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節(1 / 2)

</br>趙致禮說,「能遇到自己所愛,那也是一種難得的緣分。閱盡百花的風流,也抵不過真心愛慕一人。你同皇上之事,我也是看在眼里,為何要看輕你。」

季衡低聲道,「能有你這一知己,我也當知足了。這次我下東南來,倒並不是同皇上之間鬧了不快,只是我並不願意囿於京城罷了。再說東南沿海之患的確是不解決不能安心。」

趙致禮道,「這倒的確是你的性子。只是太子之事,卻是怎么回事。」

趙致禮所知,乃是皇帝在宮外睡了姑娘以至於有了現在這個太子,他一向關注京中事,家里也會經常給他寫信講京中事,故而他也知道季衡母親許氏經常入宮照看太子的事情。由此便以為那姑娘是與季家有關的。更有甚者,有些人懷疑皇帝是睡了季衡那個因未婚夫過世而守寡的表妹,因為這件事很不光彩,所以皇帝不願意說皇子的母親是誰,也不讓她入宮。

季衡卻不好回答趙致禮,只是道,「此事乃是皇上的機密,我雖然知道,但是不能泄露,還請季庸你包涵。」

趙致禮只好不再問,兩人談了很久趙致禮才離開,季衡送了他到門口才回轉回去,心中卻想,沒想到趙致禮都看出來了,楊欽顯竟然是那么早就看上他了嗎。

234、第三十章

趙致禮回到軍營,其實他是早知道季衡同皇帝之間已經揭開了那層隔在兩人之間的紗,但是今日聽季衡那番話,便是季衡自己承認了他同皇帝之間的關系。

聽別人傳言是一回事,甚至自己猜測也是一回事,但是這般聽季衡親口說起,便是另一回事了。

趙致禮有些悵然,嘆了一口氣,別的事情都不願意去想,直接躺下去睡一覺。

季衡處理明州城官員之事,是早前已經給皇帝遞了奏折的,只是皇帝的回復還沒有送到,所以他那才算先斬後奏,明州城的大部分官員都被革職,所以要奏請皇帝再派人前來,但是在此之前,這里的事情卻是需要人去做的,於是趙致禮就又回了明州去主持大局。

京城。

皇帝收到舟山所大捷的捷報的時候,一向喜怒不形於色的他也高興得從椅子上站起了身來,甚至想到要給季衡加官進爵,封他為太子少保才好。

而對明州城一眾官員的處置,皇帝則又派了欽差前往,然後根據情況派新的官員前往,或者就是就地提拔。

皇帝這份歡喜還沒有過多久,幾天之後,他就收到了密報,季衡被許家嫡子許達川劫持而走。

翻看這份密報的時候,他正坐在寬大的榻上,兒子坐在他的腿間,手里拿著季衡做給他的木雕玩具在玩,嘴里咿咿呀呀地已經可以自言自語說好些詞了。

皇帝盯著那份密報看完,立馬臉色鐵青,甚至都忘了兒子的存在,一拳頭杵在榻上小桌上,楊麒兒被他嚇了一大跳,楊麒兒本不是個喜歡哭的孩子,但是自從元宵節時候病了一場,他就十分容易受驚,他被爹爹嚇了一跳,就趕緊抬起頭來看他,只見皇帝黑沉著臉,眼睛里甚至帶著陰霾殺氣,他就直接哭了起來。

楊麒兒的哭聲讓皇帝回過了神來,於是趕緊摟著兒子哄起來。

在當天下午,皇帝就下旨以謀逆罪將許家在京城的宅子圍了起來,然後將許家一宅人都下了獄。

但許家在京城的,就只有一個十一娘子,和一個小妾,因她的兩個妹妹皆在不久前出了嫁,都是許氏幫忙打聽到的好人家,兩人都嫁得不錯,許大舅將兩個庶女托付給許氏,倒是對這兩個女兒十分有心的,沒有拿她們去換取利益,也沒有將她們讓太太秦氏折騰。

十一娘子看妹妹們都嫁得不錯,倒沒有太過羨慕,大約她是看慣了男人的朝三暮四,真心人沒有幾個,故而對婚姻已經不抱希望,願意就為那個因狎妓而死的未婚夫守寡守節,而本來在京城的兩個小妾,其中一人因不甘寂寞而和馬夫有了染,直接被押送回廣州處置了,另一個小妾便受了驚,在宅子里踏踏實實過日子,而許家在京城的生意,暗地里大部分其實都是十一娘子在管,而許大舅看十一娘子的確堪用,便也將這里的事情大部分都交給了她。

只是沒想到,突然禍從天降,皇帝說要抄他家就抄他家,十一娘子和這個小妾以及一干丫鬟婆子仆役們都下了獄。

在許家之禍之前,甚至連季閣老都不知此事,更遑論許氏了。

許氏知道此事之後,便找季閣老來詢問,季閣老也是一陣糊塗,完全不知道皇帝到底為何下了季氏一族謀逆的結論,之後,許氏就只好自己准備進宮去向皇帝求情和打聽到底是什么事,沒想到到了宮門口,拿出了一直都能直接出入宮門的令牌,這次卻不管用了,宮門口的侍衛隊長說皇帝下令不想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