課程之一,蘇覺明並不覺得奇怪,跟站在一邊的周興遠拱拱手,隨即小心翼翼地問:「任小姐,聽念家說京里來信兒了?」

「來信兒了,」任鈺兒放下剪刀,回頭道:「王先生在信里攏共說了三件事,兩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你想先聽哪個。」

這腔調也是跟洋人學的,蘇覺明早見怪不怪,禁不住笑道:「您還是先說壞消息吧。」

「壞消息其實我們早曉得了,就是香港英軍攻打廣州的事,王先生讓我們趕緊打探清楚英吉利究竟會不會從本土調兵,趕緊打探法蘭西和美利堅的動向,並留意上海這邊洋人的動靜。」

任鈺兒走到石桌邊,端起連兒剛煮好的咖啡抿了一口,用手絹輕輕擦了擦嘴角,接著道:「好消息是我四哥在湖北打了個大勝仗,皇上不但擢升我四哥為太仆寺少卿,命我四哥即刻回京上任,還命我四哥仍在軍機章京上額外行走。」

蘇覺明心想這真是個好消息,不禁笑道:「太好了,我就曉得四爺早晚會回京,早晚會高升的!」

周興遠也感嘆道:「太仆寺少卿雖不是小九卿,但一樣是卿貳官。四爺都已經做上清貴無比的四品京堂了,皇上還命四爺在軍機章京上額外行走,可見四爺的聖眷有多恩隆!」

「我四哥雖做上了四品京堂,雖又做上了『小軍機』,可我估摸著眼紅的人一定不會少,他這官能不能做穩,咱們雖幫不上大忙,但也能幫著出點力,所以上海這邊的差事不能松懈。」

「小姐說得是,小姐放心,我一定會悉心打探的。」蘇覺明急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