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 大縱深突擊vs誘敵深入 二 求月票(1 / 2)

鐵血大民國 大羅羅 2621 字 2020-07-13

「什么!才剛剛四天貝加爾方面軍就頂不住了?!哈列普斯基同志難道忘記怎么打仗了嗎?」

一聽到哈列普斯基的請求,向來脾氣火爆的這個前沙俄陸軍上校,現在的紅軍大將加米涅夫就氣不打一處來。這次的大撤退並不是一走了之再不回來了。而是誘敵深入,既然要誘敵,就不能閃得越快越好,而是要且戰且退,所以原定計劃中是半個月放棄遠東,一個月放棄貝加爾湖地區,兩個月內將大軍安全轉移到葉尼塞河流域,以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為核心展開防御……可是現在才多久?僅僅四天後貝加爾方面軍就快扛不住了?按照這樣的速度頂多二十天遠東和貝加爾湖地區就得丟光!這樣中國人能不起疑嗎?

遠東方面軍參謀長梅列茨科夫是從貝加爾方面軍調過來的,對貝加爾方面軍所面臨的情況非常了解。他拿起指揮棒,頗為無奈地走到地圖台前,指著貝加爾地區以南的蒙古對加密涅夫道:「司令員同志,貝加爾方面軍所面對的敵情一直非常嚴峻,中國人在蒙古部署了大量機械化部隊,光是查明番號的裝甲軍/裝甲騎兵軍就有6個。而且這些裝甲部隊在1933年都得到了加強,每個軍都至少擁有近700輛坦克、強擊火炮!

可是貝加爾方面軍現在連一輛坦克都沒有,總兵力也不過7個集團軍50多萬人,其中的3個集團軍已經秘密撤往克拉斯諾亞爾斯克。1個騎兵集團軍部署在唐努烏梁海地區,1個集團軍防守伊爾庫茨克和烏蘭烏德。可以用來守備買賣城一帶的部隊只有2個集團軍,而且還有2個步兵師陷在達爾汗,已經失去聯系,估計是全軍覆沒了。

從目前的戰況來看,中國軍隊的戰斗力比想象中更加強大,如果不是統帥部的誘敵深入計劃,我們和貝加爾方面軍極有可能會在今年春天全軍覆沒!面對這樣凶殘的敵人,現在首先要保證的就是主力部隊的安全。哪怕撤退的快一點也不要緊。」[]鐵血大民國671

加米涅夫點點頭,保存實力的確是最要緊的,否則部隊打光了,敵人再深入紅軍又能怎么樣?但聯g遠東局第一書記托姆斯基卻神色凝重地道:「加米涅夫同志,遠東共和國撤退和今後的敵後斗爭都需要時間進行部署。這次的命令下來的太急了,地方上的同志都措手不及啊!如果……」

加米涅夫為難地看了托姆斯基一眼,後者是老資格的蘇聯革命家。1904年加入俄國社會革命黨,參加過1905年革命,10月革命勝利後長期從事工會工作,之前還一度出任過聯g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原本和革命先知的關系不錯,後來因為在工會到底代表工人利益還是代表黨的利益這種雞毛蒜皮的事情上和托洛茨基有分歧,所以才外放到遠東來當第一書記的。不過中央委員的地位還是在的,這說明托洛茨基隨時都有可能把他召回莫斯科再度重用。

所以加米涅夫也不好太不過面子,只得耐心解釋道:「托姆斯基同志,我也知道遠東地方同志的難處,不過這一次統帥部有一個可以扭轉東方戰線被動局面的大計劃。可以說是萬無一失,成功概率極高。但必須要注意保密。如果讓敵人知道了我們是故意將他們引入圈套,整個戰役就將功虧一簣。所以不能提前安排地方同志轉移……遠東這里的特殊情況,您比我們要清楚。至於統帥部和托洛茨基同志那里,我一定會盡力替你們解釋的,相信托洛茨基同志也會體諒你們的難處。」

