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節(1 / 2)

</br>因為前一年會試的舞弊案,所以這一次,朝廷就十分謹慎,是在考試前三天,才由主考官和幾位副考官,一起定下了題目,拿給皇帝過目了,才在嚴格的監控下印刷了出來,在考試當天才送去考場。

會試榜單下來,這次季家的季朝宗和季道淮都榜上有名,所以下了榜之後,兩人就邀了季衡到他們的住處鼓樓街去赴宴並表示感謝。

榜單下來,再過幾天就要舉行殿試,所以榜上有名的士子們在這陣子里倒是沒有時間狂歡,都還要為殿試做准備,而那些榜上無名的,自然就十分郁卒,哪里有心情狂歡請客呢。

因季大人還沒有回京,季衡作為家中長子,受到族中長輩的邀請,其中一人還是季家族中的宗子,以後會做族長的,再說,季衡和季大人也都一致認為季朝宗是個堪當大任的人,兩人相請,季衡自然是不能拒絕的,就帶著禮物直接上門了。

這次季道淮和季朝宗都在門口相迎,季衡在抱琴的伺候下下了馬車,和他們一番寒暄之後一起進了院子。

季道淮看著季衡說,「你過年期間一直在病中,我們也不好總去拜訪打攪你養病,五哥又不在家,我們也沒有理由去打攪嫂嫂,年節之中拜訪太少,不向君卿你解釋一番,倒顯得我和朝宗十分無禮了。」

季衡微笑著說,「十三叔這是哪里的話。你和大兄要備考,這是最重要的事情,哪里還能讓你們上我家去拜訪。這次十三叔您和大兄都上了榜,這真是族里的榮耀,小侄在這里恭喜你們。」

季道淮道,「別說只是上了榜,就是中了狀元,那也沒有你在皇上跟前做行走來得好啊。」

季衡一直知道季道淮就是個這樣的人,這種話,比起像是奉承,聽起來讓季衡心里是絲毫不歡喜。

但他也只是笑了笑,說,「伴君如伴虎,如魚飲水,各人自知罷了。」

季衡雖然只有十二三歲,其言談舉止,已經老成到讓人完全注意不到他的年齡,他這么說,季道淮也就不知說什么好了,就引了季衡進了正廳里招待,在午飯之後,就又引了他進書房里說話。

這個院子是季大人給兩人准備的,兩人各有書房,季道淮帶季衡去的,自然就是他的書房。

在書房里坐下後,季衡就知道,這時候才是說正事的時候了。

季朝宗親自給季衡奉了茶,季道淮又將季衡和季大人奉承了一番之後,才說,「這次殿試試題是皇上親自出,不知君卿你可知皇上有何意向。」

季衡知道這頓飯不好吃,卻沒想到季道淮將話說得這么直白。

不過從季道淮這里來想,倒不難理解,既然是一家人,自然就直接相問就好了。

113、第九十五章

面對季道淮這樣的問題,季衡自然不能直言不諱,只是說道,「去年就出了舞弊案,今年殿試,皇上出題,怎么會讓我看到。再說,皇上恐怕還沒有將題目擬出來呢。」

季道淮道,「皇上會注意,這自是應當。只是,君卿,你在皇上身邊侍奉了幾年之久,對皇上應該也有所了解,皇上會出哪方面的題,你也會比我們更明白吧。」

季衡一直覺得季道淮是個喜歡走捷徑的人,只是沒想到他的捷徑竟然走到這里來了。

他的目光從季道淮和季朝宗臉上劃過,一時沒有回答。

季朝宗被季衡的目光掃過,不由就勸起季道淮來,「十三叔,這也實在太難為君卿了。皇上今年大婚,要馬上親政,從去年的科場舞弊案和吳王的亂子,已經可看出,皇上是有雄心壯志的,這次殿試,題目大約也是與時事有關吧。」

季道淮笑道,「只是覺得問了君卿後,心里更加有底罷了。也並不是想為難君卿。」

季衡說道:「倒不是為難,只是我只是在皇上身邊伴讀,哪里知道太多。不過,說起這次殿試,皇上恐怕會自己看卷,所以,寫進皇上心坎里的,皇上都會多加注意的吧。」

在上一次的殿試,殿試的考卷,是閱卷大臣閱卷,然後將名次都排出來了,直接拿去讓皇帝蓋印章也就是了。

所以那答卷,比起討皇帝的喜歡,討李閣老的喜歡還要來得好一些。

季道淮和季朝宗都向季衡道了謝,季衡又說道,「皇上是有抱負的,而且這么多年受制於後宮和前朝,心中早有不滿,你們答卷時,多注意一些也就是了。」

之後季衡就說自己還有事,不耽擱十三叔和大兄備考,也就告辭走了。

殿試在三月中旬舉行,皇帝親自出題,殿試時,他還去了舉行殿試的太極殿前廣場親自看了,不少士子因此很受感動。

殿試結果在三日後公布,狀元是季家宗子季明維,字朝宗,榜眼是金陵的溫固,溫子厚,探花是揚州的蘇睿,蘇文淳。

一甲三人都是江南人士,這也就罷了,江南本就出文人,很多時候別說一甲都是江南人士,連二甲也會被江南人士占一大半,但這次殿試,讓人嘩然的是,這三人都是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最主要是季朝宗是季家的宗子,是季衡的堂兄。

大家再去查一查,發現季家另一個參加考試的,季道淮是二甲十七名,然後,連兩人在去年的會試上,兩人都沒有去參加考試,也有人知道。

這下不言而喻,就有人說兩人是因季衡的原因,所以才有此結果。

沒過兩天,甚至就有人直接說,寒窗苦讀數十載,不如有個弟弟進宮闈。

皇帝賜的登科宴在五日後,賜宴於蓬萊池西岸的鳳翔殿。

殿試榜單剛下來,季衡就知道了結果,得知季朝宗竟然高中狀元,他一邊是為他高興,但是也是於當時就明白會免不了流言蜚語了。

季衡在宮里陪皇帝讀書時,皇帝也看出了他的憂慮,就讓柳升去將季朝宗的殿試策論答卷拿了來,這是去掉名字後由文書官抄下來的答卷,他親自給季衡看,說,「你看看這份答卷。」

季衡拿在手里看了,不由十分詫異。

這次的策論,皇帝出的題,就直接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他手里的這份答卷,竟然和他當初給宋太傅的答案不謀而合,他給出的答案,這其實是出其不意,兵行險招,奇兵制勝,在殿試上用如此答案,這人的確是夠大膽。

季衡看完後,就怔怔看向皇帝,道,「皇上,這是這次的狀元卷?」

皇帝點點頭,「朕勾出狀元卷時,並沒有注意上面的名字,之後來看時,發現姓季,才叫了人來問,說這位季明維,是你的堂兄。」他說到這里,就笑了起來,明眸黑白分明,熠熠生輝地看著季衡,「朕當時就想,這不愧是你的堂兄。」

季衡看著皇帝,直接說出了大逆不道的話,「皇上,你沒想過,也許是我有對堂兄泄了題嗎。」

皇帝伸手放在季衡的肩膀上,「朕相信不是。」

季衡還是有些憂慮地說,「狀元卷是要傳給士子們觀摩的,這狀元卷現在恐怕已經被大家拿到手里看了吧,大家也該知道,皇上您的意思。士人們以為無論皇位上坐誰,都沒有關系,這是大錯特錯的。」

季衡是認同一個人影響歷史這種觀點的,一個好的帝國掌舵人,才能夠帶領這個帝國走向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