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節 人心(2)(1 / 2)

齊都臨淄。

當代齊王劉將閭,看著擺在他前面的那幾封來自廣陵城的公文,深深的吸了一口氣。

「去告訴內史,立刻押解刀氏全族入京……」劉將閭對著身邊的宦官吩咐。

老實說,若有可能,他是絕對不願意,讓刀間去長安的。

刀間在齊國,每年為他的齊王王宮孝敬黃金數千金,銅錢數以百萬,布帛無數。

錢財什么的,倒是次要的。

要緊的是,這刀間是他劉將閭的黑手套。

很多劉將閭不方便干,或者說不能干的事情,刀間都能很漂亮的解決。

刀間走了以後,再培養一個這樣聽話懂事,同時還有能力的黑手套,恐怕很難!

但沒有辦法。

長安那邊打垮了劉濞,清算了劉戊和劉遂、劉安的勢力後。

長安天子的力量,就已經倍於天下諸侯王力量的總和了。

這次廣陵事件後,長安天子更是將對天下所有勢力,形成一種全方位的碾壓。

假如說,在今年以前,諸侯王們還能在天子面前蹦躂蹦躂,倚老賣老的話。

那今天之後,大家就都得全心全意忠於聖天子了。

不然……

獲罪於天,無可禱也!

根本用不著長安天子下令,國內的貴族大臣,就能把『賊子』給綁了起來。

所以,這刀間,真是非送去長安不可了!

於是,刀間的命運,立刻迎來了一個巨大轉折。

齊國上上下下的官僚們的工作效率,陡然間提升了十倍不止。

不到一天時間,就走完了程序,由臨淄令簽的遷徙公文。直接送到了刀間面前,甚至連遷徙時間,也嚴格限定在了元德二年夏五月之前。

根本不給刀間任何運作和活動的空間。

拿著官府的命令,刀間也是長嘆一聲。

他哪里不知道,這些家伙催的如此急。分明。都是想吃肉。

刀家一離齊境,這些家伙立刻就會撲上來,用『合理』的價格,將刀間這十幾年來辛苦攢下的家業和田產,一口不剩的全吞了。

刀間知道,這是必然的結局。

但他能怎樣?

當他得知廣陵城如期迎來颶風,廣陵以西十余城被毀的消息時。刀間就清除。這是注定的命運。

所以,他顯得很淡然。

「有朝一日,某一定會回來的……」刀間對著前來送遞公文的官差如是說道:「到時候,吃了某家的,都要給某家吐出來!」

被強遷關中的豪強大戶,一百家里,也未必有一家能繼續風光。

因此,那官差只是笑笑。沒有回應。

在他們看來,刀間從此就要泯然路人了。心里有火,是肯定的。

似這樣當面泄,比藏在心里,暗自算計的結果好多了。

只是,他們那里知道,刀間早就為自己准備好了東山再起的手段。

混『有活力的社會組織』,能混到刀間這樣的高度的人,那里會把所有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長安天子馬失前蹄的謀劃上。

凡事不多作幾手准備,不多留幾條退路,不多想幾個對策,他刀某人焉能在臨淄城的各種勢力競爭和傾軋中,逍遙快活到今天?

刀間,在得到了廣陵的情報後,他當機立斷,立刻就派出了親信心腹,帶著黃金千金,前往長安活動了。

「大丈夫,建功立業,當在馬上!」送走官差,刀間對自己的兒子刀戎說道。

「大人,我們是遷去關中,怎么在馬上建功立業?」其子不解的問道。

刀間哈哈大笑,道:「前些時日,為父命你看天子去歲以來的詔書,你都看過了嗎?」

「回大人,小子已然看過了……」刀戎低頭道。

「既然你看過了,那你為何還不明白為父的意思?」刀間撫著胡須,看著自己的兒子,語重心長的教導道:「天子去歲曾經下詔,宣告天下,今歲將遷天下無地百姓,充實遼東、朝鮮、新化等地,且將以軍墾模式推行……」

刀戎點點頭,這個詔書他當然看過,核心內容就是朝廷決定,在遼東的無人地區和新化朝鮮等新得的土地上,采取軍管軍屯的模式開荒。

軍墾團,以漢軍的編制和組織進行管理,統一指揮,統一開墾,統一勞動。

民眾遷往當地後,頭五年,免除一切徭役賦稅,並配給種子、耕牛、屋舍,如同過去朝廷授田一樣的規格。

唯一的不同點是,所有的民眾,都必須在軍墾模式下,耕種三到五年,才能得到一份永久屬於自己的土地。

此詔傳出來後,天下百姓激動無比,不知道有多少佃戶和貧民,都在等著今年官府的抽調呢!

像齊國,現在就已經有許多失地農民,從鄉下涌入了臨淄城里,就等著天子的命令到來,他們就准備前往遼東屯墾了。

畢竟,雖然故鄉很好,遠方的異鄉太過遙遠,而且聽說環境惡劣,非常寒冷。

但是,假如,留在故鄉要挨餓,到去了遠方,卻能吃飽肚子,還能在未來獲得屬於自己,能傳給後代的土地。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農民,都會選擇離開故鄉。

所謂故土難離,對多少下層百姓來說,也就那樣了。

底層的民眾,才沒有那么多的情懷和小清新的心思呢。

天大地大,沒有吃飯大!

只是,刀戎明白歸明白,卻不知道,這跟自己家以後有什么關系?

刀間看著兒子疑惑的樣子,不得不解釋道:「吾兒,此去關中,若吾父子不想點辦法,一輩子,都要給人驅使,永無出頭之日!」

這幾乎是肯定的!

關中那是什么地方?

天底下最有權勢。最有力量,最聰明,最厲害的精英聚集之地。

他刀間在齊地能混的風聲水起,到了關中,誰認識他啊?

長安街頭。隨便一個紈絝子。就可能是某位貴人的子侄,某位大人物的家人。

下面的地方,縣鄉各處,一個巍顫顫的老頭,都有可能是曾經跟著高皇帝、太宗皇帝打過仗的老兵,根本惹不起。

像刀氏這樣的外來者,進了關中。根本就翻不起任何浪花來。眨眨眼就要被人連皮帶骨頭一口吞了。

所以,去了關中,在刀間看來,是死路一條!

就算僥幸活下來,那又怎樣?

關中的大戶,哪一個背後沒站幾個大人物?

像他刀間這樣的人,在那些人眼里,充其量。也就是一條狗罷了。

主人心情好了,賞幾根骨頭。主人心情不好,亂棒打死,也是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