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7 轉折點到了么? 七(1 / 2)

鐵血大民國 大羅羅 2687 字 2020-07-13

「波蘭,波蘭,又是波蘭!現在托洛茨基同志眼睛里面只剩下了波蘭,已經沒有中亞和中亞方面軍了……上個星期才調走4個坦克軍,現在又要把剩下的4個也調走!這下整個中亞方面軍連一輛坦克都不剩了,沒有坦克,我們拿什么來保衛中亞的沙漠和草原?這里可要比波蘭大上幾十倍!整整幾十倍啊!」卡拉干達集中營內的蘇軍中亞方面軍司令部里,伏龍芝捏著蘇軍統帥部發來的電報,一個勁兒的發牢『騷』。

眼下中亞的戰局已經呈現出很多陷入困境的跡象。首先是共青團城方面,足足投入11個集團軍的龐大兵力,本來以為可以打得中國人滿地找牙,可是誰也沒料到中國人的那個第2裝甲騎兵軍就像一把無堅不摧刺刀yiyang,左一刀又一刀,扎得南北兩路齊頭並進的百萬蘇軍損失慘重,三天之內就有六個步兵師被打垮!最後只得改變戰術,用步步為營、陣地推進的辦法緩緩壓向共青團城,估計沒有半個月大軍連共青團城的邊都『摸』不到!

在齋桑泊阿拉湖戰場上,昨天上午開始,中國軍隊終於祭出了裝甲集群突擊的殺手鐧!幾百輛坦克引領著幾萬進攻部隊連著發動了9次突擊,還有近3000門大炮和5、600架飛機提供火力支援。雖然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但也得到了應有的收獲,蘇軍的第二道防線在他們的第9次突擊中告破!而且中國人也找到了對付蘇軍混凝土反坦克據點的辦法,他們用7英寸的加農炮抵近發『射』穿甲彈!區區250mm的混凝土板在那種用來對付海軍重巡洋艦的穿甲彈面前和紙糊的沒兩樣!這樣打下去。苦心經營了一個冬季的齋桑泊阿拉湖防線肯定守不了多久,現在連准備用來打反擊的坦克軍也被抽調一空,等到防線一破。可就真的要大敗虧輸了。

而在中亞方面軍的南面,印度方面軍的情況同樣不太理想,穆斯林聯盟和真主黨的軍隊早就縮到了阿富汗和克什米爾的大山里面,那里的地形根本不適合大兵團作戰。用兵頗為謹慎的布柳赫爾只得采取步步為營的戰術一點一點擠壓對手的活動空間,可是印度西部和中南部地區發生的大飢荒和印度教徒、y斯蘭教徒還有錫克教徒的武裝暴動,卻讓新生的印度人民政權焦頭爛額……沒有飯吃就造反,這些印度阿三實在反動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想當年蘇俄內戰和農村集體化的時候。不知道餓死了多少,蘇聯人民不也好好忍受著么?

不得已之下,布柳赫爾只得將大量的兵力部署於印度解放區以彈壓層出不窮的反革命暴動!以至於向阿富汗和克什米爾山區進攻的兵力不足。打通中亞和印度聯系的阿富汗印度西北會戰只能不死不活拖著,真不知道要打到何年何月?[]鐵血大民國637

更讓伏龍芝頭疼的是,原本還算太平的蘇聯中亞地區,最近也頻頻發生恐怖襲擊!在吉爾吉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等地。部分曾經信仰y斯蘭教的原住民在占據了阿富汗的真主黨的煽動下。走上了反黨反人民的歧途,妄圖通過恐怖活動達到分裂蘇維埃祖國的險惡目的。雖然在內衛部隊的鎮壓下,陰謀分子和恐怖分子最終只有死路一條,可是眼下卻讓中亞方面軍的後方出現了不穩的情況。就在三天前,一個真主黨支持的恐怖集團還炸壞了一座重要的鐵路橋,讓中亞大鐵路的運輸停頓至今!

所以,速戰速決打敗中國西北方面軍,奪取外疆。然後再利用有利地形轉入防御態勢,已經成為他穩定中亞局面的最有效手段。可就在這個關鍵時刻……莫斯科方面居然不顧中亞戰場。把中亞方面軍的主要突擊力量8個坦克軍全部調走!

