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47 和會、貨幣、貿易 二(1 / 2)

鐵血大民國 大羅羅 2605 字 2020-07-13

凱恩斯提出的「班科」計算方法當然是不能接受的,世界大戰前的大英帝國還勉強算是世界霸主,雖然真正的強國都不鳥英國,但是人家的「規模優勢」還是有的,印度沒有獨立出去,南洋的殖民地也還在,整個大英帝國的進出口貿易占全球進出口貿易的份額高達30%!如果按照這個比例分配基礎「班科」,中美德怎么可能答應?

不過常瑞青知道,凱恩斯的這個「國際清算同盟」還有「世界貨幣」的思路還是對的!後世的美元霸權實在不是一種良『性』的國際貨幣體系,不僅給了美國濫發紙幣掠奪世界財富的權力,還造成某些國家刻意壓低本國貨幣匯率以增強本國商品競爭力的「競爭『性』貨幣貶值」,而且貨幣的貶值升值又成為某些國家的統治集團『操』縱國際資本流動,制造經濟泡沫以聚斂財富的手段。如果從合理『性』和公平『性』而言,完全由美國一國控制的美元霸權還真的不如由世界主要強國共同掌握「世界貨幣」體系。

而戰後的大中華聯邦的國情也同後世的中國不同,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的兩個贏家之一,未來的聯邦並不需要從國際上面進口能源、礦石和糧食,這些東西聯邦都可以自給自足,所以聯邦根本沒有必要去謀求巨額貿易順差——用自己的資源、環境還有勞動力去交換美國的擦屁股紙是毫無意義的。如果再讓中央銀行用超發貨幣購入幾乎所有流入的美元以壓低華元匯率然後再睜著眼睛說自己沒有『操』縱匯率就更加扯淡了,除了造成國內資產泡沫膨脹和通貨膨脹真是沒有一點好處。至於刺激就業什么的,呃,如果把用中國的資源、環境和勞動力為代價生產出來的產品「送」給美國作為刺激就業的辦法,那為什么不直接把產品扔進太平洋呢?這樣至少不會造成國內的流動『性』過剩,或者是沒有了制造國內流動『性』過剩的借口……

所以現在的大中華聯邦總理常瑞青壓根就沒有讓他領導的國家去當什么世界工廠的想法,他是真心追求國際貿易和投資平衡的。因此凱恩斯提出的這種可以規避「競爭『性』貨幣貶值」和「濫發貨幣」的世界貨幣體系還是挺符合他的口味。而且比常瑞青原先設想的美元、馬克、華元三極世界貨幣體系更加具有實行的可能『性』,『操』作起來也極為方便。

想到這里,常瑞青的臉上漸漸浮現出了笑容。站起身在會客廳里面來回走了幾步後,停在懸掛著大幅世界地圖的牆壁前,望著地圖上面未來大中華聯邦的遼闊版圖,若有所思地道:「我們應該在原則上支持凱恩斯計劃,絕不能讓美元獲得世界貨幣的地位!不過在如何分配班科份額的問題上,我們不能同意英國人的意見,戰前的國際進出口情況毫無參考價值,因為戰後世界同戰前世界已經完全不同了。我們應該提出自己的意見,仲愷先生,你說呢?」

「總理。我的想法是班科分配方案應該綜合考慮戰後各國的領土面積、人口和國民生產總值,當然還有軍事實力。」廖仲愷思索著道:「考慮面積和人口對咱們大中華聯邦肯定是有利的,因為咱們的人口最多,領土面積也最大。英國人大約也是能接受的。他們現在的領土面積也不小,如果在戰後接收三千萬俄國人的話,人口也不算少。考慮國民生產總值則是兼顧了美國和德國的利益,當然在具體計算方法上面,或許可以偏重一下國民生產總值,在這方面我們其實也不算太少……」

「關鍵還是軍事實力!」常瑞青冷冷一笑。打斷道:「什么領土面積、人口數量、國民生產總值,這都是虛的,只有軍事實力是最實在的!在班科分配上面,德國肯定是最大一份。我們應該排第二,美國佬第三,英國第四,意大利第五,法國第六,其他不入流的小國隨便分一點就行了。」

