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 開辟第三戰場(1 / 2)

鐵血大民國 大羅羅 2646 字 2020-07-13

「自、『自殺』式飛機!?安田同志,你不是在開玩笑吧?」

安田康夫提出的建議讓魯易吃了一驚,他建議印度紅空軍的飛行員駕駛著裝滿炸彈的飛機去撞擊停泊在錫蘭的英國印度洋艦隊!魯易阿三在心中暗罵,這個打法可夠缺心眼的,有哪個飛行員肯這么干?

安田介紹道:「日本紅海軍航空兵已經成立了落干個『神風特攻隊』,這支部隊就是實行『自殺』式攻擊任務的!截至7月底,一共有3500多名紅軍戰士報名參加特攻隊,現在這些敢死隊員正在日本海軍的航空學校進行訓練。我想印度的gcd員、共青團員不會比日本紅軍戰士怕死吧?只要魯易同志一聲令下,一定會有成千上萬的同志前來報名的。」

缺心眼的日本人還真多啊!魯易和托洛茨基交換了個眼神,然後無奈地說:「當然,這樣的印度同志一定很多,但是我們的空軍飛行員卻很少,而且他們都沒有受過攻擊水面艦艇的訓練,恐怕完成不了這樣艱巨的任務。」

安田康夫擺了擺手道:「魯易同志,訓練特攻隊員其實很簡單,根本用不著從經驗豐富的現役飛行員中招募,只要普通的紅軍戰士即可。這樣吧,只要你們能招募到敢死隊員,訓練的事情我們幫助解決,此外我們還可以提供特攻飛機的樣品和圖紙,以蘇聯的航空工業水平應該可以很快制造出來的。」[]鐵血大民國710

「可是這種缺心……呃,是英勇無畏的打法萬一不能起到摧毀英國印度洋艦隊的作用呢?」魯易皺著眉頭追問道。

安田康夫看看臉『色』陰沉的托洛茨基,咬咬牙道:「如果不行,那么日本紅海軍就派遣艦隊進入印度洋。此外,日本還可以向印度提供10艘驅逐艦、5艘潛水艇和2艘巡洋艦,並且幫助印度訓練海軍官兵。」

「那么日本能否向中東派出遠征軍呢?」托洛茨基又追問道。

面對托洛茨基的咄咄『逼』人,安田康夫心中叫苦不迭,他勉強擠出個笑容,向托洛茨基解釋道:「派遣陸軍首先要取得印度洋制海權。只要印度紅空軍的特攻戰術奏效,日本陸軍立即就能派往中東,這是沒有問題的,在這之前,日本只能向派出少量人員到中東或是印度。」

這個結果還是讓托洛茨基比較滿意的,實際上他並沒有指望日本能答應向印度洋派兵,中日之間的默契他是知情的。而且也默認了,只是魯易提出這樣的要求,他也不好駁了這個新鮮出爐的gc國際亞洲局書記的臉面,只好跟著向日本施加壓力。

……

此時此刻,常瑞青正在凱撒霍夫飯店的某一間豪華餐廳里同美國總統羅斯福一起吃晚飯,吃的是法式大餐。菜單用中英兩國文字印在上面有美國官方大紋章徽飾的淡黃『色』的厚紙上,有魚、湯、野味、牛扒、雞、蔬菜沙拉和烤羊肉等長長一串。金發碧眼的侍者開始一道道的上菜,另外更多的侍者那種葡萄酒、香檳酒或是威士忌殷勤地給賓客們倒酒。雖然上午同霍普金斯的會談不怎么愉快,但是這會兒卻是一副賓主盡歡的愉快氣氛。

富麗堂皇的餐廳里的一張長餐桌周圍,坐滿了權勢煊赫的大人物,今天的宴會花的是美國納稅人的錢,所以羅斯福總統大模大樣坐在餐桌頂頭的主位上面。在他的兩側分別坐在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他們三個人似乎談得很投機,特別是那位穿著藍『色』意大利海軍制服的意大利領袖的話好像永遠說不完,能作為世界五大強國之一的領袖出現在這個餐廳里,顯然讓墨索里尼先生興奮不已了。

常瑞青坐在希特勒身邊,他的對面是坐在墨索里尼身邊的英國首相張伯倫,他們二位從宴會一開始便開始低聲議論著印度問題。再有幾天就是印度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了,這個消息對張伯倫來說無疑是很壞的。這說明億印度阿三已經團結在印度gcd的紅旗之下,正式擺脫大英帝國的殖民統治了。更讓張伯倫感到沮喪的是,眼下英國國內對印度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也出現了兩種意見,一種意見是承認印度獨立,過去10年的印度戰爭已經讓大英帝國感到筋疲力盡,或許現在是時候擺脫這個麻煩了。另一種意見當然是反攻印度,代表人士是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

他也出席在今天的宴會現場。就坐在張伯倫身旁,豎著耳朵在聽常瑞青和張伯倫的談話,當他聽到常瑞青說中國已經幫助印度m斯林聯盟和真主黨招募到了一百萬大軍,准備在完成訓練後分成東西兩路反攻印度的時候。頓時就追問了起來:「請問總理閣下,您打算讓大英帝國在反攻印度的戰爭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如果那些m斯林成功取得印度統治權,他們和大英帝國的關系又將如何定位呢?」

常瑞青咳嗽了一聲,唇角『露』出一絲苦笑:「這兩個問題,似乎不應該由我來回答吧?現在的關鍵是,你們大英帝國到底准備在反攻中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如果你們還打算在戰後維持在印度的殖民統治,那現在就應該承擔起相應的義務,否則要那些m斯林服從倫敦的指揮也不大可能吧?畢竟現在m斯林軍隊的武器、經費、教官都是我們提供的,大英帝國反攻印度的積極『性』在哪里?我好想沒有看到,反而還風聞了一些大英帝國准備放棄印度的傳言。」

丘吉爾冷冷地看著常瑞青:「大英帝國永遠不會放棄印度!但是誰都知道,這場世界大戰的重心不是在南亞,而是在歐洲!所以我們必須將主力配置在歐洲,等打敗蘇聯之後再解決印度。」

常瑞青看了看張伯倫,英國首相微微地點了一下頭,似乎是認可了丘吉爾的話:「……大英帝國當然不會放棄幫助印度人民的義務,現在的問題,只是一些軍事部署上面的細節問題。我們也考慮過了,這個時候從中亞和東孟加拉發動反擊成算不大,印度紅軍的總兵力有1000萬之多,靠100萬m斯林軍隊似乎不足以擊敗他們。所以我們認為。反攻印度應該放到解決蘇聯之後,而現在我們的重點只有兩個,一是歐洲,二是中東。我們希望中國也能以這兩點為重心,進行軍事上面的部署。」

「當然,當然,我方的部署一直是首先打敗蘇聯為核心的。只要打敗了蘇聯,日本和印度這兩個蘇維埃國家就不足為慮了,所以打敗蘇聯就是打敗印度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