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0 高山上的血戰 還有月票嗎?(1 / 2)

鐵血大民國 大羅羅 2681 字 2020-07-13

「…···對於第一次世界革命由勝轉衰的轉折點到底在哪里的問題,十幾年來始終爭議不斷。德國人認為是波蘭會戰,中國人認為是第二次中亞會戰,而美國人認為是他們的太平洋艦隊主力成功進駐莫爾茲比港拉開了國際帝國主義反攻的序幕。不過實事求是的講,以上這些都不是上一次世界革命真正的轉折點,也不是國際gc主義陣營失敗的開

因為在波蘭戰役和第二次中亞會戰後,國際gc主義陣營的戰略進攻仍然沒有結束,先是印度革命取得了偉大勝利,接著我們又在中東打敗了美英中阿四國聯軍,將紅旗第一次『插』上非洲大陸!更重要的是,印度這個曾經是世界上人口數量第二多的國家在革命勝利後成為了國際gc主義陣營的生力軍,就如我父親說的那樣,我們印度人民已經做好了准備,將為世界革命的勝利付出一億生命!在那時,我們都相信,這樣的犧牲足夠為世界革命贏得最後勝利了。

但是,在1935年夏季的xizang—英帕爾會戰過後,我們知道自己徹底錯了,我們過於相信數量的優勢,而忽視了質量和優秀的軍事指揮。在這方面,蘇聯人自己做得也不是太好,他們在第一次世界革命中,平均每個月都要損失60萬人!而我們在這方面做得更差,太多太多的印度青年在沒有得到必要的訓練和裝備的情況下就被投入戰場成了炮灰。這樣的情況在喜馬拉雅戰場上顯得尤為嚴重,那是一個高原戰場,我們這些終年生活在平原上的人們到了那里連呼吸都很困難,而且那里的氣候非常寒冷,食品和水都煮不熟。那時印度官兵的健康狀況非常糟糕,很多人連步槍都拿不動,走路都走不穩,可是為了世界革命的勝利,他們仍然義無反顧地走上戰場、沖向敵人幾個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喜馬拉雅雪山,但是最後我們還是失敗了,太多太多的印度青壯年在xizang—英帕爾還有稍後開始的印度西北會戰、第三次中東會戰中犧牲!哪怕是印度這樣一個擁有35億人口的國家,都承受不了那樣的傷亡。所以我認為1935年的xizang——英帕爾會戰、印度西北會戰和第三次中東會戰才是第一次世界革命失敗的開始。」——以上摘自印度人民共和國第二代偉大領袖阿塔爾.庫馬爾.乍里亞的回憶錄《寫在第二次世界革命之前》(又名《世界革命失敗的開始》)。

現在讓我們回到1935年夏季的xizang——英帕爾戰場上吧,雖然這里不一定是世界革命開始走向失敗的地方,但絕對是印度革命失敗開始的地方。而揭開印度革命失敗序幕的,則是一群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中**人。

「敵襲!敵襲!」第3山地軍第8山地師第22山地步兵團9連連長卓木德仁中尉穿著綠『色』『迷』彩服,裹著厚厚的羊『毛』毯子,抱著心愛的31型自動步槍,在掩體里面剛合上眼睛耳邊就傳來了哨兵的叫喊聲。[]鐵血大民國750

「大晚上的還來?這些印度阿三不用睡覺啊!」卓木德仁嘀咕著『揉』了『揉』眼睛,又打開水壺喝了幾口涼水,頓時清醒了不少,問道:「印度阿三上到哪兒了?有多少?」

「快到半山腰了,大半夜的也看不清有多少人,不過總有好幾千吧。」剛剛從掩體外面鑽進來的哨兵洛桑大聲報告道。卓木德仁倒吸口涼氣,又是好幾千人!印度阿三的人還真是多啊,為了自己防守的這個前線哨所就好幾千、好幾千的部隊砸過來!今天白天已經發動了七次猛攻到了晚上還不消停!

「都別睡了,快起來,准備戰斗!」

卓木德仁吼了一聲拎起自己的31型自動步槍,又在腰里面『插』了幾個彈夾和手榴彈,才大手一揮,招呼自己的部下離開這個土木結構的避彈掩體,沿著交通壕往前面陣地走去。等到他們貓著腰進入塹壕時,印軍的炮擊已經開始了。

轟!轟!轟!