話說到這個份上,托姆斯基還能怎么樣?只能嘆口氣起身告辭了,根據計劃,他這個遠東局第一書記是要留在遠東地區堅持斗爭的,遠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人民委員會和最高蘇維埃也不能離開遠東,他們都要打包遷移到位於勒拿河畔的雅庫茨克,那里距離西伯利亞大鐵路有一千多公里,還有外興安嶺和大片的原始森林阻隔,相信中國軍隊沒有那么快打過去。

此外,遠東方面軍在名義上也不會撤離,第55集團軍司令部將升格為新的遠東方面軍司令部,原55集團軍司令員秋列涅夫則會出任新的遠東方面軍司令員。至於加米涅夫則會率領遠東方面軍主力和貝加爾方面軍主力會師,隨後兩方面合並為東方面軍,加米涅夫會出任司令員,哈列普斯基改任政治委員。同時,蘇軍統帥部還將從中亞方面軍、西西伯利亞方面軍和蘇聯西部地區調集最少10集團軍和10個坦克軍劃歸東方面軍,用於未來據說能扭轉乾坤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大會戰。

……

1934年3月16日,中亞,吉爾吉斯山北麓,暴雨如注,傾盆而下。來自南方的濕冷空氣同賴在吉爾吉斯山脈周圍不肯北退的冷空氣終於來了個激烈碰撞,也宣告中亞雨季的提前到來。與此同時,氣溫還是漸漸升高起來,吉爾吉斯山脈和天山山脈融化的冰雪匯入楚河、伊犁河等大小河流,使原本平靜的河面忽然水位暴漲,漫出了河道,化作洪水沖垮了不少道路、橋梁,讓北疆南部地區的交通幾近癱瘓。在楚河以西的一條泥濘不堪的公路上,大群大群的華軍士兵正喊著勞動號子,幫著不怎么適合拉車的伊犁馬,拉一門門105mm/155mm的重炮向前開進。在不遠處的一片高地上,穿著膠布雨衣的吳佩孚和朱d並肩站在一起,舉著望遠鏡觀察前方的蘇軍陣地。在他們的前方和四周,還有數以萬計的華軍官兵正揮汗如雨的在搶挖工事,修築出發陣地。在高地北側的空地上,上百門裹著炮衣的大炮已經排列整齊。還有望不到邊的馬車正把一車車的炮彈運送過來,一場攻堅戰似乎就要發生了!

「玉帥。朱老總,白長官來了。」

參謀的提醒聲中,吳佩孚和朱d同時扭頭看去,就見白崇禧踏著泥濘的道路從山腳下爬了上來,見面後也不寒暄就開門見山地問道:「玉帥,玉階兄,情況怎么樣?塔拉斯河西岸的敵人是主力部隊嗎?」

白崇禧指揮的西北方面軍和北方方面軍同一天展開進攻,攻勢分成南北兩路。北路是主攻,以第2裝甲集團軍為主力,加上第3集團軍和第4集團軍、第11集團軍、第15集團軍,由西北方面軍副總司令夏威擔任總指揮,從阿亞古茲河以東出擊,兵分兩路,一路直撲哈薩克斯坦首府卡拉干達;一路殺奔額爾齊斯河。切斷蘇聯西西伯利亞方面軍和哈薩克斯坦方面軍之間的聯絡。

本來,白崇禧和夏威都認為這一次進攻將遭遇到蘇聯紅軍的頑強抵抗,還做好了在哈薩克斯坦草原同蘇軍坦克部隊決戰的准備,為此還特別要求空軍將隸屬於西北方面軍的第1航空軍所屬的攻2輕型俯沖轟炸機一律換成斯圖卡式,以增強空中打擊的威力。但是進攻開始後卻出人意料的順利,夏威指揮的幾十萬大軍根本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唯一的困難居然就是沿途的道路、橋梁、村鎮悉數被蘇軍破壞,造成大軍沒有良好的行軍和休息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