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 侵略印度 五 還有月票嗎?(1 / 2)

鐵血大民國 大羅羅 2655 字 2020-07-13

羅基干達布爾城攻防戰一打響,科涅夫就從加爾各答趕到了羅基干達布爾城觀戰。第135師是孟加拉集團軍群下屬的印軍第76集團軍的主力師,戰斗力在印度紅軍來說算是相當強大的。而他們的對手不過是個華軍陸戰師,並不是大名鼎鼎的華軍裝甲師,而且這個華軍陸戰師的建制似乎並不齊備,至少炮兵沒有到齊,科涅夫可不相信華軍師一級的編制下會沒有100mm以上的重炮。可就是這樣一個炮兵都沒有到齊的陸戰師,還是憑借強大的空中優勢和嫻熟的炮步空協同作戰技巧,輕輕松松壓著印軍的一個精銳師打。

從科涅夫的望遠鏡的目鏡里面看出去,不到3公里外,穿著『迷』彩作戰服的華軍步兵又一次發起的攻勢,他們的無後座力炮和迫擊炮應該就放列在出發陣地上,從近距離開炮將印軍擺在羅基干達布爾城外的最後一道陣地打成了一片火海。守在陣地里的印軍根本連頭都抬不起來,他們有效的反擊手段只有兩個,扔手榴彈和拼刺刀!

至於印軍炮兵根本指望不上,因為華軍的飛機就在空中大搖大擺地盤旋著,只要印軍的炮兵陣地敢開火,要不了3分鍾炸彈就肯定會掉到頭上來。而且讓科涅夫感到奇怪的是這種飛機也不知道算是戰斗機還是俯沖轟炸機,好像是這兩種機型被合二為一了。印度空軍的伊-16曾經出擊過幾次,這些飛機就掛著炸彈上來和伊-16交鋒。最後還贏得非常輕松。看來蘇聯的空軍戰斗機『性』能是沒有希望迎頭趕上去了,以後必須要習慣在敵人擁有壓倒『性』空中優勢的情況下作戰了。

不過印軍135師已經在羅基干達布爾堅持了整整三天。截至昨日午夜,第135師已經陣亡、重傷、失蹤超過7000人!要不是補充了3000名後備兵,羅基干達布爾早在24小時前就淪陷了!而華軍的損失,報到科涅夫這里的數據是3000余人,不過科涅夫覺得這個數字除以三都算是誇大的。如果要評估一下這個華軍陸戰師和印軍步兵師的戰斗力之比的話,科涅夫覺得總有7:1上下,也就是說需要用7個以上的印軍步兵師才能和這個華軍陸戰師打成平手,如果要打敗這個華軍陸戰師。恐怕需要集中10倍以上的優勢兵力,而且還要考慮到他們的空優,最好選擇連日暴雨的氣候發動進攻……

「司令員同志,司令員同志……」一個『操』著生硬俄語留著大胡子的印度紅軍軍官一邊跑一邊喊著就到了科涅夫身邊。[]鐵血大民國760

「蘇克吉達爾辛格同志,出了什么事情?」科涅夫認得這個印軍軍官是第135師師長辛格。

「守不住了!這次真的守不住了!」辛格抹了把額頭的大汗嚷道:「敵人很快就要攻入羅基干達布爾市區了,這里也不大安全,請司令員同志趕緊轉移吧。」

羅基干達布爾城內沒有什么堅固建築物。也沒有城牆,就是些低矮的平房,中國人的大炮一轟炸彈一丟基本上就是廢墟一片了,巷戰什么的想都別想,所以外圍陣地一丟,羅基干達布爾城差不多也就算完了。

看到科涅夫沒有吭聲。辛格師長咬咬牙又吼道:「請司令員同志放心,我135師全體指戰員決心在羅基干達布爾城內血戰到底,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科涅夫眯起眼睛打量著眼前這位辛格師長,革命決心倒是不小,比起蘇聯同志也絲毫不差。可是城亡人亡又有什么意義呢?他冷哼一聲斷然下令:「把羅基干達布爾讓給中國人吧,我們不做城亡人亡的事情。那是敵人的命運,不是我們的!辛格同志,現在我命令你帶著第135師撤出戰斗,去賴布爾休整,接下去還有更加激烈和重要的戰斗在等著你們呢!」