印軍的炮彈有一發沒一發的打過來,既不密集,也沒有什么准頭,大部分都落在華軍陣地外面,難得有幾發命中的也沒有造成多大的損失。

對於印度人的炮擊,卓木德仁和他的部下早就不當回事兒了,雖然他們都是初上戰場,但卻不是什么新手,全連官兵都去青海參加過軍事演習,見識過真正的大炮兵主義。坐在戰壕里面聽著外面轟隆隆的炮聲,卓木德仁嘴里罵罵咧咧地道:「這幫印度阿三的炮灰當得可真不值,蘇聯干爹連炮彈都不肯多給幾枚,看來這些印度『性』命還沒有炮彈值錢呢。」

一旁的副連長,從中國遠征軍調來的前韓國國防軍軍官李振泰少尉(常瑞青吞並朝鮮半島的最新手段就是給所有參加過中國遠征軍的朝鮮人發中國護照,還允許他們加入中國國防軍)哈哈笑了笑道:「老『毛』子就算給大炮給炮彈,他們也拉不到喜馬拉雅山上來啊,德仁大哥你不知道,老『毛』子的大炮都是傻大笨粗型的,他們的76野戰炮比咱們的105nnr榴彈炮在平原都需要8匹馬拉!」

「哈哈,原來是這樣……」

卓木德仁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信服的表情,雖然他的軍銜比李振泰高,但論起軍事素養和經驗,還真不如對方。

他不過是zhongyang軍校拉薩短期訓練班畢業的,而李振泰是正兒八經的平壤陸軍軍官學校的科班生,還在朝鮮戰場上和日本人打了六年,後來又到印度作戰,這樣經驗豐富的連級軍官在中國國防軍中大概也是不多見的。

李振泰對印軍火力不足原因的分析也完全正確,雖然印軍火力貧弱,但也沒有少到現在這種程度,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正是因為蘇制火炮過於沉重,很難拖上高原。相比之下,華軍山地部隊就擁有許多重量輕,火力猛的火炮,有些還是專門為山地部隊開發的。

比如瑞典博福斯公司開發的30式75山炮,雖然只是一門785公斤戰斗全重的山炮·但是最大she程卻達到9150米。而且該炮構造精巧、分解靈便,在拆分之後可以用騾馬馱運,只要步兵能上去的地形,這門大炮都能安放上去·所以特別適合在山區運用。歷史上這款火炮曾經被國民黨軍隊大量采購,成為德械師師級炮兵火力的支柱,而在本時空,中國的兵工廠則從博福斯購買了生產許可,大量仿造了30式m山炮,配屬給了山地部隊。

另外,中國山地部隊還擁有不少國產的29式150nnm步兵炮(m自行步兵炮就是將這種火炮安裝在追獵者地盤上)和29式105mwr輕型榴彈炮(c型自行榴彈炮也是使用這種火炮為主炮的)。每個山地師所屬炮兵團都擁有兩個營的30式rm山炮、一個營的29式pm步兵炮;在山地軍所屬的炮兵團中則配屬三個營的29式kom榴彈炮。在山地步兵團一級·還配屬有一個75無後座力炮營和一個m重迫擊炮營。

而且,中國在xizang的駐軍雖然不多,但是戰爭准備卻進行了多年,不僅在中國和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等國邊境的主要山口上都修建有大量哨所和要塞,還在xizang儲備了大量武器彈『葯』。所以這會兒,第3山地軍和第8山地師的炮兵倒是有足夠的彈『葯』可以消耗。很快,中國人的炮彈就雨點一樣落在正在半山腰慢慢吞吞往上爬的印度紅軍頭上了。不過這些印度紅軍倒也悍不畏死,還蒙著頭往山上沖。

「印度人上來了!印度人上來了!」陣地上負責觀察的哨兵喊了起來。

「巴桑!」卓木德仁喊了連里面的機槍手巴桑的名字。「在!」一個20出頭的小伙子抱著一挺34式通用機槍·貓著腰走到卓木德仁旁邊:「連長,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