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節(1 / 2)

</br>在勤政殿正殿西暖閣里,季衡看趙致禮要和皇帝說機要問題,他就趕緊去避了嫌,人到了外面去。

皇帝轉了個眼就沒有看到季衡了,他明白這是季衡故意避開了,愣了一下後就放開心,對趙致禮說,「你在江南,有查到楊欽治的消息嗎?」

趙致禮道,「皇上發現被押進京的楊欽治是假的的時候,已經太晚了,微臣已經讓人在江南一帶查了,卻沒有什么消息,說不得他在之前就被護著出海了。」

皇帝皺眉道,「斬草不除根,總會有麻煩的。」

趙致禮眼神也沉了一下,「只能慢慢再找了。只是,皇上,吳王和世子都已死,留下了個楊欽治,料想他也翻不起什么浪。在他身上花太多人力物力倒是不值。」

皇帝點了一下頭,「君卿也是這個意思。現下朝廷中事情還多著呢,這事就先按下。」

他說到這里,就又對趙致禮笑起來,「那江南一帶之前依附吳王的富商巨賈,事情處理好了嗎。派去的趙之翰,和季大人一起查處此事,現在季大人還沒有回來。」

此事涉及到季衡的父親,趙致禮雖然在以前一向是眼高於頂飛揚跋扈,心思卻也細,他哪里不知道皇帝對季衡不一般,他雖然沒把這個往愛慕這個詞上去想,卻也知道對待季家的事情,就該慎重些。

所以,他說道,「季大人老成持重,又做事老辣,行事果斷,他一直在刑部做事,對大雍律法十分清楚,江南一帶,之前依附過吳王的富商和官員,想來他都知道怎么辦。」

皇帝道,「朕是十分看重季大人的,只是……」

說到這里,他就沒說了,趙致禮知道皇帝是什么意思,他其實在路上時就已經好好斟酌了此事,但至今沒有一個完全之策,此時他也只好說道,「皇上,微臣在江南時,也看出來了,趙大人和季大人,是面和心不和。」

皇帝派了兩個欽差處理江南一帶的後續事情,吳王在江南經營多年,雖然這一仗打得很費錢,但他定然還有很多余錢的,畢竟,他當初可是想打進京城的,最後一個月就兵敗了,即使軍費,也還剩了不少;除了吳王這里,還有就是江南一帶依附過吳王的官員和商賈,這些人,也都是要處置的,軍隊一直駐守江南,也是要處理好這後續事務。

這兩個欽差,趙之翰是閣臣,而且是老臣,據皇帝所查,他在之前並沒有接受吳王的收買,一向是兢兢業業,卻又並不太出頭;季大人季道恭,則是個實干派,而且妻子有份大嫁妝,倒不至於見錢眼開,而且,他自己也該知道,辦好了此次的事情,他回京就會得到加官進爵的封賞,應該會大公無私地好好辦這事。而且,趙大人和季大人,面上雖然平和,私底下卻有些芥蒂,兩人不至於同流合污一起欺瞞皇帝。

楊欽顯是將一切都算好了後才定下的欽差,他覺得這是萬無一失的,但是,事情卻並不像他想的那樣辦得順利。

楊欽顯雖然是皇帝,但一慣是窮,所以眼巴巴想著季大人從江南搜刮銀錢回來充實他的內庫和朝廷的府庫,季大人倒是送了一些銀錢回來了,卻遠遠沒有小皇帝想的那么多,而且,趙大人又發回密函,說季大人有徇私之舉。

皇帝是不想季大人犯錯的,因為他是季衡的父親,而且,他的確是非常需要仰仗他,但是,季大人要是真的徇私枉法,他也不能完全不往心里去,只是暫時先將此事壓下罷了。

皇帝道,「等季大人回了京,看他如何對朕交代,也就是了。」

按下此事,皇帝又問起趙致禮其他事情來,兩人一聊,就是一兩個時辰,季衡看兩人一時半會兒是說不完的,他本在等,後來一想,也就不等了,同值守的柳升說:「我想趙世子剛回來,皇上同他定然要徹夜長談的,我留在這里也無事,就先回去了,要是皇上問起,你就幫忙說一聲。」

柳升現在是皇帝跟前最受信任的大太監,已經升任了麒麟殿大總管,而且是皇帝的隨身總管大太監,風頭一時無兩,不過他倒是很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並沒有就驕矜起來,特別是在季衡跟前時,還是和以前一樣,總是笑呵呵的,因為他深知皇帝待季衡非常不一般。

柳升恭恭敬敬地說,「那奴婢去叫宮轎來送季公子您出宮吧。皇上那里,奴婢會好好回復的。」

季衡對他笑著擺擺手,「不必了,我走出去就行了,正好也想走走。」

柳升道,「這天冷,看樣子是要下雪,季公子您身子骨可不好,皇上一直交代奴才們不能讓您受冷,奴婢可不敢放您走出去。」

季衡有點錯愕,最後只好接受了柳升的盛情,乘坐了宮轎出宮。

宮轎走的是丹鳳門,丹鳳門是大臣們走得最多的門,路上遇到李閣老帶著兩個大臣去找皇帝上奏緊要事情,看到宮轎迎面而來,因為正好是在宮道上,宮道不是特別寬,李閣老同另外兩位大人不得不讓路,李閣老作為首輔,即使是太後的鳳輿,遇到他,也是要停一下的,沒想到季衡乘坐的宮轎直接就要從他旁邊走過。

李大人作為首輔這么多年,一直掌管朝政,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一人還是太後,沒想到現在卻要給人讓路,對方還坦然受之了,李閣老的心里該怎么想?

季衡坐在轎子里,是根本就不知道剛才李大人給他讓了路,而引路的小太監,是新提上來的,根本就不認識李閣老,剛才走路又沒有特別注意,他倒是側身給幾位大人行了禮,然後就走了。

季衡在宮門口下了轎子,他是個十分知事的人,親自給了引路小太監和轎夫們辛苦的賞銀,這時候,一個轎夫才輕聲說了一聲,「季公子,方才在宮道上,奴才似乎是看到了李閣老李大人。」

季衡愣了一下,心里馬上就明白了,他看向引路的小太監,小太監臉則是一白,「的確是有經過幾個大人,奴婢是新被調上來,之前沒見過李大人,所以不識,這可怎么辦。」

季衡不知這引路太監到底是故意,還是真是無意,只好說道,「如此,的確是我無禮了,之後自當給李大人賠罪,這不關你們的事,不用擔心。」

他說完,也就出宮去了,季衡到了宮外的馬車驛,他家的馬車在這里等他,坐在馬車里,他在心里嘆了口氣,覺得下次進宮,的確還是得帶了抱琴一起,至少不會再出這次這樣的事情。

季衡這邊走了,那邊李大人雖然面上不顯,心里卻沉得厲害。

跟著他的一個大人就說,「這轎子里坐的是誰,竟然如此無禮。」

另一個大人說,「要說,我就猜是季府的那個長公子。」

他說完,又譏諷地笑了一下。

李大人沒有發表看法,繼續往前走,到勤政殿前,那個大人真就問了一個值守的小太監,「方才乘轎出宮的,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