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3 轉折點到了么? 三 還有票票嗎?(1 / 2)

鐵血大民國 大羅羅 2620 字 2020-07-13

蘇聯紅軍最高統帥部的命令當然不是伏龍芝這個方面軍司令員敢於抗拒的,就在伏龍芝大發牢『騷』的次日,集結在阿克斗卡的蘇聯坦克集群就少了一半的兵力和坦克,四個坦克軍還有中亞方面軍所有的su76都被裝上了火車,沿著剛剛鋪就的臨時鐵路隆隆向西而去了。一天以後,蘇軍統帥部的另一道命令,又將中亞方面軍旗下的大部分空軍調往波蘭戰場……現在波蘭戰役正打到難解難分的時候,德軍接連突破已經『逼』近了波茲南要塞,全世界的目光都盯著波蘭,真的沒有多少人還有心思關注中亞戰場的事情了。

而當數百萬德波蘇三國的士兵在布滿了各種各樣防御工事的波蘭大平原的中心地帶展開絞殺的時候。在北疆省首府迪化的中國西北方面軍北疆集團軍群的司令部里面,已經是一片緊張到了極點的景象。每個參謀軍官都容『色』嚴肅守著電話,圍著地圖進行著自己的工作。一場大規模的進攻很快就要展開了,近40萬國防軍和相同數量的國民警備軍早就在指定地點完成展開,並且構築了出發陣地。750多輛坦克、強擊火炮,600多架飛機和3000余門大炮都已經准備就緒!天文數字一般的武器彈『葯』和補給物資正像流水一般通過便造公路和臨時鐵路運往前方的塔城兵站。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將要於明天,也就是1933年4月5日凌晨零點正式打響的齋桑泊阿拉湖戰役而准備的!那里也是蘇聯紅軍重兵集結的地方。雙方都集中了龐大的兵力,准備在1933年春天用一場硬碰硬的大戰來決定整個中亞戰場的主動權!

如果中國軍隊在此戰中獲勝,外疆的僵局立時就能打破!由於蘇聯紅軍中亞方面軍主力事實上也被共青團城的中國外疆集團軍群主力分割成南北兩大集團。因此一旦蘇軍北線集團兵敗潰退,那么其南線集團很可能將要獨自面臨會師以後的中國西北方面軍主力。最後的結局也必然難逃全軍崩潰,屆時中亞蘇軍將拿不出可戰之兵,而中國西部方面軍則可以趁勝殺入天山南麓、帕米爾高原西北的吉爾吉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從而打通中國和阿富汗印度戰場的聯絡。

當然,萬一中國軍隊不幸兵敗,後果也是極為嚴重的。首先外疆方面的幾十萬大軍將要面臨長期被圍的困境。其次北疆大部分地區也有可能被趁機反撲的蘇軍所占領,最後就連常瑞青『政府』也會面臨來自各個方面的質疑和反對……

正由於這場戰役的重要『性』,白崇禧特意將自己麾下的第一悍將。原先的西北方面軍司令官夏威從蒙古調回了迪化,出任北疆集團軍群司令官。現在這位新官上任的陸軍大將正板著臉,手里拿著剛剛收到的指示戰役開始的電報抄件,久久沒有說話。所有人都凝神屏氣地看著他。此時夜『色』正濃。外面烏雲蔽日,正是一個月黑風高的殺人之夜![]鐵血大民國633

夏大將軍終於開了口:「第5裝甲軍現在在什么位置?」

他的參謀長潘文釗迅速地指著地圖上的紅『色』標記:「第5裝甲軍已經在塔城正西約15公里處由北向南展開,組成了約20公里的突擊正面,另有第5裝甲集團軍所屬的第14摩托化步兵軍與之協同作戰。」

夏威對他的流利回答並沒有什么表示,整個作戰計劃本來就是潘文釗帶領著北疆集團軍群司令部的參謀們制定出來的。夏威雖然是保定系的大將,但是畢竟沒有正兒八經上過裝甲兵學校,就連陸軍大學都沒有讀過。過去指揮炮步協同作戰還沒有什么困難,如今打這種步坦配合空地協同的立體化作戰。真是有點力不從心了。好在國防軍現在實行的是主將坐鎮,參謀當家的指揮模式。按照白崇禧的話說:「只要會罵人,會寫自己的名字就能當好總司令了!」而這兩樣,夏威都挺拿手的,所以他就是一個不錯的總司令人選。

