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72 飢餓的人民共和國 三還有月票嗎?(1 / 2)

鐵血大民國 大羅羅 2609 字 2020-07-13

「……我們選擇孟加拉地區作為同中國侵略者進行生死決戰的主戰場的決定,被普遍認為是印度歷史上最大的錯誤,也許還是最大的悲劇。產生這種觀點,有兩個原因。首先,人們對當時印度戰場『迷』一樣的錯綜復雜的形勢還不可能清楚地認識。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許多第一流的軍人在判斷一個軍事形勢時,很少肯花費力氣去思考軍事形勢背後的政治形勢。他們好像是為戰爭而戰爭,從來不去思考我們為什么要在某個地方同某個實力強大的敵人進行一場成算不大的戰爭?在他們看來,成算不大的戰爭就是打不贏的戰爭,而打不贏的戰爭就不應該去打!

當然我不否認這種完全沒有一點感情和其他什么因此參雜其間,完全理『性』的思維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單純從軍事角度思考,我們就應該按照這樣的思維形勢。但是如果我們將這樣的思維用到1935年10月的世界革命中去的話,最為理『性』的結論恐怕只有一個。便是我們正在失敗,而且很難挽回,任何一場試圖挽回敗局的作戰都沒有多少獲勝的希望。因為我們的敵人擁有超過我們10倍的工業實力和資源,擁有超過我們2倍的人口,而且他們的武器在技術上要遠遠領先,他們的軍人在指揮和訓練水平上也比我們的紅軍指戰員要高出許多。如果我們單純用軍事角度考慮問題並且付諸實施的話,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大概只有像敵人繳械投降了。

可是我們沒有投降。我們選擇了進行成算不大的戰斗,雖然在這些戰斗中我們犯了錯誤,有些錯誤從純軍事角度來說。簡直不可原諒。比如我們將兵力大量集中於孟加拉地區周圍,而忽視了印度西北特別是克什米爾的防御——當然我們這么做也是有理由的。畢竟中國人正在中亞和西伯利亞發動攻勢,他們同時再向印度西北地區進攻的可能『性』極低。如果用軍事學的思維定式來思考,這種極低的可能『性』不應該發生。所以我們不在克什米爾部署重兵是完全正確的,結果我們遭遇了印度革命歷史上最大的悲劇。可見成算不大的事情在戰場上也是有可能發生的,只要我們盡全力去爭取,較低成算的事情也有可能會出現。我們後來戰勝中帝國主義。將他們逐出印度的土地,就是贏得了一場贏面極小的戰爭。如果我們在1935年10月就向中國人投降的話,我們就失去這場偉大的勝利。現在的印度次大陸將會在中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下呻『吟』……」

以上這派胡言『亂』語摘自乍里亞同志的回憶錄《寫在第二次世界革命之前》(又名《世界革命失敗的開始》)。雖然利用了巧妙利用了辯證法來為自己和印度gcd在1935年9、10兩個月當中錯誤的軍事部署辯護。不過有一點乍里亞並沒有說出,在印度紅軍全力部署孟加拉大會戰的時候,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天平已經明顯傾向於中美德這三個帝國主義國家一邊了。蘇聯不過在中德的夾擊下苦苦掙扎,日本gcd則好像是病急『亂』投醫一樣到處找尋所謂的出路。而印度gcd雖然沒有亡國的危機(當然他們自己是不知道的)。但是印度分裂的局面已經不可避免了。此刻的問題只是印度將會被分成幾份?

……[]鐵血大民國772

這時整個印度的目光都被吸引到孟加拉前線去了,從印度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區往東的一條條公路上,擠滿了大隊大隊往東行進的印度紅軍,還有各種各樣由人力或者畜力驅動的車隊。無數的兵力、補給物資、武器彈『葯』都像恆河水一樣洶涌地向東流淌,匯聚到了孟加拉的土地上,一場決定南亞次大陸前途命運的大決戰,似乎就要在這里展開了。

而在印度西北前線,卻是一片寧靜的景象。

從很久很久以前。甚至文字還沒有出現時開始。印度西北就是各種各樣的侵略者、殖民者進入南亞次大陸的重要通道。從最早的雅利安人到後來的阿富汗m斯林軍閥,再到後來自稱是成吉思汗後裔的莫卧兒王朝。都是從印度西北打進來,成為印度的主人,只有後來從海上打進來的西方殖民者是個例外。哦,這次從英帕爾和孟加拉灣入侵的中帝國主義好像也是個例外。

