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9 聖戰vs解放(1 / 2)

鐵血大民國 大羅羅 2638 字 2020-07-13

聽到蘇聯紅軍開始進攻羅馬尼亞的消息,常瑞青並沒有感到吃驚,也沒有立即動身去德國駐亞歷山大臨時館,而是示意白崇禧坐下說話,又吩咐秘書高小雯去准備兩杯咖啡,然後才說:「這都是意料之中的,托洛茨基的戰略就是選擇資本主義陣營的薄弱環節下手,中東是薄弱環節,印度是薄弱環節,巴爾干同樣是薄弱環節。」

「耀如,如果讓蘇聯控制了中東、印度和巴爾干,咱們可就要遇上大麻煩了。」白崇禧道:「蘇聯的那一套輸出革命的把戲別人不知道,你我還不知道?羅馬尼亞d都是現成,哦,現在還突然冒出一個什么伊拉克gcd!只要蘇聯紅軍一打進去,這些gcd立馬就是帶路黨,然後就是執政黨。用不了兩年,中東、印度和巴爾干的人物、物力可就都能為托洛茨基所用了!到時候紅軍的數量恐怕就不是一千多萬,而是兩千萬、三千萬了!」

常瑞青默默地聽白崇禧把話說完,微微一點頭道:「健生,你說的話我都明白。所以我才力主要扶植哈希姆家族的侯賽因當哈里發,領導中東、印度的m斯林去和托洛茨基斗爭。」說著他站起來,走到窗前,推開窗戶,指著外面不遠處一座修建的金碧輝煌的清真寺說:「托洛茨基的那一套對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底層民眾是非常具有煽動『性』的,從中g西北局的經驗來看。唯一能在思想上與之對抗的,也只有y斯蘭教了。」

白崇禧站起身,望著那座大清真寺的尖頂。沉默了半晌,低聲道:「耀如,我自己就是回民,當然知道y斯蘭教有一定的力量。可是要依靠這種力量去反對托洛茨基恐怕是很難奏效的,否則奧斯曼帝國就不會崩潰,印度的莫卧兒王朝就不會滅亡了……」

常瑞青擺了擺手,沖白崇禧做個手勢。讓他坐下。「我對m斯林可沒有那么高的期望。我只是想讓印度、中東陷入長期混『亂』,不讓托洛茨基利用這里將近4萬萬人民的力量來反對我們而已。健生兄應該聽說過上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印度m斯林所掀起的保衛哈里發運動吧?這說明哈里發這個頭銜對印度穆斯林還是有相當號召力的。」[]鐵血大民國599

「我當然知道哈里發的號召力,可是一旦讓哈希姆王朝的哈里發在這一場世界大戰中建立威信。將來恐怕……」

下面的話,身為m斯林的白崇禧實在是沒有辦法說出口了。不過常瑞青卻是心知肚明,這位白大元帥到底是個喝酒吃豬肉的漢人m斯林(白崇禧從來不認為有回族這個民族),思考問題的立場不是從m斯林世界的利益出發。而是從中國的利益出發。所以不希望m斯林世界有這么個共主存在。

常瑞青聞言注視了自己這個左膀右臂一會兒,最後還是微微一笑道:「想要收獲就必須舍得付出……利用m斯林去對抗托洛茨基是我們的收獲,而一個m斯林的共主哈里發則是我們的付出。」

他的這番話其實也只說了一半,托洛茨基的紅『色』大軍哪里是那么好對付的?中東、印度還有中亞的m斯林相比要為了這個哈里發付出沉重的代價!

常瑞青想了想又道:「這些年我們支持真主黨在蘇聯中亞地區鬧事,已經給托洛茨基找了一些小麻煩……想來他也肯定不希望看到一個哈里發出來領導整個m斯林世界和他作對吧?所以我們扶植哈希姆家族的侯賽因出任哈里發的消息一傳出去,托洛茨基就一定會派兵進攻麥加,所以我們也要開始籌備麥加會戰了。」

白崇禧沉默了會,估計是在思考如果安排麥加會戰的問題。最後重重點頭道:「好吧,我們不如就在待會兒在德國領事館召開的會議上提出這麥加會戰的構想。這場會戰可以吸引蘇聯人的兵力。減輕英國人在外約旦和印度的壓力,他們應該會支持的吧?」