「中亞怎么辦?中亞三疆會戰還怎么打下去?要是中亞方面軍真的在這場會戰中敗北,中亞的局面要怎么維持?不能只知道波蘭不管中亞,這是對世界革命的不負責任!」伏龍芝的聲音越來越大,好像要一次把這些年來所受的窩囊氣全部發泄出來yiyang。

他的參謀長馬利諾夫斯基一個勁兒的皺眉頭,還不時偷偷用眼角打量方面軍政治委員加馬爾尼克。後者雖然不是什么小報告之王,可畢竟負有監督方面軍軍事首長的責任,伏龍芝的這些牢『騷』話肯定會通過加馬爾尼克傳到托洛茨基耳朵里去……

就在馬利諾夫斯基不知道該怎么打斷自己這位老上司的牢『騷』話時,作戰室里面的電話鈴突然想了起來,他拿起電話聽了兩句就忙匯報道:「司令員同志,是哈帕耶夫同志的電話,他建議放棄中亞三疆會戰……」

放棄會戰?伏龍芝唇角掛起了無奈的苦笑。其實他心里面早就萌生了這個念頭,會戰很明顯已經打不贏了!可是現在放棄就是實實在在的輸了,雖然軍事上的後果頂多就是損失一二十萬殿後部隊,對擁有160多萬兵力的中亞方面軍而言不是什么致命的打擊。但是政治上的後果卻非常嚴重,因為這將是世界革命開始以來,第一場無法抵賴的大敗北!

蘇聯紅軍在中亞三疆大會戰中的敗北,很有可能會被帝國主義和各國反動派看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是蘇聯走向失敗的開始!原本處於觀望狀態的帝國主義國家和反動派很有可能會加入英德中三國的陣營!最要命的是,自己很有可能會要為這場敗仗負責。

「不行,現在還不能放棄,我們不能輕易認輸,而且工農紅軍也絕不會輸……」

「司令員同志,我覺得哈帕耶夫同志的建議是可行的。」伏龍芝的話音未落。就被一旁的政治委員加馬爾尼克突然打斷他道:「現在全世界的目光都盯著波蘭,中亞的得失相對於波蘭會戰的勝負而言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而且,伏龍芝同志。您作為我黨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以您的軍事眼光,您覺得中亞三疆大會戰還有獲勝的可能么?」

「如果……」伏龍芝的臉『色』鐵青,吞吞吐吐地開口道。

「沒有什么如果,」加馬爾尼克又一次打斷道:「在波蘭會戰勝利之前,坦克軍和空軍不可能再回到中亞來了。我們能靠一百多萬步兵打敗擁有空中優勢和一千多輛坦克的中國西北方面軍么?馬利諾夫斯基同志,您認為呢?」

「這不可能。政委同志。」馬利諾夫斯基如實回答道:「中亞的地形太開闊了,在這里沒有裝甲部隊沒有空中優勢就只能被動挨打,哪怕我們的數量多過對手一倍!事實上。我們的敵人在數量上也不是完全處於劣勢,如果算上他們的國民警備軍,中國西北方面軍的總兵力超過200萬!」

加馬爾尼克看著伏龍芝:「伏龍芝同志,作為一名優勢指揮員。我想您應該清楚。軍事指揮必須建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

伏龍芝的臉『色』很陰沉,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反問道:「哈帕耶夫同志有沒有說過齋桑泊阿拉湖防線還能維持多久?」

「如果得不到必要的增援,最多只能維持一個半星期,如果將防守的兵力減少到10萬以下,最多維持4天。」

「只能維持4天,也就是說,100多萬大軍必須在四天內撤到安全地帶……」伏龍芝在作戰室內來回踱步,聽他低聲嘀咕的話語。似乎已經打算放棄會戰了。很明顯,他是一名非常優秀的軍事指揮員。他不僅知道怎么戰勝敵人,更知道怎么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保存實力。而且他的上司托洛茨基同樣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並沒有給他下達過什么不合情理的命令或指示,還給了中亞方面軍相當大的自由度,不過他還是有那么一點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