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79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一(1 / 2)

鐵血大民國 大羅羅 1610 字 2020-07-13

一輛四輪驅動的越野車在山間公路上艱難爬行,山坡被郁郁蔥蔥的參天古木所覆蓋,雖然已經是夏季,但是山風吹在臉上,還是帶著絲絲涼意。

『毛』zd裹著件單薄的軍大衣,滿臉疲倦地靠在李雲鶴身上,他在湘贛邊區連續走了四個縣,情況都不是很樂觀,靠近萍鄉煤礦的醴陵縣的狀況稍好,當地的許多農家子弟在煤礦上面打工,收入還算豐厚,又有運煤的鐵路從醴陵經過,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醴陵的花炮和陶瓷在湘贛地區還是聞名遐邇的。但他卻明顯感到當地的貧富差距極大,最富的是開花炮廠和陶瓷廠的工商資本家,縣城周圍興建的連片洋房里面住的都是這些人,其中許多人家還買了汽車,醴陵縣的金融業也有一半份額被他們經營的錢庄所控制。

另外這些工商資本家還兼營農業,澄潭江兩岸的肥沃土地多半屬於這些資本家,有些是擁有全部產權可自由買賣的土地,有些則是法律上禁止交易的「永佃地」,也被他們買去了「永佃權」。不過「租佃制」剝削方式倒沒有再出現,而是出現了大量雇佣農民種地的農場。原先的佃農現在居然淪為了雇農!

不過失去地農民也沒有全部淪為雇農,其中的大部分都被醴陵和臨近的江西萍鄉縣比較發達的工商業還有煤礦開采業所吸收。『毛』zd順便也調查了醴陵縣的工人和店員的生活和收入狀況,他發現這部分無產階級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倒是非常不錯。如果在萍鄉煤礦上面打工,每個月都能有上百華元的收入——這筆薪水對比醴陵縣的物價水平絕對算是巨款了!就算在南京也不算是中低收入,要知道我們的『毛』大總統開給李雲鶴秘書的工資。也不過是每月五十華元。但是煤礦的工作並不好找,要不然大概就沒有人種地了。在醴陵比較容易找到的工作,就是去陶瓷工廠或花炮工廠當工人,每個月也有四五十塊華元的工資,足夠養活一家五六口人了。

所以醴陵縣這里受過教育的年輕人,很少有在家里面種地的,大多在工廠、煤礦或是縣城的商鋪里面打工。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去了省城長沙或是參加了國防軍。還留在家里務農的,則都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中年人或老人,由於已經過了學習的最佳年齡。做自己不熟悉的事情難免有些笨手笨腳,又大多不認得字兒,所以工礦和商號都不肯雇佣他們,就只能守著幾畝薄田過苦日子了。醴陵縣這里最窮的就是這些家里沒有年青人的農家。

『毛』zd還發現醴陵縣的土地價格非常便宜。一畝上好的水澆地還賣不上80塊華元,如果是山坡上面的梯田,連2、30塊都沒有人買,大量的拋荒在那里無人耕種!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據說是因為種地的收入太低,又太辛苦,而且還有風險,一個不留神就會出現虧本種地的事情。因此許多有人工礦商號里面工作的家庭。往往選擇出售土地,然後舉家遷入縣城或搬去萍鄉居住。所以壓低了地價。另外,永息和田賦的收取也是一個原因,如果能減免這兩項負擔,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大約還會高一些。

不過這只是醴陵一縣的情況,『毛』zd在交通不便又沒有什么礦產資源可以開發的平江、通城、崇陽等湘贛邊山區小縣所看到的情況,就只能用凋敝來形容了。土地大面積拋荒,年青人口大量流失,就連縣城里面也沒有多少活力,都是些上了年紀的老頭老太。

「還去湘潭那里嗎?」李雲鶴輕聲問。

湘潭縣是『毛』zd的老家,『毛』zd在那里有不少親人,他弟弟『毛』澤民的選區也在湘潭縣,對湘潭的情況是非常了解的。[]鐵血大民國879

「不去了。」『毛』zd輕輕擺了擺手:「湘潭緊挨著湘江,又有萍漢鐵路和京廣鐵路的便利,要是再不繁華富庶,常大總理的太平盛世成什么啦?」越野車的搖晃當中,『毛』zd好像自言自語地說:「這個農村……唉,真不知道說什么好,一方面是土地集中,一方面是種地無利可圖,農村的青年都不願意再務農……現在還有中老年人在將就著種地,可是將來怎么辦?再過個幾十年,還有種地的農民嗎?看來的確要去美國看看才行啊!」

……

就在『毛』zd結束了短暫的湖南農村考察,准備再去美國看看的時候,常瑞青已經暫時把什么農村問題、城市化問題、農業產業化問題統統丟在了一邊,因為他剛一回到南京就接到中國駐柏林軍事代表團的電報,希特勒希望中國國防軍派兵會攻莫斯科!

夜幕下,總理府燈火通明,會議室內正在召開緊急會議,1:20萬的蘇聯西部地形圖鋪在桌上,常瑞青趙振吳石楊逸仙等人伏在桌邊,研究對策。現在蘇聯戰場的形勢變化極快,蘇聯紅軍在各個戰線都出現了崩盤的局面,中德兩軍在東線、西線戰場上面推進神速,如果要用一個詞兒來形容的話,就是勢如破竹了。