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2)

奴妻要翻身 貓眼黃豆 1248 字 2020-12-19

.

第一章 轉經路上的悲催

澄藍的天空高遠遼闊,漂浮著朵朵棉絮般的白雲,不停地幻變出各種各樣的形狀。初晨的陽光利劍一樣從蒼穹斜而下,帶著高原特有的熱情與燦爛。遠處是連綿起伏的群山,山頂在陽光下反出耀眼的白光,那是終年不化的皚皚積雪。

這一天是藏歷四月十五,是佛祖釋迦牟尼誕生、得道、圓寂的日子。四月,按藏歷的說法,星象上將出現28宿的薩噶星宿,拉薩人便稱該月為薩噶達哇,而這一天的祭佛日也簡稱為薩噶達哇節。在這一個月中,信徒們不殺生,不吃,專意朝佛、供佛,有的還會閉齋修行,或是去轉經磕長頭。只因佛祖釋迦牟尼說:此日行一善事,有行萬善之功德。

朝佛的轉經路上高掛著無數亮麗的經幡,高原的風將大紅、大綠、杏黃、藏藍、白的五色旗幡輕輕吹出嘩啦嘩啦的響聲,不斷地吟誦著古老的經文。

拉薩城在這一天萬人空巷,從四面八方趕來的信徒們左手或撥著佛珠,或搖著經輪,邊走邊不停地捻動佛珠,轉動經輪;右手拎著糌粑口袋,腋下挾著香柏枝,口里反復誦念唵、嘛、呢、叭、咪、哞六字真言。轉經隊伍里不時傳出清脆的銅鈴聲,三五只雪白的綿羊尾隨著主人轉經。頸上都系著一束五彩吉祥布條,顯示它們是經過了放生的神羊。

葯王山、功德林一帶,人頭攢動,信徒聚集在葯王山下的摩崖石壁前和功德林煨桑台前,摩肩接踵地對著摩崖石壁上雕刻的眾多佛像叩頭膜拜,每個人的額上都留著前額觸地時沾染的塵土。功德林高高的煨桑台上濃煙滾滾,柏枝燃得劈啪作響。人們爭先恐後地從自己的粑口袋里往外抓糌粑,往桑火上拋撒。然後又從腋下香柏枝中抽出一兩束添加在上面,口中高聲禱告,最後走到近旁的神石上叩頭膜拜,虔誠地用兩手摩挲石壁。

那是一種信仰,一種虔誠的信仰,一種讓人靈魂震撼的信仰。夾雜在隊伍中的無數游客身上的浮躁漸漸被洗滌,被沈淀,呈現出肅穆默然。

羅朱身上只有四分之一的藏族血脈,但在最接近天的高原屋脊上,那傳承自古老神秘民族的一線基因仍然讓她在這樣的信仰中戰栗了,融化了。

背著大大的行囊和帳篷,套著一件簡單而又寬松至極的褐色藏袍,束著馬尾,手握轉經筒的她在轉經隊伍中並不顯得突兀。她口里含混呢喃的不是六字真言,而是一首殘缺的六世達賴倉嘉央措的情歌。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她的父母如果不相見不相知便不會相戀相思,甜甜蜜蜜,在無限憧憬中生下她。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她的父母如果不相伴不相惜便不會相欠相憶,合合離離,將她當作一個球來拋。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她的父母如果不相愛不相對便不會相棄相會,恩恩怨怨,讓她在路邊流浪徘徊。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她的父母如果不相誤不相許便不會相負相續,糾糾纏纏,徒留她對鏡孤單成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