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第四十章(1 / 2)

掌心寵 泊煙 1721 字 2020-07-10

顧行簡換了官服, 騎著馬趕去宮門。路上崇明給他在夜市買了棗糕填肚子,他一邊吃一邊想起那日的餛飩來,嘴角帶著點笑意, 感覺這棗豆糕也香了起來。但他很快又想起今日的事, 臉上又由晴轉陰。

崇明看出來相爺今日的心情不佳, 也沒有多說話。誰知道那個夏姑娘又把相爺怎么了。

等進了麗正門, 遇到幾位樞府的官員。早上才見過的樞密使蔣堂帶頭拱手一禮:「顧相。」樞府和政事堂分管軍政,看來是關於前線的戰事, 所以他們也來了。只不過看這些樞府的官員, 各個面色不霽,想來前線傳回來的不會是什么好消息。

顧行簡回禮道:「使相,不知皇上急招, 所為何事?」

蔣堂嘆了口氣道:「顧相有所不知,完顏宗弼誘捕我軍主將,殿帥帶領一支隊伍追入山林, 自此失去音訊,生死未卜。」

顧行簡倒吸一口冷氣,陸彥遠出事了?他可是這次北征的主將之一, 還是英國公的愛子,若他有事,那英國公和戰事……就不太樂觀了。

他抬手請蔣堂先行, 蔣堂禮讓, 他也就不推辭, 直接往前走了。垂拱殿上已經站著不少的官員, 議論紛紛。莫懷琮站在邊上,神情凝重,病容明顯。他的兩個女兒,一個入宮做貴妃,一個嫁到英國公府為長媳,何等風光。沒想到一朝開戰,他的乘龍快婿就生死不明。女兒回莫家大哭了一場,他也顧不得養病,直接進宮來了。

顧行簡走到文官列的最前面,與莫懷琮互相行禮。兩個人同在中書,其實斗得比誰都激烈,偏偏表面上還要裝著十分禮敬對方的模樣。莫懷琮是先帝時的老臣了,跟著高宗南渡,後半生一直致力於收復中原,自然不屑與顧行簡這樣的求和派為伍。

樞府的官員在旁邊議論:「現在前線軍心大亂,我看這戰不能打了。」

「我們應該主動求和吧?不然金人打到南邊來怎么辦?」

「我早就說過不能打。要不咱們再給金國加些貢銀吧?和親也行啊。」

殿上很快就被妥協投降的聲音給淹沒了。莫懷琮是主戰派,沉著張臉,蔣堂是中立派,不偏不倚。顧行簡主和,但已經有很多人在說求和的事,他也只是沉默地站著,任由後面吵翻了天。

這個時候董昌高喊了一聲,高宗進殿來了。

高宗的面色也不好,本就瘦削的面容顯得有些憔悴。那時英國公豪情壯志地要求北伐的,他下意識是反對的。當年金國以摧古拉朽之勢攻克汴京,一直緊追著他不放,他從骨子里就沒有覺得能夠打敗金人。

但思及完顏宗弼的好戰,還有中原漢族向北方的少數民族俯首稱臣的屈辱,總覺得內心意難平,便在一時沖動之下,答應了陸世澤的求請,並要他們自行解決軍餉的問題。沒想到那么多的軍餉,也被他們籌到了。高宗也看到了民間百姓想要收服中原的欲求,比他想象得還要強烈。

他告訴自己這是天意,加上前方捷報頻傳,打得金國節節敗退,他也覺得揚眉吐氣。沒想到完顏宗弼來了這么一招,直接導致他們陷入了極其被動的局面。

「諸位愛卿想必已經聽說了前線之事,有何良策?都說來聽聽。」

禮部的一名官員上前道:「臣以為,殿帥很有可能已經落入金人之手。當務之急,便是修書與金人議和,將兩位主將贖回。」

樞府的官員說道:「恐怕此時主動修書,我們將處於十分被動的局面,金國會在貢銀方面獅子大開口。臣愚見,金主曾經求娶過我朝的公主,不如擇一宗室之女前往和親。」

「你說得輕巧,哪個宗室女願意嫁到金國去?何況我大宋開國兩百余年,還沒有公主和親的先例。」

「眼下情況特殊,顧不得許多了。崇義公之女清源縣主不是正適齡嗎?」

那兩人本來還在高聲爭論,高宗立刻制止道:「和親不可!」

那兩人便退下去了。其余人又各自提了建議,大都希望想辦法中止戰事,主動向金國求和。只有莫懷琮上前拜道:「皇上,萬不可在此時主動向金國求和!若如此,金國會以我們主動發起戰爭為由,大肆要求增加貢銀,那對國庫來說,將是極大的負擔。」

蔣堂終於開口:「當初北伐之時就應當想到這個後果。那副相說怎么辦?難道你要看著殿帥和我朝一員大將落入敵軍手中,而我們什么都不做?」

「英國公世子乃是老夫的女婿,難道老夫不比使相著急嗎?但是此刻向金國求和,絕不是最佳時期!」

殿上爭論半天也沒有結果,高宗看到顧行簡始終一言不發,特意將他單獨留了下來,屏退左右。

董昌帶著內侍退到後殿,看到莫凌薇朝這邊走過來,嚇了一跳,迎上前道:「貴妃娘娘,您怎么過來了?官家正在議事。」

「阿翁,我聽說父親進宮了,想來看看他。」

董昌說道:「可是副相已經出宮去了。」

「那現在皇上在和誰議政?」莫凌薇問道。她幾年前入宮,在宮里諸位娘娘里,本來年紀就比較小,高宗也最為寵愛她。加之她喪子之後,高宗心懷愧疚,越發地縱容起她來。有時候在前朝,也會招她來陪著審閱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