實際上中國中亞方面軍所屬的阿富汗——克什米爾集團軍群在1935年6月份的時候還是發動過一次入侵的,占領了阿富汗北部的平原地區,隨後還對阿富汗中部山區發起了一連串的進攻。不過都被阿帕納先科上將指揮的印度西北方面軍給擊退了。到了1935年9月下旬,中國開始在中亞方面恢復進攻時開始,阿富汗戰場就基本歸於平靜了。而且當時的蘇聯紅軍和印度紅軍總參謀部還做出了相同的判斷,他們都認為,之前中國人對阿富汗中部的進攻實際上是佯攻,目的是為了吸引蘇聯和印度兩國的注意力,以掩護中亞方面軍主力向西進攻前的准備工作。所以在中亞戰場重新開鑼和印軍准備孟加拉大會戰的時候,原先部署在印度西北戰場的印度紅軍部隊就紛紛開拔西調,去增援孟加拉戰場了。就連經驗豐富的蘇軍名將阿帕納先科也調往了東北方面軍擔任司令員,取而代之的是印度籍的賈斯萬特.辛格。

這個人從嚴格意義上講並不是一個軍事家,而是一名黨務活動家和恐怖分子,沒有接受過什么正規的軍事訓練,也沒有正兒八經指揮過作戰,不過是在蘇聯軍事顧問擬定好的作戰命令上簽個名字而已。

不過這位賈斯萬特.辛格同志說實話還是挺重視印度西北防務的,在他的心目當中。還是認為阿富汗有可能成為中**隊的一個次要的攻擊目標,特別是在孟加拉地區的會戰進入**以後,中國人極有可能會在阿富汗發動規模較大的進攻以分散印軍的兵力。至於克什米爾地區。則被所有人一致認為是印度西北戰場上最不可能遭到進攻的地點。包括巴甫洛夫、鮑羅廷、乍里亞在內的所有人,都沒有料到,這個緊鄰中國西藏地區的谷地竟然會是中國總參謀部在這次戰爭中精心選擇的最主要的攻擊方向,大量的部隊已經在中亞戰場大戰重啟的掩護下,秘密向這個方向集結。賈斯萬特.辛格和印度西北方面軍將要面臨的,是一場超乎整個印度紅軍上下想象的最嚴峻局勢。

所以賈斯萬特.辛格上任後,克什米爾方向上的防御就被大大削弱了。克什米爾集團軍群變成了克什米爾集團軍,總兵力從原先的3個集團軍15個師減少到了1個集團軍3個師。而且這三個師全部被展開在了靠近中國阿塞克欽地區的一線。同阿克塞欽地區的中國第36山地軍對峙。而克什米爾集團軍建制內的炮兵力量也幾乎被抽調一空。包括3個步兵師所屬的炮兵在內,只剩下了12個炮兵連。連同隊屬迫擊炮、高『射』炮在內總共只有一百多門,而且平均每門火炮只有不到2個基數的彈『葯』,也就是說整個克什米爾集團軍所擁有的炮彈基數加在一塊兒也就一萬來發,激烈的作戰半天就打光了。至於供應步槍、機關槍的子彈的數量也多不到哪里去。三個步兵師的子彈儲備加一塊兒也就在四十萬發上下。真要打起來。頂多就維持兩三天而已。

不過在賈斯萬特.辛格和印度西北方面軍的高層們看來,他們在克什米爾地區的布防已經足夠強大了,根本不用也拿不出多余的力量去增援克什米爾集團軍了。真正讓賈斯萬特.辛格等人感到擔心的還是阿富汗地區,倒不是阿富汗北部和中**隊對峙的前線,而是阿富汗中南部地區!印度gcd在阿富汗的統治遇到大麻煩了,這里信奉y斯蘭教的普什圖族人素來好勇斗狠,歷史上只有阿富汗的m斯林軍閥征服印度,什么時候有印度「賤民」征服阿富汗來著?一開始布柳赫爾帶著蘇印混合部隊打過來的時候情況還好一些。因為布柳赫爾只是急於把中國人支持的真主黨從阿富汗趕走,並沒有怎么招惹那里的部族勢力——其實他也知道阿富汗的部族都不大好惹。天生就是打游擊戰山地戰的專家,當年大英帝國打遍天下無敵手,卻在阿富汗碰得頭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