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節(1 / 2)

</br>在嵛山島之戰之後,朝廷很快就收到了捷報,皇帝得到這個捷報,卻是按而不發。

捷報不是季衡發出,而是姜時澤發出,不僅匯報了嵛山島之戰取得的巨大勝利:活捉了王啟和楊欽治,幾乎全殲王啟集團,殺敵有兩萬之多,而且還救出了一萬多奴隸,擊沉和燒毀王啟集團的船只有上百艘,然後還繳獲了不少船只和火銃火炮等,甚至還在王啟的老巢里繳獲了不少金銀珠玉(因為是幾軍同時上岸,有人想要私藏這巨大的財富也不能,姜時澤只好按實寫),也有很多糧食;而且匯報了主要戰略戰術,其中就涉及到了主要立功之人(對於這種大型圍剿行動,季衡每次安排,都會用幾方力量,一來是平衡戰功,二來是有戰功之後互相牽制,大家都是上頭有人,又有季衡的監管,故而誰也不能隱瞞別人的功勞或者謊報功勞,以致造成怨懟或者人才的浪費),姜時澤在這上面,自然也是按實寫,好歹也是文科進士出身,洋洋灑灑數千言,將這場戰斗寫得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季衡的智謀和總指揮,許七郎的深入敵穴探清情況和里應外合,兩江水師的機動圍剿,趙致禮部上岸後的奮勇殺敵……

姜時澤這份捷報,用了朝廷專門的信鴿系統往京城傳了一份上去,又用八百里加急又傳了一遍。

這份飛鴿傳書,只有皇帝一人看了,看了之後他就沉著臉一言不發。

許七郎在嵛山島一役的功勞,加上到時候季衡為他辯護,皇帝自然也是拿他沒辦法的,即使是皇帝,也總不能罔顧黑白行事。

所以皇帝心里又憋又煩,就當沒有收到這份折子了。

反正送入內閣的八百里加急奏報,再如何也還要七八天以上才能夠送到。

而有這些時間,皇帝下令處置許家的命令,便可以完全得到執行了,畢竟廣州距離京城太遠,這樣傳令下去,也至少需要大半月的。

皇帝心里有著自己的打算,在許家的事情上,皇帝同季衡一向是存在很大的隔閡的。

皇帝將這封密折不僅秘而不發,之後想想,直接將信在燈上燒掉了,又親自吩咐柳升去抹掉了宮中信鴿局收到這封奏折的痕跡。

反正信鴿傳書總有可能會遇到傳不到的情況,皇帝想,這次沒有收到,誰還來懷疑他嗎。

皇帝雖然因季衡抗旨不遵不回京而十分惱怒,但是看到這嵛山島大捷,他還是挺高興的。

這樣一個百戰百勝的媳婦,即使是皇帝,也覺得與有榮焉。

不過,季衡抗旨之事,也不能輕了就是了。

皇帝因為心情好,之後季大人求見,他便也就召見了他。

因許家之事,皇帝那召季衡回京的聖旨是已經發下去了,只是前去宣旨的閔芝南大人還沒有回京,所以朝廷里還不知季衡抗旨不遵的事,而季大人則是根據季衡的性格,早早就知道兒子要做出抗旨之事了。

想要救許家,季大人幾乎是每天都要到勤政殿前來求見皇帝,要是他不來,回家了就對正妻沒法交代,要是來了,也不過是浪費時間白站一陣罷了,這還是皇帝第一次宣了他進去。

柳升對季大人小聲道,「皇上今天心情不錯。」

季大人自然十分誠懇地感謝他的提醒。

季大人恭謹地往書房里去,皇帝沒有坐在龍椅上,反而在里面暖閣靠近窗戶的榻上,季大人進去後就恭恭敬敬行了禮,皇帝心情好,自然也對他熱絡,就溫和地道,「愛卿平身罷,過來正好陪朕下一局棋。」

季大人謝恩起身領命後就躬身到了榻上另一邊坐下了,皇帝手里拿著黑子,修長的手指帶著一種剛毅的力度,皇帝看季大人鬢邊生出了不少白發,就在心里有了些感嘆,不知季衡回來,看到季大人鬢邊的白發會如何想,會在心里責怪自己嗎。

皇帝一邊要和季大人猜子,一邊就說,「愛卿鬢邊已經生了白發,切不可為國操勞而全然不顧自己。」

季大人於是又要起身,皇帝抬手讓他不要這般多禮,坐下就好,季大人只好又坐下了,說,「為國鞠躬盡瘁,乃是微臣的本分。當不得皇上如此關懷。」

皇帝就說,「可別說當不得這話。朕已經下旨召了君卿回京,恐怕他現下已經在路上,不久便能到京,到時候見愛卿你這鬢邊白發,怕是要難過的。」

皇帝這話,自然是當不知道季衡抗旨沒有回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