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節(1 / 2)

</br>這正是皇帝憂愁的來源,便說道,「朕正想閣老你能夠勸一勸君卿。」

季閣老愁眉道,「皇上素知犬子性情剛烈,即使微臣為其父親,他在這件事情也並不會聽我的勸。」

皇帝嘆了口氣,沉吟起來,不再說話了。

而這時候季閣老又說,「再者,賢妃之事,季府獲罪,闔府上下已然是戴罪之身,此時如何能又送人入宮,而皇上此時又如何能收季府之女子,不是徒惹人非議嗎。」

皇帝抬頭瞥了季閣老一眼,心想這個老狐狸,是想要朕將賢妃之罪都抹掉吧。

他在椅子上些微欠身換了個姿勢,道,「朕總不能讓朕的孩子無名無份,閣老有何好法子?」

季閣老想了想說,「賢妃正是衡兒姐姐,在閨中之時,同衡兒也是十分友愛,衡兒這個孩子若是產下來,算成是賢妃所出,也並無什么不好,也是名正言順。」

皇帝在心里冷笑了一下,要說他之前並不覺得賢妃有什么不好,只是自從季衡去年從江南回京,賢妃就出了不少手腳,其一是去年近年關,皇帝特賜季府一家可以進宮看望賢妃,這樣的恩寵的確是給賢妃的,但是,也是希望看賢妃和家人和和睦睦,沒想到賢妃自恃身份,受家人大禮而不起身,皇帝就覺得賢妃不是那么好了。或者其實他是自己私心重,平常自己也舍不得季衡行跪拜之禮,偏偏賢妃卻受之而安之若素,之後又不顧及這次和家人的見面是他的賞賜,不和家人好好相處,反而因為提生母位份之事讓氛圍鬧得不好,要說別的時候,賢妃私下里說此事,皇帝還不會覺得她不好,那畢竟是她的孝順所在,但是在那種時候說,皇帝心里就會很不爽快;其二,是賢妃在大皇子之事上,平常看著也是待他十分地好,但是卻次次借大皇子生病來讓他前往端陽宮,借皇子固寵,其實這事也無可厚非,但皇帝因為此事不得不去想,大皇子是真的自己病了,還是賢妃讓他病了,是要讓自己過去呢,再說,大皇子前陣子熱重,的確是賢妃喂桂圓湯喂出來的,只為嫁禍太妃,可見她對孩子的愛心有限;其三,賢妃數次旁敲側擊想要為生母請誥命,這事在皇帝看來也是無可厚非,孝道所在,但是賢妃三番五次地說,就容易讓人煩了,而皇帝知道季衡十分在乎其母,許氏又是個心氣高的,自己要是將賢妃生母賜了誥命,那就是讓許氏不好看了,他又何必在此時來給季衡找這種不痛快……

如此等等想起來,大部分原因不過是皇帝私心作祟,因為偏私,而對賢妃有了芥蒂,並且認為賢妃不是個值得托付孩子的人了。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季衡心里介意姐弟共事一夫這種事,其實皇帝現在想起來,也有些後悔當年讓賢妃留下來了。

季閣老這么一說,自然也就惹了皇帝不快。

皇帝知道季閣老的意思,就是將季衡的孩子說成是賢妃所生,那么,賢妃現在就已經懷了龍種了,這種時候,無論是犯了什么罪,都是要從輕的,那么借著這事,讓賢妃謀害大皇子之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季府也可免了罪責,便是最好了。

皇帝此時只想讓季衡入宮,並無讓季衡所出給賢妃的意思,嘴里卻說道,「朕再想想。累了一晚,愛卿先去歇息一陣吧。」

182、第五十一章

皇帝將兩人的談話轉給季衡聽,就是想要看季衡表現的意思。

季衡聽聞季閣老是要自己將孩子生下來,就對季閣老又多了幾分失望,而季閣老的意思,還是要將這個孩子給三姐兒,以此來解此次之圍,不由就更加失望了。

季衡一時沒有回答皇帝,只是望著床帳頂發呆,皇帝於是又俯下身幾乎和他臉貼臉,季衡趕緊伸手擋了皇帝,道,「皇上,請注意舉止。」

皇帝便只好讓開了一點,但還是粘著季衡,說,「你覺得你父親這提議如何。」

照說,季大人這個提議沒什么不好,對季府來說,可說是利益最大化,既保住了一個狀元兒子,又有了一個生了皇子的妃子在宮中,而這個孩子要是是男孩兒,以後說不得還會是太子,但是,季衡不知為何,心里並不歡喜。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他對三姐,已經有了很復雜的感情。

並不是厭惡,但是也喜歡不起來了,反而是一種介懷和警惕,失去了親人的親密。

季衡閉了閉眼睛,好半天才說,「皇上要如何處置這個孩子,微臣沒話可說,您想怎么辦,就怎么辦吧。」

皇帝氣悶道,「你就沒有一點為孩子將來打算的意思?」

季衡看著皇帝,「微臣連自己的命途尚且把握不了,這個孩子,微臣又有什么能耐能夠把握,能夠為他打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