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 超級大訂單(1 / 2)

鐵血大民國 大羅羅 2689 字 2020-07-13

南京湯山總理府大廈三樓的會議廳,今兒就跟開了鍋似的。一大清早,國防部下面國防軍總參謀部和海陸空三軍的頭頭腦腦,國家計委的頭頭,重工業部、軍備部、能源部、交通部的部長、副部長、教育部,中央銀行的行長、外匯管理局的局長,還有國家情報局和國家保密局的特務頭子們,呼啦一下全都擠進這間不算太大的會議室里。每個人都捧著一大堆的文件,還有人帶來了賬本和算盤,就好象是來做買賣似的。人還沒有到齊,會議還沒有開始,屋子里面就嗡嗡的吵成了一團,好像是個鴨子堂似的。

「諸位,諸位同志,聽我說幾句!」陸軍總司令王君皓大將正扯著嗓子在那里吼呢。「在制定一攬子采購計劃之前,先要弄清楚咱們為什么要采購?」

「還不是為了打世界大戰唄!」下面有人大聲回答。

「那我們的敵人是誰?」王君皓又問。

一個陸軍將軍大聲回答:「是蘇聯!」[]鐵血大民國555

馬上就有海軍的人叫道:「是日本!」

陸軍將軍振振有詞道:「蘇聯是主要的!蘇聯又2000萬平方公里,一億四千萬人口,還有一千多萬噸鋼鐵。而日本gcd只控制著幾十萬平方公里土地,六千萬人口,鋼鐵只有四百多萬噸。只要打敗了蘇聯,日本就不足為慮了……」

海軍將領也馬上提出了不同意見:「……正因為日本弱而蘇聯強,我們才要首先打敗日本!然後才能集中力量聯合德國、英國一起討伐蘇聯!集中兵力先打弱者是兵家的常識。」

「如果讓蘇聯攻進來怎么辦?」陸軍方面馬上就有人不服氣道:「蘇聯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裝甲部隊,一旦讓他們的坦克突入滿洲平原打下北大荒油田,你們海軍的那些大軍艦還挪得了窩?」

「是啊!陸軍必須要得到重點建設,必須要組建強大的裝甲兵團!」

海軍又有人不駁斥道:「你們陸軍已經有了大眾拖拉機公司,不是號稱能年產追獵者坦克4000台嗎?」

裝甲兵參謀長潘文釗大聲說道:「那是開足馬力生產追獵者一種坦克,可實際上還要生產各種輔助坦克、裝甲車和重型卡車,每年真正能生產出來的追獵者還不到1500台!而且要組建裝甲師就不能只有一種追獵者,還要設計生產輕型、中型和重型坦克!所以,這一次無論如何要引進幾條拖拉機生產線。還要引進相關的配套工廠,鋼鐵廠還要升級特種鋼鐵和鋼板生產線……」

他的話音方落,就有穿著蔚藍『色』軍服的空軍總參謀長施劍飛起立發言:「諸位,請你們不要忽略制空權!制空權才是未來戰爭的決定因素,所以國防軍必須要擁有強大的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否則再多的戰艦。再多的坦克也是敵人飛機的靶子!所以這一次一定要重點采購航空工業的生產設備。包括飛機生產線、發動機工廠、各種飛機零部件工廠,還要采購最先進的電解鋁和鋁合金生產廠,還要儲備足夠的石油,對了。航空煤油生產設備也要購買……」

農業部長陳獨秀聽到他們說的都是軍事工業,不滿地『插』嘴道:「海軍陸軍空軍,打仗光有軍隊就行了?幾百萬上千萬穿軍裝的不要吃飯了?農業!農業絕對不能忽視!若是真象你們分析的那樣,中國的外貿航線可能被封鎖,還要打上好幾年世界大戰。那么維持糧食生產就是重中之重了!要是沒得飯吃,這個世界大戰不打也輸了,所以這一次一定要多采購幾個化肥廠回來,要把化肥產量提升到1000萬噸。而且化肥廠也是可以生產炸『葯』的。」

陳獨秀的話才說完,常瑞青的聲音就在會議室里響起來了。「仲甫先生所言極是!」眾人循聲望去,就看見聯邦總理常瑞青和副總理張君勱、社保部長潘玉成並肩走了進來。常瑞青走到會議桌頂頭的主位上笑『吟』『吟』地坐了下來,一邊揮手招呼大家落座,一邊笑道:「不用爭,不用爭。這一次錢有的是,我打算再拿5億美元出來,湊夠20億美元,再要求對方提供買方信貸或者接受易貨貿易……總歸能買到價值40億美元的機器設備。」

「總理,不能都買機器。」宣傳和國民教育部部長邵飄萍提醒道:「我們國內的技術工人雖然不是很缺乏了。但是工程師的數量還是不夠用。現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有不少工程師面臨失業,不如請個幾千人回來?」

「邵部長說的對,」軍備部長蔣百里附和道:「不僅要請工程師。還應該請些科學家……還有一些關鍵技術,特別是材料技術方面的專利技術最好能買一些回來。比如粉末冶金和各種新型特種合金配方。這些都是重工業、軍備工業和航空工業的基礎。此外,電子、通訊、光學方面的新技術和新設備也要設法獲取,這些東西也是我們所急需的。」

被邵飄萍和蔣百里一提醒,眾人又你一言我一語的開始合計要請專家和購買專利技術了。反倒是常瑞青眯著眼睛坐在椅子上一言不發了。張君勱從口袋里『摸』出了鋼筆和筆記本,一邊聽一邊記錄,時不時還開口詢問上一兩句,等到所有人都說的口干舌燥,沒有話要講了,他才將寫得滿滿的一本筆記本遞到常瑞青面前,笑道:「總理,一共整理出一百六十四個重要項目,分別屬於鋼鐵、造船、機械、航空、汽車、拖拉機、特種合金、化工、電子、、儀器儀表、成套設備制造等行業。其中還有一些重要項目下還包括十幾個或幾十個配套項目,總計需要引進的工廠在1800家左右!」

常瑞青先是點點頭,然後抬眼瞅著張君勱:「君勱,這些項目有40億美元應該能都拿下來了吧?」

「不夠。」張君勱掰著手指頭算道:「進口機器設備、引進人才、購買技術專利什么的是花不了40億美元的,估計有30億美元就足夠了。不過國內的工廠建設、人員培訓、配套基礎設施等等的加在一起,恐怕還要花費兩三百億華元。所有這些項目完全建成投產,估計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總理,咱們口袋里的錢恐怕不大夠啊。」

「不夠嗎?怎么會呢?」

張君勱皺著眉頭道:「目前華元兌美元的匯率是6比1,30億美元相當於180億華元,再花300億華元配套。那就是480億華元。而目前『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不過40億華元,幾乎沒有盈余,就算考慮到這回堅持官股所得的70個億……缺口仍然非常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