……

離開羅基干達布爾前線以後,科涅夫沒有回自己在賴布爾的指揮部,而是直接去了加爾各答的威廉堡。這是印度東北方面軍司令部的命令,布柳赫爾正在策劃一場針對華軍的殲滅戰,科涅夫正是奉命去觀察中國登陸部隊的戰斗力的。在威廉堡內的作戰室里面,科涅夫報告了自己在羅基干達布爾前線的所見所聞,還有他個人對中印兩軍戰斗力差距的評估分析以後,包括布柳赫爾、乍里亞和剛剛從莫斯科返回的巴甫洛夫等人都有些面面相覷。要用10倍的兵力才能打敗華軍?而且還選擇在他們的海空優勢無法發揮威力的時機下手!可是……在孟加拉灣登陸的華軍最少也有15到20萬吧?後續兵力還在源源不斷趕來,印度東北方面軍才多少人?總共也不過一百幾十萬,不可能都調集到孟加拉灣來同華軍決戰吧?英帕爾那里可還有四五十萬華軍在虎視眈眈呢,如果讓他們攻入孟加拉邦,那得要多少人才能把他們趕出去?四五百萬!真是開玩笑,華軍要真的那么強大,當日印度紅軍又是怎么把他們趕出去的?

科涅夫搖了搖頭,滿臉疑『惑』地道:「司令員同志,我不知道上一次印度紅軍是怎么把中國侵略者趕出去的,我沒有在印度同中國遠征軍交過手,所以沒有資格發表評論。但是我在中亞同他們的西北方面軍交過手,在1932年的10月的阿列雷薩河戰役中,我軍在數量略占優勢,大炮和坦克、裝甲車數量同對手基本相同,而且對手的空中優勢也不是特別強大的情況下,被中國人打得一敗塗地,有3個集團軍被殲滅!如果不是援兵及時趕到,剩下的3個集團軍恐怕也會全軍覆沒!」

他加重了語氣:「我在羅基干達布爾前線看到的中國軍隊比起3年前更加強大了……他們的步兵擁有更強的火力,同炮兵和空軍的協同也更加純熟。他們沒有出動坦克、裝甲車。所以我不能確定華軍裝甲部隊取得了多少進步。但是他們空軍卻比3年前強大了幾倍!」他把目光轉向巴甫洛夫:「巴甫洛夫同志,你在西伯利亞同中國人最精銳的部隊交過手。我想你對中國軍隊的真實戰力比我更有發言權吧?」

布柳赫爾和乍里亞同時看著巴甫洛夫,後者的臉上浮現出一種極其沉重的傷感,最後又變成了一種咬牙切齒的表情。布柳赫爾沒有再問什么,他這個層次的蘇聯紅軍高級指揮員當然知道下烏金斯克反擊戰的情況——蘇軍東方面軍的一百多萬大軍被幾十萬華軍裝甲部隊打垮,整個東線戰場也因此陷入全面被動,如果不是中國人有意防水,克拉斯諾亞爾斯克要塞現在也肯定丟失了。

「科涅夫同志說得很對,需要10倍的兵力才能打敗敵人。如果要殲滅,最少需要動用15倍於敵的力量!」布柳赫爾走到地圖前面,凝視良久,才深吸口氣說道:「雖然敵強我弱,但我們還是有機會的,因為這里是印度,有億印度人民站在我們背後。這是一股不可戰勝的力量!」說完這些鼓舞人心的話,他就拿起一支教鞭在地圖上面的胡格利河上面輕輕劃了一下:「敵人的登陸地點不僅是薩格爾島,他們還在胡格利河西岸的迪卡港登陸,而後又沿迪卡——甘提——德姆盧格向加爾各答城西挺進,同沿胡格利河東岸向進軍的部隊一起,對加爾各答形成夾攻之勢。但同時他們的力量也分散了。兩路大軍被胡格利河所隔,而胡格利河的河道又被我們堵塞,中國人的軍艦進不來,而且現在又是雨季,胡格利河上游來水豐沛。造成下游河面寬闊,想要架設浮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他們的兩路大軍應該是很難呼應的。這就是我們的機會!我們要將他們各個擊破!」

……

這個時候,彭d懷也在薩格爾島的前敵指揮部里面和方面軍參謀長兼孟加拉集群司令官潘文釗、第一裝甲騎兵軍軍長趙宗揚、東印度解放軍總司令優素福、東印度解放軍參謀長盛世才等人圍著地圖台討論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