常瑞青點點頭,站起身對白崇禧笑道:「那我們就去試試吧,不過光有麥加會戰恐怕還不行,現在蘇聯人在巴爾干動手,東歐戰場吃緊。估計……德國人會要求我們在東線發動進攻,以減輕他們的壓力。健生兄,你什么想法?」

兩個人一邊說話一邊向外面走去,陳心蕊早就安排好了汽車,就停在中國駐亞歷山大領事館的院子里。上了車後,常瑞青和白崇禧繼續討論在東線發動一場有限進攻的可能『性』。

東線的中蘇戰場非常遼闊,從阿穆爾河入海口一直向西延伸到天山北麓和巴爾喀什湖,延綿總有8000多公里!中蘇兩國都沒有足夠的兵力在整條邊境線上嚴密布防。實際上,雙方都沒有沿邊境線修建什么防線,而是采取了重點防御和機動防御的辦法。中國軍隊的布防重點在中蘇邊境線的東段,在蒙古東部、滿洲和遠東民國都部署了重兵。在邊境線西端的北疆和外疆地區則沒有部署多少正規軍,主要依靠只擁有輕武器裝備的民兵進行防御。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布局,也是同後勤保障密不可分的,滿洲、遠東和蒙古東部地區的交通相對便利,滿洲和遠東民國有密集的鐵路網,東蒙古也有庫張鐵路可以支持後勤。

不過三疆地區同內地的交通就不怎么便利了,雖然蘭疆鐵路已經修到了伊寧,不過距離阿拉木圖和巴爾喀什湖還有相當遙遠的距離,只能靠公路運輸,很難維持大軍作戰。所以中國國防軍對中蘇戰爭的大致構想一直是「東進西退」,也就是一旦開戰將在東線發動進攻奪取蘇聯的東西伯利亞地區,而在西線選擇退守。必要情況下可以放棄外疆和北疆大部分地區,退守南疆。

「耀如,我估計蘇聯很有可能同我們有類似的戰略。」白崇禧道:「對他們來說,東西伯利亞是很難防守的……如果我們在蒙古部署強大的裝甲集群,只需要向北突擊300多公里,就能切斷西伯利亞大鐵路。讓整個東西伯利亞蘇軍陷入絕境,所以蘇聯要么選擇在東線發動進攻,聯合日本進攻滿洲。要么干脆選擇棄守東西伯利亞,同時向我們的西北三疆地區發動進攻。而西北三疆的民兵雖然號稱200萬。但是實際的數量不會超過180萬,再加上30多萬正規軍,只怕還是要選擇暫時放棄外疆和北疆的……」

「把三疆的正規軍增加到50萬!」常瑞青忽然打斷了白崇禧道:「外疆的移民已經超過1000萬了。不是一道命令就可以疏散的,上千萬人的遷徙、安置會對我們構成極大的財政壓力,對西北交通的壓力也極大,所以外疆還是盡可能要守住。」

「可是……」白崇禧皺了皺眉。終於沒有把反對意見說出口。常瑞青不是一個單純的軍事將領。而是一個政治家,所以不能只考慮軍事而忽視政治。丟失兩個省的地盤,上千萬人流離失所,對民心士氣所造成的打擊將是相當巨大的。

「好吧,那我們就立足於守住外疆和北疆。」白崇禧思索了一下,笑道:「好在這一次的科威特戰役徹底暴『露』了蘇聯t28坦克的弱點,整個就是皮薄餡大火力貧弱,咱們的追獵者一輛可以打他們五輛!現在迪化就駐扎了一個裝甲軍。西北民兵又大量裝備了鐵拳,守住應該還是有可能的。」

常瑞青點了點頭。思索了下說道:「不過西北這一仗終究不是好打的,健生,我擔心煦蒼打不了這種苦仗……」

煦蒼是夏威的字號,這個夏威是最早一批追隨常瑞青的保定系大將,現在已經掛上了陸軍大將軍銜,離封帥也就是一步之遙了。不過這位夏大將軍素來有些勇有余而謀不足,如果讓他指揮一個裝甲集團軍去打伊爾庫茲克,常瑞青是絕對放心的。不過要讓他用劣勢兵力去保衛西北三疆,恐怕就選錯人了。而在眼下的中國國防軍中,能夠替代夏威去執掌西北的,大概只有一個人,那就是白崇禧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