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4 躍進的社會主義 七 求訂閱 求月票(1 / 2)

鐵血大民國 大羅羅 2615 字 2020-07-13

世界終於走進了1921年9月,這是一個對整個世界來說都具有特殊意義的月份,是整個世界從1914年開始的動『盪』混『亂』走向暫時的和睦安寧的開始,也是另一場更大規模的世界『性』戰爭備戰的開始。陸陸續續開了快6個月的上海會議,終於在這個月里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聚集在上海的外交部長、外交人民委員、外務大臣和國務卿們,終於代表他們的帝國、王國、共和國、合眾國,還有民國簽訂了一連串據說可以保證整整一代人繁榮的條約和協議。整個世界的戰後新秩序也隨之得到了重建,一度讓人以為將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導火索的海軍軍備競賽也終於落下了帷幕。

上海會議最大的收獲就是1921年9月9日簽訂的《七國限制海軍軍備條約》,根據這個條約,包括英國、美國、日本、法國、意大利、中國、蘇聯在內的七大列強以條約的形式,確定了各自將會擁有的海軍主力艦,航空母艦的總噸位,以及這些海軍艦只所能擁有的最重噸位,最大裝甲厚度,還有主炮的口徑等規定。

按照這個條約的規定,美國和英國擁有了同等的世界海軍第一的地位,都可以擁有525000噸主力艦和13500噸的航空母艦;日本則緊隨其後,可以擁有350000噸的主力艦和81000噸的航空母艦;法國和意大利兩國也獲得了同樣的地位,可以擁有175000噸的主力艦和60000噸的航空母艦;而蘇聯則可以擁有160000噸主力艦和60000噸航空母艦。成為世界第六海軍強國;至於中國當然是在七大海軍國中墊底的,只能擁有150000噸主力艦和81000噸的航空母艦……中國的航空母艦倒是不少,按照計劃准備由美國承建2艘2萬7千噸的大型航空母艦,此外自建1艘2萬7千噸的大型航母。不過眼下是1921年,不是1941年,航空器的發展程度決定了航空母艦不可能成為海戰的主力,所以其他幾個海軍強國都沒有太重視航母。對於中國居然不惜花費巨資,請美國專門設計建造新型航母的決定,大多只是一笑了之。

另外條約的第四部分還對主力艦和航空母艦的定義進行了嚴格的界定。所有用來戰斗的非航空母艦的艦船,其排水量超過10000噸。或主炮口徑超過8英寸(203mm)都將被視作主力艦。換句話說上海海軍條約變相的給各個海軍大國所有的巡洋艦都加上了限制,所謂的「條約艦」便是由此而來的。

在海軍條約簽署的同時,一個旨在復興歐洲經濟和德意志帝國的《道威斯計劃》,和另一個旨在幫助中國發展教育的《中美德教育合作計劃》也在上海完成了最後的簽署工作。雖然在當時,這兩個計劃遠遠沒有《限制海軍軍備條約》那么吸引眼球,但是要論起對未來世界的影響,卻要遠遠超過海軍條約的。[]鐵血大民國364

當然對於1921年的中國人來說,大家都不可能像常瑞青那樣擁有一點未卜先知的本事,其實就連常瑞青。對於這些條約、協議對未來世界造成的影響,也有些『摸』不清了呢。對於國人來說。大家最關心的不是這些國際上的條約,而是1921年9月18日正式公布的《中國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

而在整個一五計劃中,最吸引眼球,也獲得最多好評的,還不是那些看上去很宏大的重工業項目,而是一個預備讓中國的教育事業取得躍進式發展的教育計劃。通過這份計劃,國人總算知道了常瑞青和國民『政府』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其實這種以教育為強國之本的思維,在過去幾年已經有所體現了。截止1921年6月底,中國除蒙古、西藏、新疆、甘肅之外的所有省份。都已經建立起了覆蓋所有鄉鎮的六年義務制教育體系!雖然不能做到讓每個適齡兒童都進入小學接受教育,但是70%到80%的覆蓋率總還是有的。對於一個有近五億人口而且還相當年輕化的不發達國家來說,能在短短的時間里做到這一點,實在已經很不容易了。

可是同一五教育計劃相比,之前辦義務教育的投入就顯得有些小巫見大巫的意思了。畢竟那些勉強用來實行六年義務制教育的小學所提供的,都是低水平的教育,所雇佣的教師大多都是一些過了時的私塾先生。而一五教育計劃的重點則是提供更高級的中學、高級中學、大學。還有職業教育。計劃在全國開辦超過1000所中學,500所高級中學,80所大學(專科學校),還有300所職業技術學校。此外。還有一個覆蓋所有縣城的夜校掃盲計劃,所有願意接受教育的青年和中年人(最高年齡是40歲),都可以免費獲得夜校教育的機會。當然,這些夜校教育的水平是非常非常低的……但是那些公辦的中學、高中、大學和職業學校提供的教育服務可是不摻水的。每所學校都擁有堅固整潔的校舍,制作精良的教具,還有水平覺得不差的教師,其中還將有三萬名來自美國、德國、日本的專業教師!他們將在為期6個月到1年的中文訓練之後被安排到比較發達富裕的省份和地區工作。而聘請他們的經費,則由3億美元的美國教育貸款以及國民『政府』的大筆教育經費提供。至於那些大中學校,則基本實行免費和低收費的原則,常瑞青可不打算將社會主義民國的公立教育辦成一門產業。那些有錢人的孩子,完全可以掏錢去讀那種高收費和高水平的私立學校、教會學校嘛!

在這種將教育當成頭等大事來辦的思路指導下,從1921年開始。國民『政府』最大的一項支出就從軍費開支變成教育經費了。由於走的是國家社會主義路線,所以常瑞青控制的國民『政府』實行的不是什么輕稅賦、薄徭役的政策,按照財政部的估算1921年度的全國的財政總收入已經高達9億華元!而1922年更有可能突破10億華元,至於支出預算則多達13億華元!其中的教育經費就高達3.5個億!緊隨其後的是重工業建設和投資經費2.7億元和交通建設經費2.3億元,而60萬國防軍和近20萬地方保安部隊的花銷只有區區2億華元,至於民國『政府』的官僚隊伍還有各級『政府』的從財政拿到的錢也不過2億華元而已,還有5千萬是用於應付各種突發事件的機動預算。而且國民『政府』在公布一五計劃的同時還承諾,今後的5到10年內,如果不發生戰爭的話,教育經費都將是國民『政府』最大的一個支出項目!

……

准備在1922年開始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國家還不止是中華民國。剛剛掛牌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也從1921年9月開始制定了!在1921年9月10日到9月20日召開的聯共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主要討論了三個問題:第一是檢討新經濟政策實行以來蘇聯國內所出現的資本主義復辟和官僚主義、特權主義的苗頭——原《真理報》主編布哈林在這次代表大會上遭到了嚴厲的批判,被扣上了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的帽子,雖然在列寧的保護下沒有丟掉黨籍,也沒有遭到進一步的清算,但是誰都知道這位gcd理論家未來的政治前途是相當不妙了。

第二是聯共代表大會還討論了托洛茨基提出的在蘇聯實行計劃經濟的建議。雖然大部分的與會代表都不怎么贊成立即放棄新經濟政策,但是在眼下一片蘇聯國內反資本主義復辟的氣氛當中,這些gcd官僚們哪里敢真的投反對票?討論的結果當然是實行計劃經濟的建議得到了絕對壓倒『性』的支持意見。會議還決定任命政治局候補委員阿列克謝.伊萬諾維奇.李可夫擔任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並且負責制定蘇聯的第一個五年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