汪精衛突然皺著眉頭『插』話道:「這個班科分配方案似乎就是給我們還有德國憑空變出一大筆資本吧?那么咱們和美國達成的『債務重組方案』還要實行嗎?」

「當然要實行了,一碼歸一碼嘛!」常瑞青笑了笑道:「咱們的華元是要和班科掛鉤的,如果班科都流入了美國。華元的發行量不就要受到限制了?所以問美國人借錢是必須的。」[]鐵血大民國847

「可是美國人會答應嗎?」

「當然會答應!」常瑞青笑了笑道:「其實這個做法對美國也是有好處的。他們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順差國,眼下已經擁有全世界黃金儲備的75%,雖然在基礎班科的分配上吃點虧。但是很快就可以通過國際貿易賺回來的。」

廖仲愷點頭道:「美國人也只能答應,國際貨幣發行權的利益太大了,不是經濟實力強大就能把這塊肥肉吞下去的,沒有槍桿子撐腰是不行的。但是光靠軍事力量也沒有辦法強迫美國一再做出讓步吧?如果咱們既要推行世界貨幣又要美國人大把購買咱們的公債,美國人恐怕不會答應吧?畢竟他們現在也有了核裂變炸彈,咱們和德國也不可能真的和美國打一仗……」

「當然不會真打,把美國打垮了可就是德國佬一統白人世界了,到時候咱們東亞黃種人可沒好果子吃的!」常瑞青笑了笑道:「不是還有貿易和投資規則嗎?或許咱們可以在這方面給美國人一點甜頭,換取他們在世界貨幣體系方面的讓步。」

「貿易和投資方面?總理,您的意思是……」廖仲愷有些發愣,常瑞青之前的態度好像是打算把美國資本和產品盡可能擋在國門外面的,現在怎么又准備在貿易和投資方面讓步了呢?

常瑞青在屋子里面踱了幾步,微微一笑道:「在貿易方面,我的觀點一直是追求貿易平衡,不過這是大方向,不等於我們不能承受短期的貿易逆差,實際上我們在戰前就承受了長達十幾年的貿易逆差。在投資方面,我對外資並不持有排斥的態度,但是也不是特別歡迎。扶植我們自己的財團公司才是長久之計。」他頓了一下,又道:「過去咱們在貿易和投資領域實行的是計劃經濟,依靠黃金外匯管制和國家計委的指令進行調控。這一套辦法用於戰備時期和戰爭時期是非常有效的,可以將有限的資金用於和軍工密切相關的項目,咱們打贏世界大戰的最大原因就是這套國家社會主義的經濟管理方法,但是這套辦法並不適用於戰後。」

國家社會主義的那一套辦法,對於一個剛剛起步的經濟體來說無疑是大補『葯』,由『政府』主導,集中物力財力投向對增強國力或是發展經濟最有幫助的產業,也許是重工業軍事工業。也許是出口加工產業,也許是電子汽車產業。這個時空的德國(第二帝國、第三帝國)和大中華聯邦,另一個時空的天朝還要亞洲三小龍(不包括香港,那個地方只蓋超貴的房子就ok了)在經濟發展起飛的階段。用的都是國家社會主義的那一套管理經濟的辦法,當然招牌不一定是國家社會主義的。

但是這種『政府』主導,由『政府』指令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市場的做法一直實行下去是肯定不行的。一方面『政府』長期替代市場選擇「贏家」的結果必然是同政客關系密切而不是真正有競爭力的企業脫穎而出;另一方面,在戰前和戰後,聯邦『政府』的經濟和工業發展目標非常明確,就是重工業加軍工優先。但是到了戰後『政府』又應該去重點扶植什么樣的產業呢?雖然常瑞青在這方面還有金手指可以運用一下,但是他還是認為一個好的市場經濟機制對大中華聯邦經濟的長遠發展的促進作用,要遠遠大於幾個金手指——市場的事情,最終還是應該交給市場自己去解決。而不是依靠一個自以為是萬能的上帝一樣的『政府』。

「可是總理,您在同霍普金斯先生的談判中不是拒絕了開發市場和投資的要求……」廖仲愷一臉疑『惑』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