夏總司令繼續往下問:「重炮集群和空軍都准備就緒了么?明天迪化的天氣看來不太好,塔城前線沒有什么問題吧?還有,敵軍在齋桑泊阿拉湖一線的防御陣地非常堅固,依靠步兵打頭陣攻堅不會有什么問題吧?」

……

自從人類有了軍事指揮藝術這回事情開始,夜襲作戰大概就是每個軍事指揮官的必須要掌握的一種戰法了。因為夜『色』是軍事行動最好的掩蔽,哪怕是到了軍事偵察技術相當發達的21世紀,美帝的地面部隊也非常喜歡打夜戰(因為他們有夜視儀)。而在這場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以來,夜間偷襲這種戰術好像已經被所有的軍事家給忽略了。特別是作為陸戰主力的中蘇德三國軍隊,無不是大炮飛機開路,坦克步兵根據,好像離開坦克、飛機就不會打仗了!

但是對中國國防軍陸軍第18軍的官兵們來說,這個夜晚卻是緊張、激動,當然還有恐懼等等心理混雜在一起。因為他們終於要正式投入戰場了,而且還是作為打頭陣的主攻力量!在這個裝甲集群橫行戰場的時代,他們這些步兵居然要負擔起為坦克打開進攻道路的任務,真是讓他們感到既榮幸又有點……惶恐了!

第18軍下屬的第52師、第53師、第54師的9個步兵團和北疆集團軍群直屬的一個戰斗工兵團組成的,總共不過10個團的突擊部隊。散開在塔城西面約20公里寬的正面戰場上,准備在夜『色』的掩護下進行一場滲透強襲作戰。他們的攻擊正面本來是700多輛坦克和10萬進攻部隊將要強攻的戰場,現在只依靠他們不到3萬人的步兵工兵混合突擊部隊。可以想象他們的作戰任務有多么艱巨。

好在這個18軍也算是國防軍步兵中首屈一指的精銳,為了執行今晚這次突擊任務,早在2個月前就開始進行強化訓練。普通步兵的武器裝備也得到了全面提升老掉牙的38式步槍被火力強大的31式自動步槍所替代,團級的75mm山炮也被更加輕便靈活的32型75mm無後座力炮所替代。至於他們現在所采取的小群部隊攻擊戰術,其實也不是什么全新的戰法,不過是一戰末期德軍突擊隊戰術的翻版而已。如果不是裝甲集群突擊戰術的出現,相信世界各國的陸軍都會將其當成打破陣地戰僵局的法寶。

步兵第155團團長余程萬上校正帶著自己的團穿過曲曲折折的交通壕,進入他們的進攻發起陣地。這位歷史上的國民黨名將,在這個時空的官運稍差了一些。雖然有中央軍校三期和陸軍大學二期的資歷,不過卻因為沒有趕上裝甲兵大發展的熱『潮』,所以直到現在還是一個步兵團的上校團長。而且還是陸軍在戰時大擴充後才晉升到這個位置的。

不過余大團長可不相信自己所在的步兵是注定要一直沒落下去的,裝甲兵的攻擊力是很強大,但是他們的弱點也是顯而易見的,且不說那些坦克、裝甲車上不去的復雜地形。就說他們巨大的消耗也足夠讓所有的後勤軍官頭大了。一個裝甲軍的消耗就抵得上5、6個步兵軍的消耗。要不然現在北疆集團軍群下面怎么只有一個裝甲軍呢?如果再多幾個裝甲軍,眼前的蘇軍築壘地帶還不跟紙糊的yiyang?可是長達數千公里的後勤線又能負擔得了多少裝甲部隊呢?將來的戰線肯定還要向西推進,到時候後勤補給的困難將對裝甲部隊的運用形成更大的制肘,步兵說不定將會成為中蘇戰場上真正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