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節(1 / 2)

</br>季衡卻道,「這次賊寇可沒法圍困這里三天,決戰就當在今夜。余杭一地,人流極大,就怕城中混入了不少奸細,若是從城中亂起,到時候就是有回援前來,城中怕是也要不保了。放心,我沒事,熬過今夜就是。」

翁太醫不好多勸,只是從懷里摸出一個瓷瓶出來,將瓶子遞給季衡,「大人,這里面是幾枚保心丸,用來提神也是最好,你拿著吃吧。」

說完便又向季衡告辭,跑去繼續查看傷兵去了。

季衡對翁太醫倒是真的刮目相看起來,一個皇帝跟前的紅人太醫,跑到這里來做軍醫,和一群武人為伍,面對血淋淋的傷員,並沒有一點怨懟,可見翁太醫不僅是真的救死扶傷,而且心性堅定。

季衡一直坐鎮城南,這邊是敵方主要攻打的地方。

因為到了夜里,黑夜做了掩護,賊寇可能從別的地方攀上城牆,故而城牆上的巡邏是一陣緊似一陣。

到了午夜時分,突然城西起了大火,是造船廠的方向,有苟誠星手下傳信兵前來向季衡報道,「撫台大人,城西造船廠乙廠被奸細放了火,苟大人派人正在救火,奸細十人,被殺了八了,有兩人逃跑。」

季衡趕緊派人過去查看情況並且又增加了親兵幾十人前往火器廠,害怕火器廠也有奸細,到時候城中的火葯庫被炸那就麻煩了。

卞武只以保護季衡人身安全為要,不滿季衡將身邊的親兵全都派走,不過季衡因他總是如女人一般嘮叨,故而直接無視了他。

正在城中季衡要手忙腳亂之時,城外傳來了好消息,趙致禮的軍隊果真已經回援,趙致禮手下有三千兵馬,且都是十分善戰,趙致禮的軍隊回援,很快打了城外海寇措手不及,城中壓力頓時減輕。

季衡一邊讓城中加緊巡邏,一邊就讓點了五百兵士出城對海寇內外夾擊。

海寇沒想到趙家軍回援如此之快,又被趙家軍的勇猛打得落花流水,故而直接回撤,想從錢塘江離開,這時候往紹興嘉興之兵也回援回來,堵住了海寇出海的路途。

海寇且戰且逃,死傷無數,最後只有一艘船逃出海去。

季衡自知自己並不善戰,故而也沒有追出城去,只是繼續坐守城內,不過因為城西之火,他擔心火器廠出問題,故而自己親自前去查看,不小心摔了一跤,把額頭給磕了一條口子,流了滿臉血。

季衡這傷得有些憋屈,自己都不好意思說,且因流血不少,之後頭腦發暈,還暈了過去,卞武等人是不受季衡指揮的,只是跟在左右保護他的安全,這下季衡摔了口子又暈了,卞武就帶了他就近安頓,先是自己給他草草處理了傷處,又讓人找了翁太醫前來處理,季衡雖然不把自己當回事,卞武卻深深知道他作為皇帝的身邊人,一張臉萬分重要,故而讓翁太醫來為他重新處理傷處,怕以後會留疤。

季衡那暈也不只是暈,是暈過去後就直接睡著了,他摔倒也是因為精神不濟,故而睡過去後一時就醒不過來,等他真正清醒,已經是十月十九日。

趙致禮做前鋒已經將海寇擊潰,且斬殺有上千人,而汪大人親自督戰,之後燒掉和擊沉敵船十幾艘,有成百海寇被斬殺水上,右翼程震率部也斬殺海寇成百,之後更是上了戰船出海,對入海海寇窮追猛打。

此次余杭大戰,正是朝廷大捷。

只是倭寇從蘇州向北流竄,因趙致禮部回援余杭,而歐陽樊部圍之不利,倭寇闖入了江陰,江陰知縣戰死,後這一股倭寇又和太湖上流竄的倭寇合流,汪秉直遂親自帶兵前往,又派趙致禮部為右翼包抄,一起合擊倭寇,敗倭寇於蔡涇壩,倭寇又直接向鎮江揚州流竄,鎮江指揮戰死,倭寇之後從高郵興化劫掠而去,因在興化抓捕大批老弱婦孺為人質,以人質為盾牌,官軍一路追擊,卻不敢過分,因倭寇誤打誤撞所抓人質多為季氏族人,現如今季氏一族在朝中勢大,季衡更是皇帝跟前第一寵臣,故而官軍受人質掣肘,只得任由其出海。

季衡得知情況時,人正在蘇州城內,蘇州城雖然沒有被倭寇攻下,但是也是損傷慘重,城牆亦有損毀,季衡前往巡查。

季氏族人被倭寇抓走之事,汪大人覺得自己義不容辭需要向季衡說明,故而只好派人給季衡送了信來,說了季氏族人被倭寇劫走之事。

季衡看了信,愣在當場。

209、第五章

倭寇海賊劫掠一地,抓捕陸上百姓為人質為俘虜之事乃是十分尋常的,被抓之人,大多為一般男女,劫到海上之後,便成為倭寇海賊的奴隸,生活十分艱苦,一般都是干些雜事,任打任罵,任殺任剮,自然要是遇到大戰,往往他們還要被作為敢死隊,有些稍稍厲害的人,或者能夠逃跑,或者就直接淪為了海賊,女人則是成了營妓,淪為泄欲和生孩子的工具。

季衡對這些十分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