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 錯誤的戰爭 十八 月票來了么?(1 / 2)

鐵血大民國 大羅羅 2654 字 2020-07-13

「……蘇聯人的坦克出現了!就在奧金萊克將軍指揮的英國裝甲部隊連續突破了印度紅軍的三道防線之後。這些蘇聯人的坦克從嚴格意義上說並不是真正的坦克,因為它們沒有炮塔,一門75mm的加農炮直接安裝在車身上面,而且這種裝甲戰斗車的車身非常低矮,可能還不足2米,還塗裝上了防沙漠環境的『迷』彩『色』,沖在最前面的英國坦克根本沒有看清對方的樣子就紛紛中彈起火了。當時的場面真的、真的令人難以忘懷,哪怕過了十年,我都能清晰回憶起當天我所見到的每一個場景。英國人發起的攻勢非常浩大,每次都會投入至少500輛坦克、裝甲車和數萬步兵,20公里寬的正面上布滿了坦克、裝甲車和步兵,雙方的炮火你來我往,戰場上面到處都是硝煙、火光,還有熊熊燃燒的坦克……還有燒焦的或是炸死的士兵!只要一想到這些,我的耳邊就會響起炮彈出膛的『蓬蓬』聲,穿甲彈撞擊金屬的『匡匡』的聲音,還有炮彈炸開的巨響,以及垂死的官兵所發出的慘叫聲,這一切是那么的清晰,好像就發生在昨天一樣!」——以上摘自史迪威中將的回憶錄《錯誤的戰爭》。

「快看,那是坦克,印度人居然有坦克!太不可思議啦!」

「不!那是追獵者!該死的,那是追獵者!它的炮口正對著我,我完啦!上帝啊!我要死了,我要死了,啊……」

「上帝啊,我們的40mm炮根本對付不了它們,怎么會這樣,我們打不動它們……」

巴頓將軍的裝甲指揮車上的電台一直打開著,他所在的位置離開正在展開坦克戰的前線比較遠,而且地勢也不高,所以根本看不見戰場上面的情況。只好通過電台來聽了。[]鐵血大民國736

「追獵者!」聽到這個無比熟悉的名詞,巴頓的瞳孔就是一緊,下意識地就回頭看了眼坐在他身邊的林祚大中將。

「巴頓將軍,英國人遇上的應該是su-75自行火炮,這是蘇聯人在法國人的幫助下在法國版追獵者坦克殲擊車的基礎上開發的強擊火炮。外形和追獵者很像,只是稍大一點,威力也差不多……那門48倍口徑的75mm坦克炮很厲害。如果用鎢鋼穿甲彈的話,可以在1500米的距離上穿透120mm均質鋼板!」林祚大深吸了口氣,用英語向巴頓介紹了蘇聯版追獵者的大致情況,他頓了下又補充道:「我想,他們現在遇到的是蘇聯的坦克軍!」

「該死的法國佬!」巴頓咬牙罵了一句,不過很快又恢復了鎮定。「沒問題的。英國佬對付得了,他們的馬蒂爾達2型坦克的皮很厚,主要部位的裝甲厚度有75——78毫米,次要部位也有25——55毫米。而且他們的十字軍巡洋坦克速度很快,可以繞到蘇聯坦克集群的側翼進行攻擊,我記得追獵者坦克殲擊車的側翼裝甲很單薄,擋不住40mm炮的。」

話雖然這么說。不過巴頓心里面卻極不看好英國人的馬蒂爾達坦克和十字軍坦克,因為在同英國人並肩作戰了一段時間後,他已經很了解那6個英國裝甲師的底細了。

英國人在這場世界大戰前並不怎么重視發展裝甲部隊,雖然也組建了兩個裝甲師,不過裝備的坦克卻是極為落伍的。以至於在1932年的第一次中東會戰中出盡了洋相。之後,英國陸軍痛定思痛,終於決定要加大裝甲部隊的發展力度。不過英國坦克的發展道路卻非常古怪,當時中德都是英國的盟友。法國和英國的關系也非常密切,照理英國佬可以仿造追獵者坦克殲擊車,也可以在法國坦克的基礎上開發自己的坦克。可是英國人偏偏放著現成的經驗不用,非要自己『摸』索出一條路來。而且他們的坦克戰經驗也不足,又不肯虛心向中德兩國求教,結果就自己「『摸』索」出了兩條非常奇怪的坦克發展思路。

其中之一就是所謂「步兵坦克」,也就是被英國人吹捧為「戰場女皇」的馬蒂爾達系列坦克。現在正在胡賴斯戰場上同蘇聯的su-75廝殺的是馬蒂爾達2型坦克。就像巴頓說的,這種坦克的皮的確比較厚,而且不向追獵者系列只顧正面裝甲而忽視了其它部位。馬蒂爾達2型是渾身上下都包裹著厚厚的裝甲。

但是,馬蒂爾達2型坦克的裝甲雖厚。可也扛不住su-75的那門48倍口徑75mm炮啊!而且,擁有堅固裝甲的馬蒂爾達2型卻沒有犀利的火炮,一門40mm口徑的坦克炮的威力實在是太小了。根本不足以威脅到追獵者系列60mm呈60度角的正面裝甲。所以馬蒂爾達2型唯一可以威脅到追獵者的辦法就只有利用機動『性』繞道對方側面進行攻擊。可是……英國坦克設計師不知道吃錯了什么『葯』,居然采用了雙發動機的動力系統!這種古怪的設計不僅增大了動力裝置的體積和重量,而且還帶來了雙機工作時的同步協調問題,造成了一加一小於二的局面,再加上馬蒂爾達2型高達噸的戰斗全重,使得這款擁有190匹馬力動力的坦克,在戰場上面的速度遠遠比不上蘇聯的su-75。也就根本談不上利用機動『性』繞道對手側面進行攻擊了。

此外,另外一款所謂的「巡洋坦克」的設計思路就更加莫名其妙了。英國的坦克設計師們認為,用於對抗敵軍坦克的坦克,應該有裝甲薄、速度快加上火力強這三個特點。不過他們設計出來的「十字軍」型巡洋坦克的卻只有速度快和裝甲薄這兩個特點,一門40mm的主炮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同火力強劃上等號的。真不知道奧金萊克中將准備怎么用這兩款大車扛小炮的坦克去對付蘇聯版的追獵者?

「我們要用馬蒂爾達2型吸引敵人的火力,然後利用十字軍坦克的速度從兩翼攻擊!」

在更靠近一線戰場的一輛裝甲指揮車旁,從來沒有指揮過裝甲部隊的史迪威正在教剛剛打了敗仗的奧金萊克怎么對付蘇聯坦克。他蹲在地上,用手指在滾燙的沙地上畫了好些個代表坦克部隊的線條,然後對奧金萊克的另外幾個英軍裝甲師師長說道:「馬蒂爾達坦克就是重步兵,應該擺在正面,就像拿破侖時代的線列步兵一樣,緩緩壓向對手!十字軍坦克就是輕騎兵。應該從敵人的兩翼包抄,這就是對付蘇聯『追獵者』坦克的辦法!好了,這一次我們出動600輛坦克,給蘇聯人一點厲害瞧瞧!」

而在英美裝甲部隊戰線的對面,蘇聯紅軍第39坦克軍軍長崔可夫也正在給幾個手下面授機宜:「同志們,剛才的交手已經表明了他們的坦克完全不是su-75的對手,不過帝國主義不會那么輕易就夾起尾巴逃跑的。他們一定還會發動新的進攻。我估計,下一次他們就該拼數量了。可能會用那種火力很弱的重型坦克當肉盾吸引su-75的火力,再讓那種速度很快的中型坦克從兩翼包抄。我的辦法就是用印度人的反坦克炮和步兵去對付包抄的中型坦克,我相信印度人能掩護我們的側翼安全。而我們就集中su-75的火力先打光敵人的重型坦克!」

1935年的5月17日下午,2點15分。美英聯軍開始了第二輪裝甲突擊前的炮擊,這次炮擊的主要目標是以su-75為核心的蘇軍防御的兩側。為十字軍巡洋坦克開辟一條進攻的通道。但是為了達到出其不意的目的(說真的美英聯軍這次就毀在總想著出其不意上頭了,他們的對手都打了那么多年了,什么「奇」沒見過?),所以英美聯軍的炮擊時間並不長,總共只有15分鍾。先是5分鍾的前沿火力急襲,再是5分鍾的淺近縱深『射』擊,最後是5分鍾的第二次前沿火力急襲。而且由於前胡賴斯遠離吉達港。在之前幾天向波斯灣進軍的途中又進行了許多場戰斗,所以現在史迪威——韋維爾集群的彈『葯』有些不足,所以這次炮擊不但時間較短,火力投放密度也不足,沒有能重創部署於蘇軍坦克集群左右兩翼的印軍反坦克炮陣地。

當時已經抵達一線觀戰的林祚大就在自己的戰場日記里這樣寫道:「英美軍隊的炮擊明顯是敷衍了事,這樣的火力准備不可能摧毀潛伏的蘇軍反坦克炮陣地,而且他們的飛機不知道去了哪里?從今天上午到現在,我沒有看到一架飛機出現在戰場上空。已經開進波斯灣的英美聯合艦隊不是擁有4艘航空母艦么?它們為什么不派飛機到胡賴斯助戰呢?我有一種很不祥的預兆!」

英美聯合艦隊沒有派飛機來助戰當然是有原因的,因為他們現在有點自顧不暇了!實際上就在胡賴斯戰役開始的同時,布柳赫爾就向南雲忠一和井上成美下達了開始執行「波斯灣特攻作戰」的命令。120架伊-18、195架伊爾-2、202架用伊爾-16改裝的「特攻機」向傳入波斯灣的英美艦隊發起了突然襲擊!

「『自殺』飛機!」

「防撞擊,准備!」

「轟、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